构建自主学习的数学新课堂

  • 投稿二涵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47次
  • 评分4
  • 58
  • 0

葛德平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雷公庙镇中学415000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那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智力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放任学生自已去学习,任他们自由发展,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呢?对此,我们做了一些研究与实践。

一、借助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情感和动机需求,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有兴趣、有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满足学生的情感和动机需求,在学生身上形成高涨的情绪、智力振奋的心理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学生的冷漠态度”。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

首先,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而又贴近生活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其次,教学中,我们应精心设置情景,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创设学生的认识需要与自身已有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在新问题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使思维得到飞跃,要注意精心创设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训思维能力的学习情景,满足学生情感和动机需求,从而启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第三,就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们注意数学教学多样化,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采用多种激励的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以提高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以上途径有效地借助教学策略与手段,使学生以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探究愿望和持久的学生动力,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自觉地进入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状态。

二、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现实。(有气氛、有时间与空间)

传统的教学老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听从安排。实施新程的课堂教学,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模式,让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康庄大道。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重建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包括知识信息和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的信息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我们教学引导的落脚点是学生的自主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应是教不断向学转化,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高。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合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现实。

三、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保驾护航。(有依托、有保障)

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合理有序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素。这些都需要“导”。教师的指导,只有落实到这些基础上,才是导之得法,导之有效。我们的具体要求是:

1、导情。对全体学生怀有热切的成功期望,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动机,以情唤情、以趣激趣、以乐教促乐学等。

2、导向。正确拟定学习目标,组织反馈、矫正、调节,使整个学习过程在目标引导下有序地进行。

3、导疑。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要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教师善于诱导启发,适当点拨,注意学习目标的价值取向。

4、导思。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填补思路“空白”和连续“断线”的地方。

5、导法。依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类和串线,自我小结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6、导练。依据目标设计“高质适量、内容精炼、形式活泼”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技能,举一反三,顺向迁移。

7、导评。引导自评、互评,培养学生对学习作自我评价,并以此来调控学习行为,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这一系列导之得法,导之有效的“导”,流通了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一切“卡壳点”,克服了障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四、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有能力、有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突出了“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移到培养学生“会学”上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保证自学。教学中,教师在提示学习方法和要求之后,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学时间,不急于集体讨论或指名回答,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试做。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用理解解题法进行解答。这样,在尝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让学生领悟规律、掌握方法。数学教材无非是例题,凭这个例题,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关键在于认识规律、掌握方法,而这种规律、方法不是由教师教会,而是由学生自己去领悟、发现并掌握它,从而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告诉学生自己是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授之以渔。

再次,是培养学生质疑解难,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质疑,是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地参与,是启发心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办法。教学中碰到问题要让学生“自寻出路”。因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问题。

五、挖掘学生潜能,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有创新)

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正在长知识阶段,对问题易产生兴趣,甚至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奇想怪问,因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奇想怪问、敢于发现和创造,而不应在学生提出与自己设计的教案相异的问题时加以制止,应适当加以鼓励,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