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式布局——江苏六大名茶主题园景观规划设计

  • 投稿九毛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166次
  • 评分4
  • 58
  • 0

doi:10.13360/j.issn.1000-8101.2015.04.034中图分类号:TU 986.2

孙化蓉1,2,王浩1*

(1.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 210037;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均衡法则历来被视为构图布局的重要形式法则之一,它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感情。均衡稳定的构图使观者产生适应的愉悦审美感情,所以,均衡式布局设计是一种心理感觉设计。以江苏六大名茶主题园景观布局为例,按照均衡的构图法则,进行6个主题区域的排序比较、概念布局,构图上引入不均衡、不完整因素创造悬念或期待;通过主题要素在6个区域纵深构图上的分布,协调概念布局的不均衡性,从而产生设计和游览上的变化和趣味性;在均衡布局的框架下,通过重复与对比产生主题区域的游览动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均衡布局;主题园;景观规划;构图

收稿日期:2015-01-14

修回日期:2015-04-23

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项目(2014-R2-02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JB550);江苏省建设厅指导项目(2014ZD22)。

作者简介:孙化蓉(1979-),女,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通信作者:王浩,男,教授。E?mail:410651474@qq.com

均衡式布局设计就是通过设计把一系列景观元素按照美的规律加以组织、排布,即古人讲的“经营位置”,使之成为有序、有意味、有精神功能(如传达园林的内容等)的完整的构图[1]。

均衡法则历来被视为构图布局的重要形式法则之一。人由于生理和物理的原因,习惯于平衡与稳定,景观平面构图也存在着由于物象量比、力感等因素而产生的平衡与稳定感觉,它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感情,均衡稳定的构图使观者产生适应的愉悦审美感情。因此,均衡式布局设计是一种心理感觉设计,具有影响游人思想感情和自然活动的神奇力量[2]。

非对称方法取得景观平面布局均衡的构图是景观设计师通常喜用的构图形式,即采用不等质和不等量的形态求得非对称形式,它是对称的变体。比之于对称在心理上偏重于理性,非对称则在心理上偏重于感性,具有鲜明的动势感,其适应性强,生动活泼,能在设计上带来更多的变化。

江苏茶文化展示中心是一座徽派风格、中庭回廊式的两层建筑,是江苏AAAA旅游景区江苏茶博园内的主要景点之一,建筑功能为中国六大茶类的炒制工艺展示、茶叶审评以及茶艺表演。建筑南侧为“L”形地块,长约100 m、宽为30 m和45 m,定位为江苏六大名茶的主题园(后简称主题园),作为茶文化展示中心的室外展区。由于主题园的功能为艺术展示,因此适宜从艺术构图的角度进行景观平面设计,采用不对称方法进行平面布局,将各主导性景观要素利用形状、大小位置、色彩色调等形式,结合虚实气势达到呼应和谐一致,造成视觉上的均衡。

1主题区域排比与布局

1.1主题排比

主题园主要从旅游科普的角度展示、宣传江苏六大名茶,各名茶按照知名度和重要性排序为①碧螺春、②阳羡雪芽、③雨花茶、④绿扬春、⑤金山翠芽和⑥云雾茶,分别通过6个主题区域进行展示。由于主题园侧重艺术传达、文化体验以及游赏心理,并且6个主题主次重点各不相同,因此较适合从非对称式的均衡构图角度进行各主题区域的布局,以表现物象实体、主宾之位、远近之形等。

1.2主题区域排比

物象实体方面,6个主题区域尝试用同色调深浅变换的技法表现物象实体感的轻重,愈重愈深愈实愈密,愈轻愈浅愈虚愈疏;采用大小变换、远近拉距的技法表现6个主题的主次,愈主愈大愈近,愈次愈小愈远。因此,6大主题区域中,碧螺春主题区为知名度最高、景点分量最大、游览时长最长的区域,云雾茶主题区则相反。

1.3概念布局

按照主题区域的排比情况,综合构图感性,形成均衡式的布局设计平面(图1),给人以稳定、和谐、统一的构图感。排序首位的碧螺春园位置居中、面积最大、色调最深,主体地位突出;阳羡雪芽园、雨花茶园、绿扬春园分别位于场地两端,以形成四面稳固的画面格局。由于东侧区域面较大,分量偏重,因此,其余两园中排名靠前的金山翠芽园布置于西侧,排名靠后云雾茶园布置于东侧。至此,画面趋于稳定。

1.4平面动势设计

主题园中各个主题区域的确定,会直接引导或控制区域内的主题景观点的数量、虚实、大小、疏密等,从控制理性规划的角度是合理的,但会导致设计上的平淡和秩序化。排位靠后的主题区域需要被弱化,成为烘托主景的次要区域,自身特色不能有效彰显,这是将物象实体的轻重、主宾、远近割裂,走入设计的被动。

因此本方案采用动势设计思路,将排名靠后的绿扬春、云雾茶主题区域置于设计范围边缘,从而形成画面左侧、中侧较重,右侧较轻的倾斜动势[3]。游览者心里总是存在着趋于稳定、正常的动势, 倾斜动势往往造成不稳定和紧张的感觉,使游览者容易产生悬念或期待,这需要在下位层次的景点布局中来平衡绿阳春、云雾茶主题园在总体景观平面中形成的不稳定的紧张感。

1.5空间限定

主题园的6个主题区域在进行设计之前,为保证各个游览区域的独立性,并方便主题集中塑造,需在动势设计平面的基础之上,考虑出入口、过渡空间、游览线路、景点及景观要素布局等,将各区域的范围边界明确设置。

主题园根据整体规则式场地线型线型走势,采用直线景观形式描绘6个主题区域的轮廓、经营位置,通过墙体、建筑、绿化、地形等要素在竖向方向限制主题区域的厚重与轻薄。在设计范围内,考虑到场地较小、主题较多,划分空间的方式以墙体划分为主,辅以建筑和绿化,形成如图2所示的空间限量形态,出入口处留有过渡空间,平面上留白,景观上虚化。

2主题要素的均衡式布局

2.1均衡式布局的多样性

形体可以在任何深度用来对构图加以适当的平衡[4]。景观平面布局需通过多种可能性和组合来取得构图上的平衡,而这种选择的多样性,会使得平衡问题更为复杂。

平衡性设计有许多微妙而困难的办法。一条尖黑线条,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平衡一大片滞重的明暗关系;一个补缀性的质感,需要较多体积来改善它与其他构图关系的轻重; 一小块红色淡彩,可予以较大一片冷色区域必要的中和;一个具有适当比例的留白空间,可以平衡一个多主题的复杂区域[5]。

2.2纵深构图的设计

平衡不需要对通过保持画面的相对深度的平行形体或形式的稳定来求取,形体可以在任何深度用来对构图加以适当的平衡[6-7]。

纵深构图能突破传统景观平面表现手法的局限性,能使平面产生纵深感,更加接近游览场景[8]。通过主题区域中纵深方向景观要素奇偶聚散的布势方式,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运动感, 产生疏密、节凑、聚散变化, 平衡平面的倾斜动势,打破各主题区域的孤立板滞, 创造既有悬念又舒适宜人的游览环境,并很好地传达设计主题。

将各主题区域的主题内容转化为主题要素,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见表1,在图2基础上进行主题要素的布局(图3),碧螺春园以及景点靠东布局,同时增加绿阳春园和云雾茶园景点数量,以平衡画面的倾斜动势。云雾茶园虽然知名度较低,但尺度适中的区域面积、合适的景点数量和体量无疑强化了对该茶叶的宣传。游人在游览过程中,感觉上有张有弛,有期待也有满足感(图4)。

3均衡式布局的动势

3.1场地形态

横长画框——比黄金比例明显横长的矩形,具有平稳舒展的稳定感,适宜表现横向的运动。主题园的形态产生出东西方向的鲜明动势,由于入口位于西侧,因此产生一种向东游览的动势。

3.2重复、对比与节奏

按照图2的布局,主题园的游览顺序为:金山翠芽—阳羡雪芽—碧螺春—雨花茶—绿扬春—云雾茶,各主题区域通过园林景墙围合与分隔,形成围合方式重复的格子空间,各个空间之间通过大小、宽窄、游览方式等的不同产生对比效果(图5)。进入主题园首先是空间狭小的入口过渡空间,通过门洞进入同样精巧的金山翠芽园,当这种尺度被游人适应以后,进入阳羡雪芽园会感觉空间开敞,身心舒缓,而阳羡雪芽园的结尾则又为一条光线较暗、空间较窄的贡茶古道;但进入碧螺春园后,眼前豁然开朗,园林中阳光充足、水面开阔,各种空间、不同形式的对比创造了游览的韵律节奏,游人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满意的慰藉,从而实现了布局与游览的动势[8](图6)。

4结语

均衡式布局是由不同的形相要素与物象结构而成的有机整体,均衡式布局的产生不仅与物象比(轻重、主次、大小、数量等)产生的人的心理反映有关,还与构图中物象的运动、动势的力感、组合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形象空间位置对量感的影响作用和视觉适应心理的平衡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在构图中交织,使游人产生一种量比和力比,提升了均衡式布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构图中运用心理平衡感对此诸因素的调整而取得构图的平衡,这是均衡式布局的难点。

江苏六大名茶主题园景观设计基于主题、主题区域、主题要素等的量比,形成纵深方向的均衡构图和游览动势。该项目的均衡式构图实践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采用少量的量比要素,划分“主题区域”与“主题要素”两个基本层次,形成大众广为接受的动势形式。随着游客游览意识的提高,增加均衡式布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将带来更多的游览体验,实现意想不到的游览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小复.科技期刊封面构图设计及其美学原则[J].编辑学报,2000,12(3):133-135.

[2]常锐伦.绘画构图学[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335-336.

[3]金云峰,范炜.多重构图——埃斯特别墅园林的空间设计[J].中国园林,2012(6):48-53.

[4]范炜,金云峰,陶楠.视错觉构图:沃克斯-勒-维贡府邸园林轴线分析[J].中国园林,2014(3):59-62.

[5]杨湘涛.园林景观中色彩艺术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66-6767.

[6]吉琳,唐红军,范续全.扬州瘦西湖“静观”景点园林艺术赏析[J].中国园林,2009(9):100-102.

[7]张文祥.谈构图艺术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法则运用[J].武夷学院学报,2011,30(1):71-73.

[8]任梦莲.试论园林景观的设计法则[J].艺术百家,2008(8):170-172.

(责任编辑 葛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