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构建融合的师生关系

  • 投稿灯泡
  • 更新时间2017-08-04
  • 阅读量917次
  • 评分4
  • 15
  • 0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师讲授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历史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从为什么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怎样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等方面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具体阐述。

关键词:中学历史;构建互动;师生关系

 

1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与问题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指导者,担心学生不理解史实,于是就包办代替,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推着学生走”的办法,容易养成思维惰性,学生的思维逐渐钝化,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这在历史教学中尤其凸现,师生之间显然不平等过程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灌输”、“划重点”等做法极其普遍和突出;教师包办和“垄断”课堂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这种传统教学下的师生关系已经陷入危机之中。

2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所谓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指交往过程中,师生之间经过竞争、合作、协商与妥协达到一致,由此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它应包括师生之间互动和生生之间互动。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学生在互动的氛围里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和尊重。对教师而言,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意味着教师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对历史教学而言,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建构,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通过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也正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3 怎样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3.1 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积极对话

首先,要明确师生双方互主体性地位。其实,人作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在与自然、他人及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生成的。“我离不开他人,离开他人我不能成其为我;我应在自己身上找到他人再在他人身上发现自己”,个体作为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而在他人的交往中凸现的。所以,只有承认双方的互主体性,才会在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师生双方才可能积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的迫切心理。

其次,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传统教育中教师将学生视为一个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抽象群体,而不是一个个各具形态特色的生命主体,这种以灌输、填充、训练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是以忽视甚至丢弃学生的主体性为代价的。

3.2 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师生互动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主要的方法,正所谓“语言”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课堂上的对话,不同于一般的对话,因为这种对话既受时间的制约,以受教学主题的限制,这种“对话”要求教师必须精选话题,对症下药,既要保证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体现出教学的技巧。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

3.3 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互动

首先,师生共同确立研究小课题。学生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问题为载体。我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你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大胆质疑问题,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当然,小课题的确立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放任自流,尽量选择教师有指导能力和学生感兴趣的小课题。社会热点探源。当前国际局势并不平解,冲突与争端此起彼伏,他们与引人关注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现象一起构成了当前的社会热点的主要内容。热点问题的形成有其错综复杂的背景和深刻历史原因,热点问题的解决也要以历史为依据,寻找热点问题的历史原因是实用且可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比如:反恐问题、石油问题、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国内热点也可作为研究性学习题材的我国西部大开发问题、台湾历史研究等。

其次,师生共同探究,体验感悟小课题。探究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小课题确立后,教师绝不能简单地指导学生,怎样搜集资料,怎样做好笔记等,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研究应同步,否则,教师既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指导,因为研究性学习将获取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这时教师仅仅满足原有的专业知识,已完全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需要,师生将共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师生之间必须互相激励、互相启发,把各自的思想、情感都真诚地投入到小课题的探究学习中。例如,在开展“中日关系”课题组实施研究时。我就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并请教专家、认真做好笔记,以上看来,师生共同参与和探究研究过程,既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空间,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又让教师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虚心地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激发自身终身学习,唤起教学工作的灵性和悟性,从而真正实现教师的谋生需要与人生价值追求的高度和谐统一。

总之,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教育观念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以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