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 投稿第一论文网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506次
  • 评分4
  • 18
  • 0

胡广云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在高等教育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开始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学校甚至政府各方面关注的重点.在各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比例的过程中,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各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各院校要想提高就业质量与就业率,就应当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本文就如何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进行简单的论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加强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31-02

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就业始终是研究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该研究课题的重点在就业是广大师生乃至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而课题难的地方就突出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从近几年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人形象的将学生的就业情况币作为“就业冬天”.而如何让学生度过这严寒的冬天,迎来充满希望的春天,除了社会各行各业扩大招聘外,还有就是各高校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该课题,就学生就业面对的问题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1 当前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要想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各院校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就现在当前院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就可以看出,其存在着较大的纰漏.最主要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受地方办学定位的限制,教育实践与就业能力培养相脱节

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始终贯穿于院校的各种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目标一旦发生偏离,就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办学效益与学生的就业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院校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互结合的过程,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就当前各院校的教学状况而言,学校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并没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无强烈就业观念,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当地办学定位具有不科学与不合理性,未对市场进行准确调查,导致学校对人才市场没有很好的了解.学校这种办学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充分说明,学校忽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1.2 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不能适应经济市场的需要

学生在就学的过程中,在专业认识方面有不少学生存在一定得误解,对学校培养的方式表示出一定的怀疑,同时还不能正确、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学习区域经济相关的专业与技能.使得学生毕业期间在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社会的发展缺少一定的了解,以至于学生再就业期间认为找不到工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就业竞争[2].另外,即使有一部分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却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主动沟通和交流,对集体活动缺乏必要的热忱.长期以往使得在求职的过程中表现出怯场,在表达上缺乏一定的特色和亲和力.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会投入到社会中,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会存在一些必要的竞争.从这就可以充分地说明,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病不能适应经济市场的需要,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1.3 社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错误的认识

在教育市场与大众化、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在学生就学期间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人们大都认为各院校学生毕业之后就是社会的精英,其各项能力已经在学校获得了较好的培养.其实不然.学生毕业之后,有许多的东西都需要在其毕业之后在社会中学习.学校给予他们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对于他们后期的发展需要在其不断完善和对社会认识中不断加深.学校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初能够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让他们在参加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盲目性.但是,就是由于社会对学生就业能力产生的错误认识,使得学校在此工作中总是受到约束,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1.4 校企合并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根据市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是接纳学生最大终端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最大受益者.从这个方面而言,企业具有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学校与企业各司其责,两者不能相互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2 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出现较多纰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稳定社会就业形态,还有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对此,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2.1 将学生职业规划为切入点,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学生职业规划的模糊性和就业准备不足等,都会影响和制约社会市场经济的配置.从各人才市场就可以看出,学生在参加人才交流会期间往往就好比是去赶集一样,没有对自己的求职意向进行定位、没有充分的准备,参加人才交流会找工作完全是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导致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造成有意向没信心、有信心准备不足等情形.要想消除这样一种状况,就应当做好职业规划,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在校期间不断的完善和补充,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通常情况下,学校都会采取“一规、二塑、三导”的模式[3].学生在大一学习期间就展开职业测评与职业规划;大二引导学生围绕自身的职业规划逐步提升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大三培养学生的就业积极性、理性择业.从这种模式就可以充分体现学校在学生就业期间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2.2 加强训练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学生的依赖性

当前,大部分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精神,碰到大事情时还依赖与家长拿主意.对此,学校应当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坚持科学训练与健康发展的原则,克服学生的依赖性、创造力低的问题[4].学校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集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根据已毕业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总结与规划,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就业指导规划.

2.3 改革院校考试制度,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学生在入校学习后普遍呈现出兴趣减弱、主观能动性不高的状况[5].学生为应付期末考试进行突击学习,导致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使得学生无法顺利找到工作.对此,学校应当从考试现状入手,将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建立学籍预警制度.对考试不合格的学生设立警告牌警示.遏制课堂学习氛围不浓、教学效果不高的实际问题.学校根据各个专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根据专业就业情况实行单元考试.单元考试侧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学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特色,具有针对性的改革考试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降低学生的就业期望

就业理念是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就业价值的一种体现,正确就业理念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行为,学生正确的就业行为才会有正确就业结果[6].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各高校就地分析就业形势,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四个面向”.即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西部、面向中小企业.学生在学习期间树立良好的就业理念,对学生后期的求职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根据自身的特征以及需要,规划好在哪就业、选择什么工种都会有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认识.在就业的过程中,毕业生应该明白小企业有重要的岗位、偏远地区有适合发展的机遇、最艰苦的地方能够磨练人的意志.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在就业的过程中能够理性看待自己的择业途径与就业选择,避免盲目就业.学校砸学生求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理念,分析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降低学生的就业期望,让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能够理性择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选择.

2.5 创建品牌社团,凸显创业教育

现如今,各高校社团普遍较多,这些社团的存在为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社团可以更好地掌握与人接触[7].可以说,学校社团是提高学生课外素质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需要与学生发展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打造出品牌社团.品牌社团的构建,学校可以与学校的专业挂钩,以学生创业时间相互结合,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还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相互结合.通过品牌社团的形成,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将来到社会求职中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并能够及时的解决.

2.6 创建属于当地学生的人才市场,求职与就业相兼顾

各高校在展开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与当地劳动社会保障局以及比较大的单位进行合作.通过与她们的沟通,创建属于当地学生的人才市场.当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征和特点,选择在当地就业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学生人才市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当地人才的培养,还能够吸收外地的人才.学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根据人才市场构建的具体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更快的发展.

3 结语

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学生就业问题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需要多方主体各司其责,在必要的时候合作完成.

——————————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均士.大学生就业能力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自美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03):75-78.

〔2〕崔玉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与问题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7):21-23.

〔3〕贾俐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9,12(12):15-16.

〔4〕李庆文.高职连锁经营专业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10(06):25-26.

〔5〕祝丽云,李维国,马丽岩,等.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9(22):344-347.

〔6〕周之良.依托校企合作构筑高职学生就业畅通之路[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12(03):28-29.

〔7〕张淑珍,刘春耕.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自我培养与提高[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