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青虾生态养殖模式研究

  • 投稿老妖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197次
  • 评分4
  • 47
  • 0

郭金龙,肖国华,高晓田,孟繁玥,张立坤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秦皇岛066200)

基金项目:河北省公益类科技支撑项目编号:12257646D;13256705D;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郭金龙(1964-),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

通讯作者:肖国华(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及健康增养殖技术研究。ywxgh@163.com

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isdeHaan),又名河虾、草虾,学名日本沼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长臂虾科,是日本和中国特有的淡水虾类。在我国,青虾广泛分布在南北各地的江河、湖泊中,其中以河北省白洋淀、江苏太湖和山东微山湖出产的青虾最为有名。青虾适应性强、杂食性、经济价值高,可精养,还可套养,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养殖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养殖环境接近野生状态,河北省天然可控适宜青虾生长的大水面较多。为了充分发挥现有水域资源,在改善水域环境同时,进行了青虾大水面养殖模式研究,力图通过养殖模式改变,在保护水域环境的同时调整河北省大水面养殖结构,促进渔民增效创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和时间

试验地点选在白洋淀清泉养殖有限公司所属的鲥鯸淀,面积113.3hm2。试验时间2011-2014年。

1.2环境条件

试验区域有四个出口与白洋淀其他淀区相通,水可自由流动,出口有密眼网拦截,防止鱼、虾、蟹逃逸。养殖用水水质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其中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值7.0~8.5。

1.3水草栽培与恢复

养殖试验前该公司在鲥鯸淀的养殖品种以鲤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主,搭配养殖河蟹。由于过度养殖草鱼导致鲥鯸淀水草破坏严重几近绝迹。试验期间课题组从调整养殖结构、改善水域环境入手,逐步恢复了该淀水生植被。每年春季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的种子;并且在春夏交替的季节从其他淀区捞取眼子菜、苦草、轮叶黑藻种植到该淀的浅水区,扩大水草的覆盖率,为青虾、河蟹的生长提供栖息场所以及提供优质的植物饲料。为了防止草鱼对水草的破坏,每年初春,采用底拖网全淀捕捞,捕捞出草鱼,以及合乎规格鲢鱼、鳙鱼、鲫鱼和鲤鱼进行出售。经过近三年的试验,该水域的水草覆盖率已经提高到30%左右。

1.4苗种放养

1.4.1河蟹苗种每年4月底投放,规格160~300只/kg,投放1500只/hm2。

1.4.2青虾苗种每年7月中旬投放,苗种规格1.0~1.5cm,投放75000尾/hm2。

1.4.3鲢鱼鱼种每年秋末投放,规格50~100g/尾,投放3600尾/hm2。

1.4.4鳙鱼鱼种每年秋末投放,规格50~100g/尾,投放2400尾/hm2。

1.4.5鳜鱼鱼种每年5月初投放,规格5~10cm,投放150尾/hm2。

1.4.6甲鱼苗种每年春季投放,规格5~10g/只,投放45~75只/hm2。

1.5螺蛳移植

4月中旬,收购螺蛳投放于淀中,投放量750~1500kg/hm2,以净化水质并作为青虾、河蟹的动物饵料来源。

2试验结果

2012-2014年鲥鯸淀产值产量统计情况见表1。

3讨论

3.1水草的作用

在大水面生态养殖中,水草的覆盖率对养殖青虾与河蟹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大水面养殖中,生物种群复杂,天然存在翘嘴红鲌、黄颡、乌鳢等多种肉食性鱼类,如果缺乏水草等躲避敌害的物体,将导致虾蟹的产量减少,甚至绝收;同时,大面积种植水草还能为虾蟹生长提供优质的青饲料,以及净化水质。由表1发现,自2011年着手恢复鲥鯸淀水草环境以来,淀内的虾蟹产量逐年上升,其中青虾产量提高了2倍多,河蟹将近2倍,充分说明青虾、河蟹养殖中水草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3.2防逃措施

在每年回捕的过程中,发现回捕率不是很高,产量受到限制,综合分析认为与防逃措施不到位有关。鲥鯸淀有四个出口,每天行船量很多,导致出口的拦网极易破损,且难以发现,逃鱼现象比较普遍,尤其在夏季多降雨的时候,鱼、虾、蟹随水流外逃很难控制。采用可升降的微电流网拦截的效果会更好。

3.3大水面养殖的产量与捕捞技术关系密切

大水面养殖很难做到一网打尽,尤其是青虾与河蟹的捕捞,普通的渔网没有作用,只能依靠虾笼、地笼等工具逐渐回捕,下网的时间、地点以及网具回收的时间等都需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