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职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建议

  • 投稿菲斯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22次
  • 评分4
  • 97
  • 0

程艳霞 陈瑞生

[摘要]随着全面改革特别是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推进,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从“大力发展”转变为“加快发展”,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中职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新的改革形势下,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发展变化。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在培养理念、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对此,必须变革人才培养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健全中高职衔接机制,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推动现代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现代中职教育 特点 问题 改进

[作者简介]程艳霞(1979-),女,山西灵石人,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陈瑞生(196 3一),男,江西九江人,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教育评价研究。(重庆400020)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4年度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计划项目“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cstc2014jccxA002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1-0013-03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14]19号)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布,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从“大力发展”转变为“加快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全面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推进,中职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突出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一、现代中职教育的特点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了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这两条主线。与传统的中职教育相比,现代中职教育在经济环境、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考试评价制度等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1.现代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时,中职教育处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历史阶段,面临着需要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国情。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中职教育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历史新阶段,尤其面临从“中国制造”走向“优质、精品制造”、从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的新形势。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推进提质、增效和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在人才储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现代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由技能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传统职业教育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现代中职教育向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转变,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2014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也将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职学生群体的重要任务。正如李克强总理强调的:“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3.现代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的中职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规定“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并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将企业定位为“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深化产教融合,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强调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的主动性,同时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人校即人厂、校企联合招生和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根据企业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接轨、学校与企业“双主动”。

4.现代中职教育的功能由就业导向性向基础性作用转变。传统的中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重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_丁.作能力。现代中职教育在“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基础上,注重“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推进中职与高职的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路径,是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前提。现代中职教育作为高职教育阶段的基础性阶段,属于技能型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特定岗位的熟练操作能力,但容易使学生进入社会后缺乏创造意识和思维;高职阶段教育属于技术性职业教育,既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也重视学生的转化型、创造型技术和转岗适应型技术能力的培养。中职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要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让学生有升学的通道。

5.现代中职教育的学生要适应专门的高考招生考试制度。传统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上没有突破,而现代中职教育则完善了职业人才的多样化成长渠道,为中职学生搭建了后续成长的立交桥,改变了传统中职教育“断头”的局面,为技能型人才创造了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中高职衔接”,推进中职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同时,国家也将出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将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高考分开。面向中职学生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有三种方式:一是对口招生,考试内容主要是技能加上文化素质考核;二是技能拔尖人才招生;三是对某些专业比如护理、幼儿师范等,实行面向初中毕业生的长学制培养。高考制度的改革,将更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时代需求,也有利于逐步完善职业人才衔接体系。

二、现代中职教育发展的问题

现代中职教育发展的时代变革,引起了社会对当前中职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我国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校企合作模式、中高职衔接机制、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人才培养理念:重视技能培养,忽略人文素养,与现代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考试制度相悖。《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对现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化学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中职教育长期以来坚持“就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重点抓技能培训和实习,忽略了文化基础课学习。调查数据显示,“中职学习时间为三年,第一年,公共基础课学时多于专业课学时;第二年,安排每周4—6节的政治和体育课,其他时间安排专业和技术实训课;第三年则为学生的实习期。”但是,有的二年级学生花费2~3个月甚至5~6个月的时间去工厂实习,公共基础课开设率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60%~ 80%。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很多省市出现“爆发式用工”,导致频繁出现“学生工”现象,使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缩水,学生的文化课程被迫中断。政府对于用工政策的不合理制定和安排,无法回引和外引劳动力,只能使用储备劳动力即学生。学生的文化素质下降,给办学、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质量和声誉,形成“生源少一管理乱一质量低一口碑差一招生难”的恶性循环。

2.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空有制度而无执行力,与现代中职教育中“企业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的定位相冲突。数据显示,82.8%的中职学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制度,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研发或管理生产等活动的比例不高,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安排教师或学生去企业培训或实习。校企合作在中职教育发展中“有名无实”,是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部分中职学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工厂进行实习,实行以工代学就是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很多本土企业缺乏对校企合作的思考和实践,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生产与经营,没有义务和责任培养人才。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和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差异,难以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

3.中高职衔接机制:中高职生源结构的衔接脱节、人才培养层级衔接不畅,造成中高职教育相互脱节,影响现代中职教育发挥基础作用。中职和高职本属同一类型教育的两个不同层次,但通过调研可知,当前的中职和高职多追求外部的学制式衔接,在生源招录、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涵式衔接力度不够。例如,高职院校倾向于招收来自普通高中的生源;高职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课程设计大多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角度制定,在实践操作层面甚至没有中职丰富和深入;在某些课程领域或专业设置上,存在重复办学、缺乏特色的情况,没有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及本土企业的需求,设置的专业没有对应的出口或缺少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

4.中职教育质量评价:评价取向偏离,评价内容、标准、方式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不利于实现现代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调研显示,部分中职学校对教育质量采用传统的学生笔试评价,或侧重学生的文化理念课程学习,或侧重学生技能知识的掌握,而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不少学校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仅仅理解为学生能否考取等级证书的比例;有的学校不注重过程评价,常以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主要依据。这些不科学或者过时的评价制度,严重影响了现代中职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愿望和目标。

三、现代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新形势下现代中职教育的变革与转型,研究发现,当前中职教育问题的根源和困境主要体现在相关政策的执行力较弱、管理统筹机制不顺、内涵发展意识不强等方面。因此,要实现中职教育的“现代性”,必须改变已有的状态,从思想意识领域的变革做起,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加强统筹管理;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落实相关政策;坚持内涵发展道路,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1.树立正确的职教人才观,引导全社会支持中既教育。牢固树立中职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基础性地位,明确“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让中职学生既身怀绝技,又要有基本的职业精神,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2.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强中职教育的统筹管理。将中职教育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之一,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做好人才规划和需求预测,建立人才预警机制,引导中职教育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办事。完善政府支持民办中职教育、县域中职教育的扶持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以分散型模式和集中型模式投入资金,改、扩建当地的中等职业学校,有效加强中职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要设置专项资金来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保障师生参与实训课程建设和专业技能实践。同时,还要思考构建省级中高职生源招录、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多元衔接的体系,研究制订省级中职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方案,基本建立总量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专业门类齐全、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中职教育新体系。

3.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严格落实中职教育的相关政策。以贯彻落实国发[2014]19号文件为契机,制定落实中职教育招生政策的实施意见和违规招生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招生违规行为种类、责任区分及处理办法。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招生政策执行情况开展评估,并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出台强化校企合作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或引入第三方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支持企业面向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公共专业实训基地,严格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加强学校对学生实习时间的比例控制与行业对口控制。加快设立独立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放宽高职院校“专升本”比例,提高专科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教育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为中职学生创造一个由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的成才新路径。

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中职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尽快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合法权威认证机构,设立初、中、高级“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指标体系。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源库和定期复审制度及退出机制,建立由政府提供经费补贴、从企业一线选拔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职教人事制度.规定“中职师资在企业丁作5年及以上才可引进,引进之后须培训教学法”,并开展适合中职特色的师资培训。

4.坚持内涵发展之路,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要强化市场意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招生结构,对于就业不好或就业前景堪忧的专业停止或减少招生计划,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要新设部分急需的空白专业、现代新兴专业,强化现有专业的特色,以专业的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来赢得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加强精品专业和特色课程的建设,促进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政府要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学校实验和实习条件,帮助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并逐步形成专业“龙头”和品牌特色,从而改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

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的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省级政府部门要督促教育行政部门完善中职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开展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的评估,实施中职教育质量年度监测报告制度。同时,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跟踪反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制度。

总之,现代中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坚强柱石。在教育综合领域配套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变革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中职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思想观念上重新认识中职教育,进一步明确现代中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特点;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人手,重新建构现代中职教育体系;借助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力量,掌握现代中职教育的发展情况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