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

  • 投稿Leo
  • 更新时间2015-09-23
  • 阅读量307次
  • 评分4
  • 99
  • 0

房桂莹

(抚宁县杜庄学区第一小学,河北 抚宁 066300)

【摘要】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学;教师;生活;课堂

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它蕴涵着两层含义:一是我们要努力挖掘现实生活的“数学因子”,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自然地、适时地引入数学课堂;二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时,应该符合儿童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有效地实现“生活数学”于“学校数学”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后,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明天我们将组织全班同学到郊外进行野炊活动,围绕这一主题你能想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又如在学到圆的周长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在课前时,我向学生讲了第二次“龟兔赛跑”的故事,接着上课时又创设第三次“龟兔赛跑”的情境,再让学生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找一找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再揭示圆的周长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没有发出指令性的操作任务,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让学生总结出测量圆的周长方法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测法、归分法和化曲为直等。交流之后,使学生发现这些方法并不能适用任何圆的周长测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才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2 数学实践活动中的生活化策略

在数学活动中,一方面可由教师结合有关数学知识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关方案。例如“45个同学游览公园,门票售价为个人每张20元,团体(满50人)打8折。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佳的购票方案”;又如“请设计一份组织全班学生春游的详细方案”。这样对多样化的结果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既培养了学生合理理财意识,更重要的是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活动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可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事物,结合有关数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平提出问题,从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数学游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24点”、数学谜语、数学诊所、数学擂台、数学接力、数学迷宫等。数学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让学生了解附近工厂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制成统计图表,并分析调查结果;制作圆柱与圆锥硬纸模型,加深对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测算各家客厅面积与铺地砖块数,进一步认识长正方形面积与比例知识;等等。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积极地思索,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概念,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全面综合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素质。

3 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应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能在数学化过程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生动鲜活的生活现实,学生就能感悟、领会所学知识,从而构建数学模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要求学生每人带一本日历,观察每个星期的七天,即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然后提问:“一个星期七天的出现有规律吗”?经过讨论,学生在这一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很快理解了循环小数中的几个重点词“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为学习循环小数的知识找到了生活事实。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根据以往的教学反馈情况,学生对减100后要加上3,难以理解,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创设了模拟到华联商厦购物的情景:我带了165元钱来到华联商厦,为儿子买了一双97元的皮鞋,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钞票,营业员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争着回答:“老师,营业员应该找给你3元钱。”“为什么”?我追问道。“因为你多给了营业员3元钱”。“老师买皮鞋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课始,我提问:“咱们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学生告诉我:男生22人,女生18人。我接下去说:“体育课上,老师拿来20个篮球,请你来分给男、女同学,你认为怎么分比较合理”?经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