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研究

  • 投稿猎头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84次
  • 评分4
  • 50
  • 0

文/洪 波 徐 军

摘 要:近年来,全社会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本文从国家政策环境、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上述因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质量 影响因素

课?题:本文为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以提升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策略研究》(课题编号:Y201329536)、2012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研究基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YXS10)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难题,为了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需要通过国家政策。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就业工作的创新等方面,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从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目前高职教育主要还是以就业为导向,高校办学质量和就业工作的主要指标还是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是就业率不能体现出就业“质”的高低,只能够反映就业“量”的大小,无法科学和全面地反映就业质量。因此,社会开始质疑一些高校公布的高就业率。张瑶祥认为高等教育发展不能够以就业率为指标衡量,高校应更加注重就业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就分析了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

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历史新高的74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为了让本学校的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所有高职学校都在研究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就业率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既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探析,又要从内因和外因方面探究,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1)错误观念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同时还具有错误的就业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顺利就业以及合理就业,如有的高职院校学生为了面子才去找一份工作,而不是从自己的兴趣和技能出发。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生受“先就业后择业”的错误观念引导,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主要靠薪酬、福利和文化氛围,而不是从该单位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工作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从而使其就业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个人综合素质的影响。个人能力与素质可以从毕业生就业质量来体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对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不感兴趣,所以,动手能力也较弱,理论知识也不扎实,无法胜任很多自己喜欢的工作,从而影响就业质量。

2.政府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主要被国家政策所调控,很多就业政策都会影响到就业质量。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招统分”到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虽激发了就业的活力,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使高职院校大学生们有更多的自由择业机会,这也从积极的方面影响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3.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在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工作中,还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这也会给毕业生自身造成压力,导致就业质量的降低。并且我国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有部分专业设置和学科结构的重叠,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4.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人才高消费”现象会经常出现。在求职时,经常会被要求签订一些不符合《劳动法》的合同,这导致了高职院校毕业生频繁“跳槽”,从而降低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5.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社会环境也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那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地域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发展相对较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较高。反之,在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经济环境就相对较差,劳动生产率也就相对较低,这就无法获得相对合理的薪酬,毕业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他们的就业质量也就不会很高。

二、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当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自我认知不是很清晰时,就很难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对就业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来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1. 政府要发挥对大学生就业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以较好的政策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比如“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和“大学生小额贷款”等,这些对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政府还应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基层选调生和支教等方式,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基层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能够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2.高校要从培养模式层面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高校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拓展“3+1”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准绳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育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做中学”的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对接,进而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

(2)高校要联合学生家长,开展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指导。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或“建议”,这种做法会对他们的自我认知与定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获得了一份家长或亲友们认为很不错的工作,但却不是这些高职院校大学生们所喜欢的和所擅长的,一旦这些大学生屈从于父母获得了一份工作,则他们在工作时很不舒心,对岗位的认同度就很低,从而影响就业质量。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和家庭建立家校联合机制,经常和家长沟通,向他们普及职业规划知识,让父母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3.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1)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大学生在毕业时都希望能够获得较为稳定而且待遇不错的工作,但实际上却很难。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第一次参加工作,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各式各样的麻烦,可能还遇到不公正待遇,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调整好心态,逐渐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自身来提高就业质量。

(2)打好专业功底,完善知识储备。高职院校大学生要精通本专业的大部分知识,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运用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做自己所学专业的“专才”,为提升就业质量奠定理论基础。

(3)提高就业技能,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包括素质性、技能性、职业规划和应聘求职等四方面就业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机会主动提高自己的就业技能,比如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和顶岗实习等等,多渠道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以真正增强自身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4.用人单位要发挥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协同效力

用人单位要开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绿色通道”,及时加强与高校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对接,通过校园招聘会和网络人才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增强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和接收力度,从而大大提高就业质量。同时,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给这些毕业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真正地融入企业中,做到愉快的工作,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5.家庭要发挥在提升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余热效应和兜底作用

父母要帮助儿女端正就业态度,让他们能够合理看待就业、择业和创业三者的关系,同时做子女的就业“导师”。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在法律的范畴内发挥家庭的“光和热”以提升子女就业质量。如私营企业主可以给自己子女提供到自己企业实习锻炼、工作的平台,既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也有利于促进自己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不侵犯他人或群体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就业质量。

三、小结

总而言之,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把重点放在对就业质量的提高的研究上,而不能像以前那样简单地停留在就业信息的传达和就业率的统计。只有让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才能使就业质量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从而也会使就业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瑶祥.基于三方满意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5).

[2]曾向昌.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体系讨论[J].广州工业大学学报,2009(6).

[3]王英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马庆发.提升就业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与职业,2004(12).

[5]陈德明,祁金利.大课程观视野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构[J].前沿,2010(5).

[6]易玉梅.主体性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10(1).

[7]吴宏伟,张国栋.人职匹配理论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6).

[8]陶瑛.大学毕业生择业观探析与引导[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9).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