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投稿crcr
  • 更新时间2017-10-28
  • 阅读量209次
  • 评分4
  • 11
  • 0
杨财发

( 华安县林业局,福建 漳州 363800)

摘 要:低碳、绿色经济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而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则明确提出以下规定:力求通过三产融合的方式,保证我国竹产业在2020年能够实现质的飞跃。以华安县竹产业现状作为出发点,分别阐述了华安县发展竹产业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优势,通过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方式,从3个方面针对如何加快竹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合理施策;精准帮扶;竹产业

华安县自1989年实施绿化工程至今,始终将竹产业的发展作为保证自身经济水平提升的主要措施,直至2000年,华安县竹产业总产值达到2亿。当时的支柱产业为竹凉席生产和加工,但由于华安县没有抓住时机及时转型,导致竹产业停滞甚至出现倒退发展的情况。到2017年为止,不仅针对竹凉席所开展的生产和加工产业逐渐凋零,甚至大量竹林都开始被弃管。因此,针对华安县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华安县竹产业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全县共有竹林8 666.67 hm2,其中毛竹面积4 666.67 hm2、麻绿竹3 200 hm2、杂竹800 hm2。另外,全县现有的笋竹加工厂为58家,其中负责笋竹初加工的工厂数量为21家,负责竹材加工的工厂数量为37家,但通过对上述工厂进行走访发现,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于加工设备相对陈旧、老化,缺少专业人才,并且所加工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

2 华安县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1 竹产业的经营过于粗放

近几年,无论是茶产业还是桉树经济林,其具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变得愈发突出,而与之相对应的竹产业,却因为始终不具有科学的规划作为引领,而逐渐被边缘化。华安县竹林整体规模不大、总量较小、管理水平低、竹林效益低,2015年每单位竹林产值平均只有400元。

2.2 相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导致华安县竹产业出现边缘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具备科学的前期规划,2000年,华安县竹林总面积为8 666.67 hm2,年产值近2亿,仅仅对竹凉席进行加工的工厂数量就多达700家,年产值1.3亿。但由于本县龙头企业少,无论是产品创新、研发或是销售能力都相对薄弱,产业难以转型,最终导致了竹产业的凋零。

2.3 政府部门所具有的帮扶力度不强

华安县至今为止,尚未明确认识到自身在竹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第一,从竹林经营的角度出发,华安县始终没有获取应有的用于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的投资补助,更无法踏上将竹产业发展和旅游景区进行结合的规划之路;第二,从竹材加工的角度出发,华安县竹产业没有受到政府政策的鼓励和扶持,相关企业也难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实现自身的科学转型;第三,从行业服务的角度出发,华安县不具备同时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行业协会对相关行业的服务工作进行指导,自然无法实现产业间的联动发展。

3 华安县竹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

3.1 气候、温度适宜

华安县由于地处中亚和南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区域,气候特点为温和多雨,全年平均气温为21 ℃,平均降雨量为1 600 mm,平均日照时长为1 800 h,而无霜期更是高达320 d。另外,华安县的土壤肥力相对较高,因此,不仅适宜种植麻竹、甜竹和毛竹等常见的散生竹,还适宜种植在春节期间能够能卖到10元/kg的雷竹笋。甜竹笋适宜在低海拔地区种植,不需要培土,也没有竹笋常见的苦味,而甜竹笋的平均价格与麻竹笋相比也要略高。

3.2 竹种普遍优良

华安县所拥有的竹类植物园,迄今为止共包含竹种资源300余种,全县可用于甜竹、雷竹等优质笋种植的竹林共333.3 hm2,每年可提供甜竹和雷竹种苗共6万株,为优质笋的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

3.3 林地储备充足

全县有数万亩的茶园、桉树、果园需要转型改造,为发展竹产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4 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科学规划

通过对华安县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竹产业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和发展前景是显而易见的,对华安县竹产业进行大力发展,可以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目标。作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生态功能区,华安县最突出的优势在于令人流连忘返的优美景色,结合这一特点,相关人员可以选择对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竹产业进行大力发展,这样做不仅可以强调华安县所具有的上述品牌,还能够通过将品牌和资源相结合的方式,使其转化成为相应的民生、经济优势,带动华安县的发展。因此,华安县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主攻二产,延伸三产,带动一产”的理念,通过对领导组织的构建,保证自身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选择在海拔相对较低的乡镇和九龙江的沿线附近,种植绿竹、甜竹或是麻竹等常见的笋用竹,而在海拔相对较高的乡镇,则可以结合其所在地理位置的特点,将毛竹作为主要的种植产业。

4.2 合理施策,精准帮扶

4.2.1 加大资金的投入

在对资金进行筹集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在对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资金争取的基础上,将已获得的扶持资金加以整合,保证对政策利好的有效叠加;另一方面应当针对竹企和竹农构建起相应的融资平台,保证相关企业和个人能够对资产进行抵押,用以获取自身实际所需。在获取资金扶持的方面,应当将扶持重点放在种苗、设备的引进方面,保证对帮扶资金的科学、高效应用,将其所具有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4.2.2 进行科技的创新

通过对华安县针对竹产业所进行的转型活动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将传统、单一的竹产业向高端、多元化的趋势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保证最终成果有效性的核心因素在于科技创新,而文化运作为有效途径存在。因此,想要实现竹产业的成功转型,其前提在于对科研机构、专业人才、研究成果的大力引进,依托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竹产品所对应的档次和功效进行开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开拓全县内的竹产品市场。同时应当贯彻落实“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政策,通过对竹产品生产技术的不断研究,实现竹产品的整体升级。另外,华安县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高层次的竹产业服务团队加以引进,保证相关企业能够及时、高效地获取其所需的市场信息、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技术研究或其他相关服务,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对社会现有科技的准确应用,保证竹产品的高效开发,真正实现对竹产品所对应市场的拓展。

4.2.3 充分应用专业人才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当对包括林业、农业等领域在内的专业人才加以重视,通过帮扶机制的构建,让科研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对竹产业相关内容进行深化了解;另一方面,应当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引起绝对重视,针对华安县的实际情况,构建起相应的交流联谊机制,为相关行业人员的交流和研讨提供平台,并且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相关行业人员能够通过大量的实践,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成为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4.3 进行三产融合

从华安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思考可以发现,想要保证华安县经济的提升,应当对桉树林地、老旧园林等地区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企业作为主要切入点,对其进行升级和转型。

4.3.1 一产方面

需要明确的是,应当将定点试验作为三产融合的前提,尽量避免毁林开荒,转而以流转作为主要转型方法,无法流转的区域则应当组建相应的合作社,但需要对老旧园林的改造标准进行统一,这样做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将老旧园林向景区方向进行转化和改造。

4.3.2 二产方面

对拥有足够实力,并且有意愿从事竹加工相关工作的企业进行引进,同时辅以“重竹” “普竹”或其他相关科技成果,真正实现试点的率先转型和升级。

4.3.3 三产方面

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将竹文化组作为发展核心,结合华安县自身特点,构建相应的旅游产业链,同时还可以为周边地区配送鲜竹笋,用以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实现竹产业的快速发展。

5 结论

综上所述,首先对华安县竹产业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且从经营粗放和企业规模小两个方面对导致竹产业呈后退趋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随后将重点放在如何实现竹产业的快速发展方面,将科学规划、三产融合和精准帮扶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华安县针对竹产业所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