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7
  • 阅读量82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目标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顺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部分大学生在廉洁修身方面存在一些不和谐问题,而高校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存在体制缺失等问题。我们应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内部运行机制、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等途径,开展好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和谐理念


  [作者简介]蔡小葵(1974-),女,广东湛江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东广州5103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7-0060-0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更新观念,有效提高廉洁修身教育效果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修身廉洁教育的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崭新命题,它的内涵包括六方面内容: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廉洁,指的是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廉是一种境界,洁是一种品质。修身,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指全体教育者利用廉政文化与修身思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及环境教育等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实施有效影响,培育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提高抗腐能力,逐步形成廉洁自律观念,从而提高自身修养品质的教育和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价值


  1.廉洁修身教育目标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周济同志曾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从中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前提,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良好道德修养、思想品质的形成。因此,培养具有和谐理念、热爱祖国、服务社会、清正廉洁、诚信互助的社会公民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重要目标。《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教思政[2007]4号)中指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由此可见,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的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建设者服务,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方向是相同的,追求是统一的。


  2.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顺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其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廉洁修身教育通过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课堂廉洁修身教学,丰富多彩的廉洁修身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贪污腐败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对个人成长形成的障碍,同时在各种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自觉接受和内化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规范,学习践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言行一致、恪守诚信、廉洁自律、宽厚待人、推崇仁爱、人际和谐等)和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尽快融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并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3.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大力开展廉洁修身教育,培养清正廉洁、爱国爱民、言行一致、恪守诚信、奋发图强的全面发展的毕业生,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高校开展廉洁修身教育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大学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是重要的社会成员,开展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培育和谐的社会公民,将加速社会和谐的进程。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的有利因素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提供了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人是社会的人,其发展必定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形成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等社会大环境,为高校廉洁修身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培育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建立了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的开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提供动力支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党惩治贪污腐败决心和力度的加大,为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带来了精神动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开展廉洁修身教育提供财力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制的建立与实施,为高校廉洁修身教育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证。总而言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成果为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提供了时代的驱动力。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本思想对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产生积极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重视人的因素,因为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更是社会和谐的主体,社会和谐的前提是人的和谐。这有利于克服以往政治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忽视人的弊端,将廉洁修身教育区别于专业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顺应大学生主体意识逐步提高的心理特点,把他们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主观意识、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师与生之间的心灵交流,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四、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现状


  1.部分大学生在廉洁修身方面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为:腐败“苗头”初露,竞选学生干部“贿选”,社团活动经费管理混乱;诚信缺失,抄袭他人作业,剽窃他人论文,考试作弊,逾期偿还助学贷款,在就业推荐材料中弄虚作假,就业中恶意违约;功利意识较为严重,凡事讲究实际和实惠,重视专业课程及技能学习而忽视人文课程的学习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重分数和证书,轻求真钻研;高消费现象较为突出,追求名牌,吃喝玩乐,铺张浪费,追求暂时的享受和快乐,满足来自于虚荣心的欲望;浏览色情网站,网上恶搞,网上攻击等。


  2.高校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存在的问题。廉洁修身教育体制缺失,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廉洁修身教育制度,甚至连教学课时都难以保证,更缺乏相关的评价监督机制;全员教育配合不和谐,专业老师往往只“教书”,不“育人”,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不注意言传身教,没有发挥全员廉洁教育的作用;廉洁修身教育实际行动不作为,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教学内容缺乏活力,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部分高校的廉洁修身教育都是走过场,甚至播放一些廉洁教育录像应付了事,内容单一枯燥,缺乏活力;教学多为单向盲目灌输,没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效果不佳。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的途径


  1.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内部运行机制。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院系领导、思政课老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等全员重视。建立以党委统一领导,思政课教师与政工队伍为主力军,其他教职工支持配合的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工作局面。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予以重视,将廉洁修身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其次,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廉洁修身教育制度,在具体工作上有所作为,从课时量、经费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出台廉洁修身教育的评价、监督制度,成立廉洁修身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保证廉洁修身教育的顺利进行。


  2.构建和谐校园。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公平竞争、健康生活、积极学习,从而培养公平民主意识,提高自身思想修养与人文素质。二是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团结和谐、诚信互助、治学严谨的风气感染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做真人。三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师生、师师、生生之间形成平等、尊重、理解、宽容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成。四是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解决毕业生就业中的实际困难。


  3.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课堂、宿舍、饭堂、图书馆、网络、手机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阵地,我们要善于将廉洁修身的理念、知识、要求等渗透到这些领域。一方面,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公寓等地方张贴崇廉倡廉、修身正己的名言警句或建设文化长廊,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廉洁修身讲座、廉洁警示片影视评比、廉洁修身知识竞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廉洁走进大学,走进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加强校园网建设,创建大学生廉洁修身红色网站,增设网络辅导员,通过网络学习、交流、研讨、咨询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提高廉洁修身教育的渗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4.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由一次讲座、一次录像、几节课较单一的内容向廉洁修身教育内容系统化、合理化、科学化转变。同时,与时俱进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案例,让教学内容更具活力,更有吸引力。在教学方法上,抛弃单向的满堂灌的教法,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的启发式、研练式、案例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引用鲜活的腐败或廉洁的正反面案例,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思考人生。


  5.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体制的实施。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班级管理、社团与学生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各项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认知、自我要求、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从而提高自我控制力,增强抗诱惑能力,为走出社会后做好本职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打好基础。


  6.多方合力,让和谐发展理念进驻学生头脑。首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学生所理解,从而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一方面,运用和谐发展观,提高明辨是非、甄别善恶的能力,正确理性地看待校园和社会上一些不和谐现象,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将自身和谐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结合起来,保持协调一致,提高社会责任感,获得精神动力,坚定共同理想信念,自觉能动地发展自我。其次,学校德育隐性课程,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也是学生形成科学和谐发展观的重要渠道,它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陈文昆.论当代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及其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蔡小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