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装创意园开展市场型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虚拟品牌“学院工坊”为教学实践平台

  • 投稿国士
  • 更新时间2015-10-07
  • 阅读量515次
  • 评分4
  • 27
  • 0

贾双,贾勇锋

(嘉兴学院,浙江平湖314200)

【摘要】以平湖服装创意园为建设平台,以高校虚拟品牌“学院工坊”为研究平台,对市场型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通过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构建以品牌项目任务+市场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的市场型教学模式,加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服装创意园;市场型工作室;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4.03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15)04-0095-03

目前全国有15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有艺术类专业,就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高校把开展产学结合仅仅作为解决原有模式下的学生生产实习的一个途径,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来加以考虑。目前校企结合更多地还只停留在学校与社会的层面上,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还做得不够。

当今国内市场在面临产业质的改革(从劳动密集型、生产型走向市场化、创新型)时,院校的专业教育也需适应市场改变的需求做出质的改变(在教学模式和市场开拓上)。因此,市场型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无疑是人才培养改革的一条良好途径。

1“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定义

“工作室化”既是一种教学法,也是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对这一教学理念国外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其中的“一元”即是企业、是工作现场,另“一元”是高等院校;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则将人才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中学生毕业后先后到企业进行一年工作实践,然后到学校进行二至三年的学习,接着再到企业参加一年的工作实践;新加坡的“教学工厂”也将工厂工作环境纳入到教学环境中;澳大利亚的专业教育也采用技术和教育统一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近几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工作室教学改革也在热烈地进行中,但是作为个性突出的艺术设计教学,其改革探索相对不足,目前能见到的像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探索的“工作室化”教学法,代表了一个方向。按照这一方法为每个专业方向开设工作室,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和场地,对教学中所有的实践环节都进行完全的实践,从理论上讲是科学的,但是这需要很高的条件,没有大量的经费很难做到,操作性不强。

2我国“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近年来,我国服装专业教育蓬勃发展,办学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大多数以工作室制为主的教育模式几乎均以校内教师为主导,配合极少部分的品牌虚拟项目来实现模式教学,国内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师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熟悉教学对象心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但通常由于校内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缺乏在行业企业一线的长期工作经历,不能跟上服装行业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势。以校内教师主导的工作室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以下弊端。

2.1教学内容实战性不足

校内教师因为缺乏在企业一线的长期工作经历,没有足够完整的行业实际项目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储备。教学内容常由教师根据知识点虚拟命题设计与要求,教师自行把关,不能真实反映现实设计要求与潮流趋势。学生在校的任务训练与就业后的岗位任务有较大差异,无法解决企业亟需的设计问题,延长了就业到岗后的适应时间。

2.2课堂作业与商业作品之间差距太大

校内教师因自身知识经验构成的制约,平时课堂训练中往往只注重案例中艺术设计理论的表现,而对后续阶段的服装结构设计、面料辅料分析与选择涉及很少,也不能在服装信息搜集、项目市场调查和售后营销服务环节进行有效引导,导致课堂作业与商业作品之间有很大距离。

3基于服装创意园开展市场型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结合浙江平湖地方产业特色,建立了以平湖服装创意园为建设平台,以高校虚拟品牌“学院工坊”为研究平台的市场型工作室教学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3.1有利于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

在虚拟品牌运营模式下,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避免交叉重复的理论教学内容,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和穿插,打破人才培养系列相关工作各自独立的局面,整合人才培养、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与就业指导等环节,尤其是将人才培养环节与学生的创业就业相结合,真正而且是有效地加强了学生作好人才培养的自觉动力。

3.2能够打破教室和实验室的界限

商业环境下的市场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室和实验室的界限,教学行为均可根据指导老师的教学和商业环境的需要灵活安排空间并转换空间。打破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忽视人才需求模式,教学内容脱离市场发展的现状,把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品牌化服装发展方向作为参考依据,培养学生认识全局整体概念。

3.3让专业老师与学生以近距离合作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市场教学环境将师生之间的关系转换为师徒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专业老师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和了解每位学生,并能和学生个体展开专业及专业以外的沟通与交流,能更好地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彻底改变了以往师生疏离的现象。

3.4能够拉近专业方向与市场需求的距离

设计工作室所拥有的虚拟品牌“学院工坊”品牌风格及方向既要符合社会需求,也鼓励学生在设计工作室的时候从自身兴趣和未来的就业空间考虑,校区能够宏观地对设计工作室的品牌设计方向作客观的调控,以做到设计工作室、专业方向与市场需求的近距离。

3.5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近距离

平湖创意园设计工作室初期应至少有一家品牌企业作为依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选择定位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又有效地模拟企业实操,使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相互配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不仅有助于服装专业学生搞好产品设计,掌握品牌服装运作知识及当前业内动态,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市场感觉、品牌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使大学生踏出校门就具备服装品牌各环节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迅速担当企业岗位角色。

3.6激发设计工作室指导老师之间的良性竞争

设计工作室教学成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指导老师的声誉,进而成为下一届学生选择设计工作室的参考依据,由此激发了设计工作室指导老师之间的良性竞争。由于设计工作室指导老师成为校区专业团队的核心,相互的学习和借鉴全面促使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

3.7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常规化”的教学模式很难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厌倦,造成负面的影响。设计工作室制会全面改变以往“常规”现状,更多专业方向能满足更多学生的专业选择需求;开放灵活的设计工作室授课方式会更受学生欢迎;“准就业”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学习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师徒之间的近距离让学生充满信心,由此设计工作室制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基于服装创意园开展市场型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方案分析

4.1市场调查与分析阶段

确定岗位群为基于设计公司人员岗位设置,如包括服装设计师或设计助理、电商部营销和企划部人员,岗位群涵盖我校区服装专业设计方向、营销方向及电脑服装专业方向,初期均以大三同学为主。一学期后开始以大二同学为主要培养对象。

4.2职业能力分析阶段

确定服装专业通用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交技能;专业能力:谈单能力、制图能力和设计能力等。并确定与之对应的商业环境下的相关公共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4.3教学环境的开发

根据该岗位(群)对社会技能和操作技能需求比较平衡,确定校企合作的模式,校外工作室对外营业,自主经营,对校企双方负责,以专业教师组织运营,受院系领导,在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常规管理和考试考核等方面可以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院系可在校外工作室的特色、运行状况、业绩状况、学生满意程度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4.4教学的实施

以商业环境下的设计工作室的模式组织教学和运营,学校在学生进入学校时以工作室员工的身份与学校签约、与工作室签约,在工作室框架内对学生(员工)制定公司(校外工作室)制度和培训(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制定的标准是让每一节课程融入到校外工作室经营的过程,让每一节课的内容与企业需求或岗位的需求零距离融合。

4.5教学管理与评价

该阶段由校方与合作企业方组成的教学独立监督考评小组(委员会),审核教学计划并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校外工作室经营状况进行分阶段考评,同时反馈到教师团队做教学和经营调整。该评价主要包括:审核教学计划和校外工作室运营可行性,根据教学和运营计划和目标组织测试和评估,制定工资标准和学分制度、员工激励机制等等。

4.6弹性学分制和学分替换制的实行

课程安排上颠覆常规的安排模式,主要表现在作息时间和课程内容上,根据学生情况、学校情况、公司(行业)特点制定上班(上课)时间为:早9点到下午5点,每周一到五轮休一天,周六周日上班(上课),并依此记录作为学生的考勤成绩。上课方式和过程初期以设计师提任务目标、学习方法→学生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并设计完成成衣(教师辅导)→由第三方考核→学分统计的过程。在这一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提倡弹性学分制及学分替换制的变通和实行,学生在完成某一课程任务体系中的课程内容时应予以学分奖励,奖励学分可相应抵消小部分公选或素质拓展学分。

5结语

以浙江平湖服装创意园为建设平台,基于虚拟品牌“学院工坊”建设的市场型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拓宽了服装相关专业的教学思路,也是培养具备实现商业化设计创意能力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市场型工作室教学过程可导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与毕业设计辅导中,能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彦君.中小服装企业品牌虚拟经营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2]胡飞航.美特斯邦威的虚拟经营战术[J].经营与管理,2004,(7).

[3]叶永玲,王雷.虚拟经营的实践动因和理论依据[J].科技与管理,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