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

  • 投稿徐士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51次
  • 评分4
  • 69
  • 0

林 洁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统一性和普遍性是以往少数民族地区的德育中较多重视缓解,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德育建设方面德育特殊性民族性方面稍有忽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思想观念保守等诸多原因,学生德育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德育较为迫切。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德育教育;少数民族;建设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213-01

收稿日期:2015-03-09

作者简介:林洁(1988-),女,藏族,甘肃兰州人,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个角度讲,它都是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传统道德在内的民族传统道德。因此,在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问题时候,应从汉族和少数民族统一不可分的结合度上来理解。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结果是不容乐观的,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 人们的思想比较传统与发达地区比较相对落后, 从而,影响着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思想观念,因此,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成为一个新的目标。

一、认识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地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它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法纪及道德素质,这些方面的优良品德,对于他们走上社会从事自己的生活来说,有驱动和监督作用。但是传统德育教育是一种客体论教育目的观,这种观点忽视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发展自我的需要, 严重忽略了人的自主性和差异性,而道德的生命力关键在于道德主体的自律。

二、校本德育课程的特征

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观

现代社会教育突出要以人为本,对学校教育来说,也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培养学生拥有和具备自主人格和独创精神。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人性化的现代道德教育观念。从着眼于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本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和发展。

2. 大德育理念德育

大德育理念应该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但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只关注学校内部的道德教育,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应该贯穿学生整个生活之中,德育资源也随着学生的活动范围而拓宽。

3. 校本德育课程的目标

所谓校本,应该植根于学校的需要,本着校学生的需要。着眼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的现状、学生们团体的特性及学校附近社区的德育环境特点,拟定适应本校情、生情的等有针对性的德育目标。学校德育工作应形成螺旋、梯度上升趋势,形成序列、整体设计。我国具有传统的道德文化,尽管当中有不少糟粕。因此把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人格的培养融合一起,构成具本有特色、校本特色的道德教育体系,是开拓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考。

三、校本德育课程创建与实施

1.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以往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德育实效性不太高,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德育工作增进到课程计划的层面上来,纳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轨迹,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分段实施,力求德育内容序列化、德育管理人性化、德育途径多元化,德育方式方法多样化。要从内容上的扩充、途径上的拓宽,方法上进行整合,措施上进行落实,开辟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天地。

2. 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教育方面,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任务落实到学校德育工作者身上。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学校德育工作者,都是为落实日常教育方针,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服务的。

3. 开发德育资源,整合德育途径

对过去的德育实效性中得到启示,德育内容的空泛与拔高,德育途径的狭窄和广度不协调,无疑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随着德育内容的扩充,学习资源的扩大,网络传播、网络文化等带来的新情况新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努力开发德育资源,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本区、本校有利的德育资源。

四、大力开展各民族地区的德育工作

德育是我们当下教育的当务之急,德育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及命运。学校是国家实现人才培育的重要场所之一,总之,新的时期德育教育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其它成员都一定要十分精心、十分专心、十分耐心地关心及促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对少数民族的传统道德,用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大致可以把它们区分为两部分:一是积极成分;二是消极成分。积极的表现:各民族意识中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传统,自强不息、敢于适应并改造恶劣环境的民族精神和正直、诚实、刚毅、道德主张等。消极则表现:一些民族在财产分配上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观念。因此,只有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优劣观的区分和教育,在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经济文化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开发道德教育,充分发挥道德的功能和作用,进而促进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国家精神文明的提高,无疑是一项决不容忽视的工作和任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徐建军.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1.

[2] 谢俊春, 甄喜善, 马克林.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政治心理环境优化研究[M]. 甘肃: 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

[3] 宋锡辉, 桂石见, 钱明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