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山:一个和垃圾较劲的人

  • 投稿王启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32次
  • 评分4
  • 66
  • 0

编辑/ 刘海星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粮食和蔬菜;从明天起,做一个特二的人,关心剩饭、剩菜和垃圾袋。我有一所房子,绿色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黄小山在微博上这样介绍自己。

黄小山曾经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资深律师。他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有钱人,住别墅,开“林肯领航者”越野,喜欢打高尔夫球,喜欢养狗、染发、穿成花蝴蝶。这样一位潮人,却在2009 年和垃圾结下不解之缘。从反感垃圾,到了解垃圾,再到处理垃圾,他发起的“绿房子”环保项目让黄小山一个民间垃圾“反烧派”,逐步演变为中国环保事业的著名人士。

行动源于观念的改变

1962 年,黄小山出生在北京的一个部队大院。1980 年,他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4 年后被分配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部工作。1992 年秋天,他辞职下海,和几个朋友注册成立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由于有专业的团队和广泛的人脉,黄小山的律师事务所开业后,业务就应接不暇。黄小山的一生本该与律师这个行当紧紧相扣,但他却放弃了律师职业生涯,执着的坚守环保哲学,甘做一位环保者,用智慧维护民间的环保正义。

黄小山居住的是高档别墅区,周边除了他居住的小区外,还有10 多个高档小区,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网站,黄小山偶尔会到这些网站上去看看。2009 年6 月的一天,黄小山在网上闲逛,突然看到一条消息,这条消息让他惊讶不已。有居民发帖子说,小汤山镇政府在政府公告墙上贴出了一则公告,准备在这些别墅区中间的阿苏卫地区建一座亚洲最大的垃圾焚烧场,公告期10 天。

黄小山惊呆了,他觉得这么大的举动只在镇政府的公告墙上公告,而不是通过媒体、网络公告,让人匪夷所思。如果这个垃圾焚烧场建成了,焚烧垃圾的烟尘一定会严重影响这里的空气质量,危机居民的健康。当地居民纷纷到有关部门反映,反对建垃圾焚烧场,黄小山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在反对的同时, 黄小山也开始驻足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对垃圾处理到底了解多少?我们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每一个人都是垃圾的产生者,自己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如果不抱怨,干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更好吗?”

2009 年11 月8 日,一份署名为“奥北志愿者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中国城市环境的生死抉择——垃圾焚烧政策与公众意愿》被提交给北京市市容市政管理委员会,小汤山别墅区的业主们提出了一整套垃圾末端处理的解决方案。

这份报告的主要推动者,就是黄小山。也正是因为这份报告,坚定了北京市政府学习先进垃圾处理办法的决心,2009 年末,政府邀请黄小山作为“市民代表”参加政府对日本和澳门垃圾处理机构的考察。在日本和澳门参观时,他到了当地就“开溜”,在日本悄悄地向当地的垃圾分类专家询问垃圾分类的细节;在澳门,拦下出租车后,他直奔居民区仔细考究人家垃圾怎么扔……

黄小山认为垃圾处理是技术问题,到日本后,他千万百计想找出日本不焚烧垃圾的例子,想找到一种在技术上替代焚烧垃圾的办法。但是,随着考察的深入,他的观念变了。在日本,他看到了成熟的垃圾焚烧技术,日本90% 的垃圾靠焚烧,垃圾焚烧厂有的就建在市中心。

实际上,焚烧是以系统分类为前提。在1988年,东京都政府实行了一套以垃圾分类、回收为基础的垃圾减量化行动计划。他发现,日本人都会主动自觉地将垃圾进行分类,这让黄小山真切地感受到,垃圾处理不单是技术问题,更是理念问题,哲学问题。对垃圾的处理,关键是分类,这样才能将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并且能够实现垃圾的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

垃圾处理要符合国情

考察回国后,黄小山写了一幅字:垃圾是一个哲学问题。落款是他的网名“驴屎蛋儿”,写好,裱好,端端正正地挂在自家客厅的墙上。随后,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他不再反对建垃圾焚烧场,而是对着镜头喊出了自己的理念:垃圾不分类,决不焚烧!

黄小山发现,中国垃圾的成分是最复杂的,因为中国的饮食习惯造成了厨余垃圾剩下大量的汤汤水水,而致癌毒物“二恶英”,正是因为焚烧温度不够才会出现的。他认为,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目前最为关键的是,找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简单务实的、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操作的、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方案,以此来减少垃圾的焚烧量。

最先触动他完成绿房子方案的是一篇媒体报道,报道指出,居民在家中认真地把垃圾分类,但环卫车却一窝端全都给混装运走,这将大大挫伤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我认为,在小区内设立绿房子,从前端就完成垃圾的分类处理,是更适合目前现状的一种方法。”

他借鉴国外经验,结合自己的设想,写成了一个《绿房子垃圾分类及预处理整体方案》,并将方案报给了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然后开始了“绿房子”的设计研究工作。“绿房子”的垃圾分类理念和现有的垃圾分类截然不同,现在很多地方的垃圾分类都在强调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而这里强调的则是干湿分离。

因为没有现成的厨余垃圾脱水机,黄小山就自己动手设计,然后找工厂制造,可一连制造出了3 台都没有试验成功。但他并没有放弃,到第五台时,他成功了。试运行当天,黄小山去市场买了160 斤白菜、西瓜、土豆、胡萝卜等,共脱去水分 95 公斤,脱水率达到 60%。那天,他看着这台机器成功运转,高兴得欢呼起来:“我成功了!”这台机器,填补了一项世界空白。

至此,黄小山为试验厨余垃圾脱水机、建造“绿房子”,花了70 多万元。

经过反复试验,黄小山得到一个数据,居民生活中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其中水分占了1/2。这让他大吃一惊,他算了一笔账:北京市一年中要产生1.8 万吨垃圾,其中一半是厨余垃圾,如果将这些垃圾分离,脱水,只将剩余的1/2 垃圾块运出,全北京一年要节省多少垃圾清运费?再者,这些垃圾块可以发酵成最好的堆肥,再加上分捡出来的废纸、塑料等生活垃圾,这些再生资源的价值也不可估量。而那些脱出的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避免了垃圾堆积发酵产生浸虑,对减轻环境污染将起到重大作用!再联想到“绿房子”推广到全国所产生的效益,他更加觉得垃圾分类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2011 年9 月1 日,黄小山在北京小汤山的“绿房子”已开始工作。灰色屋顶,实木色墙身,绿色窗棂,宛若童话森林里的小木屋。门前摆放着四个垃圾桶,桶上分别标注着填埋垃圾、焚烧垃圾、有害垃圾、堆肥垃圾。“这是绿房子最终要配出的‘四类菜’,也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黄小山说,这样才能与政府的分类运输、收集、处理有效对接,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的完整链条。

“绿房子”有两个房间:一间进行干垃圾分类,屋子中间摆放了一个金属材质的干垃圾分拣台,每个垃圾投放口处分别标注着“纸类”、“成型塑料”、“玻璃”、“金属”、“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散塑料”等;另一间屋子进行湿垃圾分拣,工作人员戴着手套、口罩,穿着工作服,先将湿垃圾倒在一条传送带上,拣出塑料、纸张等可回收和有毒垃圾,分别扔到身后的两个垃圾桶内,其余的剩饭菜、烂水果、粪便等垃圾则随着传送带进入压榨脱水设备。最后压榨成的黑绿色垃圾将被运送到昌平区堆肥厂,污水排入地下污水管道。

据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统计,“绿房子”垃圾分拣设备正式运营的第一天,共处理464 公斤生活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60 公斤,脱掉垃圾中的水分173.60 公斤,最终实现垃圾减量233.60 公斤,减量率达到50.30%。最后剩余厨余垃圾288 公斤,在进行压榨处理后,被送往堆肥厂进行再利用。

要一直做个环保者

黄小山的“绿房子”,要负责小汤山地区的300 幢别墅、600 户回迁户和一个中型农贸市场的垃圾分类,黄小山给每户建了一个档案,发给垃圾桶、塑料袋,实行垃圾投放实名制,每个垃圾袋上都有每家的门牌号,要求每户定时定点把垃圾放在指定地点,然后由“绿房子”的员工和志愿者进行处理。

“虽然在小区里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多次强调垃圾一定要‘干湿分离’,但是这种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养成,我们经常能分拣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大奎是“绿房子”的工人,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站在传送带旁边分拣湿垃圾,每隔不久,他就能在厨余垃圾中分拣出各种其他垃圾,比如打火机等。按照分类标准,这些东西应该出现在标注为“其它垃圾”的垃圾桶内,除此之外,他甚至还分拣出几条观赏鱼。

为让周边居民给予配合,黄小山除了发放千余份宣传册外,还有奖励措施:凡是满足分类包装和定时定点投放的家庭,“绿房子”会根据垃圾袋上的门牌号进行登记,每月末、每季度末、每年末都会举行规模不等的抽奖。黄小山说:或许你的垃圾只卖了几元钱,但你却可以抱回一个平板电视。黄小山相信在这种刺激下,势必会有人对垃圾分类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而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黄小山希望“绿房子”实现两方面的作用,给老百姓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用量化的数字来说明,市民的生活垃圾真正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希望以此为基础,能给政府制定垃圾政策提供帮助。

一开始,黄小山打算把“绿房子”盖好,试运行一段时间,把运营数据向社会公布,以证明“绿房子”的价值。如果效果好期待各方参与;如果效果不好,就不再推广。意外的是,政府很认可这个“绿房子计划”,提前介入和黄小山合作,垃圾箱、塑料袋等环节,均由当地政府操作,并最大程度提供各方面物质支持。黄小山住的小区 500 户,以及周边小区2000 户的垃圾分类桶,全部由政府提供。每天上午10 点左右,政府派运输车直接将垃圾运到“绿房子”。

一些环保组织也看到“绿房子”的潜力。去年,阿拉善基金会提出,愿意出资110 万,在北京万通某社区再造一个“绿房子”。

有了各方的支持,黄小山也有了自信。他确定“绿房子”一定要商业化运营,一间绿房子可处理2000 户居民的生活垃圾,未来北京大约需要5000 个“绿房子”。“绿房子”只是一个概念,不一定非要盖个房子才能运营,只要有放设备的地方,有可以运作的方案,任何地方都可以拥有“绿房子”。

为了推动“绿房子”环保项目,黄小山成立了北京绿诗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律师法》,律师不能经商,所以他放弃了律师执照。面对如此巨大的人生改变,黄小山认为值得。从一个反对政府建垃圾焚烧厂的普通市民,转而成为为政府垃圾减量的全职环保人,他乐在其中。他说:“我不能只做律师,因为好律师有很多,我要做个环保者,一直坚持下去,这个更有意义。”

黄小山认为,环境保护不能只依赖政府,民间人士现在要从“口头革命派”转化为“行动的革命派”,以行动迈出第一步。不要只是单纯的反对,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黄小山特别喜欢这句话——“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堕落,中国便堕落。你光明,中国便不灰暗。我们要推动社会的进步,这种进步从哪来,我认为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