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的生态性和防虫治理分析

  • 投稿远方
  • 更新时间2016-05-27
  • 阅读量1019次
  • 评分4
  • 68
  • 0
  1 我国林业政策的生态性分析 
  1.1 多元林业相协调 
  林业结构的单一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实现生态林业,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林业的结构,施行多元林业的发展策略。 
  要大力发展结构林业,保证用材林、薪炭林和产业林的协调发展 ;优化林木的年龄结构,提高高龄林的比重,增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森林产业结构的和谐发展。 
  要促进森林功能的多样化,把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森林调节大气、防护水土的环境保护作用,同时要促进经济林的开发与发展;要大力发展林区的旅游业,保证林区的增收和创收,为生态林业的发展提供强劲而充足的动力。 
  1.2 开发与保护并行 
  可持续发展不是少发展或不发展,而是要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同样,对于林业资源,也要做到开发与保护并行,让国家的林业资源真正地为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服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要建立和完善林业开发工作的法律法规,对于林业开采的标准和树龄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林业的开发活动有法可依;要对那些非法开采林业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打击盗窃和破坏国家林业资源的不法行为;要做好森林资源的更新工作,在开采完一定的林木之后,要及时进行补种和维护工作;林区工作人员要依法治林、科学治林,对林业资源加以科学周到的防护,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3 以经济促生态 
  对于林区生态的保护,不排除对经济林的种植和开发以及商业效益的利用。反之,只有将林业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双赢,为林业生态的保护提供有力的经济和物质保障。 
  经济林与生态林齐头并进。在对林业的开发过程中,要改善林业的结构,使得经济林与生态林同步发展,不可偏废其一;改善林区的产业结构。注重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在加强传统的林业与农业、林业与工业的结合的同时,要注重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如旅游业等“无烟工业”,实现林区的多元创收;促进林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性和自由性的优势,借社会化大生产之势,促进林业的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实现一材多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 林业生态性政策下的防虫治理 
  2.1 加强免疫防治结合 
  对于病虫灾害的防治,要“防患于未然”,预防在先,把可能发生的病虫灾害消灭在萌芽阶段。要加强对常发性的病虫灾害进行重点的预防,例如,北方地区常发的蝗灾和雪松根腐病;东南林区常发小叶女贞病害;西南林区则常发炭疽病等,均应结合当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要对一些可能发生的突发疾病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防范。林区工作人员应该密切注意各种可能变异或入侵的新物种的动向,防治其造成新的灾害;要加强病虫害疫苗的研制和开发工作。 
  2.2 分类治理提高效率 
  要促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完善林区病虫害的分类治理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当地林业病虫害情况的数据库,以便于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制定有效的对策。要及时更新对当地动植物物种的登记和普查工作,密切关注那些减少或增加的物种,以便对可能出现新的病虫灾害进行预测和防治。要增强农林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和理论基础,能够熟练地运用科学的生物学和病理学分析法,对林业病虫灾害进行研究和防治,做到科学治虫、有效治虫。 
  2.3 科学治虫保护生态 
  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应当以保护生态和防止环境污染为前提。应当少用或者不用一些有害的化学农药,以防对当地的空气和水土造成污染。对一些违法用药、任意用药的行为,要加以严格的惩处,严厉禁止有害药品在市面上的传播;要加强对林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引导其科学用药,避免在治虫灭虫的工作中造成对环境的二次破坏;要充分利用当地原有的生物资源,寻找有害物种的天敌,以确保用最天然的方法达到病虫害治理的效果。 
  3 结束语 
  我国的林业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生态性的原则为基本要求。在这一政策框架下,林区的病虫害治理要以不危害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防患未然、分类治理和科学用药的措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下减少治虫工作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随着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课题的解决也将有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李鑫.较量:打响防虫新战役[J].烟台日报,2011(1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