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助推桂林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

  • 投稿石二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739次
  • 评分4
  • 89
  • 0

何玥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以旅游引导的城市农村城镇化发展不容乐观。以广西桂林为例,通过对桂林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旅游产业直接相关行业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加以浅析,以求推动旅游引导的桂林新型城镇化得以实现快速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城镇化;旅游引导;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9.2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7.0012

1桂林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1.1桂林市城镇化当前发展概况

2012年,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桂林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取得重大突破,旅游业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2008年至2013年,桂林市城镇化率由38.9%提升至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 636元提升至24 552元,提升了67.75%;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由391.59亿元提升至1 3 90.32亿元,提升了255.05%

1.2桂林市城镇化发展问题简析

桂林市城镇化发展仍存在发展水平滞后、中心城区磁力功能和辐射功能较弱、二元经济结构显著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归纳总结为以下原因:

1.2.1农村投资不足,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明显

2012年桂林市全市总人口5 220 862,其中农业人口3 990 556,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6.43%;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 462.40亿元,其中农村投资108.19亿元,占比7.3%。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投资不足,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明显,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阻碍。

1.2.2农业自身的弱质性,是形成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原因

农业的自然性状明显,农业生产具有自然风险大的天然弱质性,且受市场变动的影响大。桂林市工业不断发展,但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仍属于小农经济,农业仍然作为弱势产业,受到政府保护,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差距逐渐拉大,形成二元经济结构。

1.2.3主导产业不发达,其他产业对主导产业缺少支持

2012年,桂林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 657.90亿元,其中产业的构成比例为18.3∶47∶34.7,反应了桂林市产业结构的滞后。旅游产业作为桂林市核心主导产业,其自身不够发达,且缺少其他产业支持和足够的资金投入,使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旅游产业无法发挥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

2旅游产业对桂林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作用

近年来,桂林市力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桂林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步伐。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增加,旅游收入成为桂林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1)。

2.1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2001至2012年,桂林市游客接待量由93.26万人增至182.41万人,旅游收入由17.41亿元增至46.39亿元。由于2003年遭受“非典”影响、2006年受到自然灾害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旅游收入比上年下跌,其余年份旅游收入均保持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正式上演,全年接待旅客量及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2.2旅游业与其相关行业形成泛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服务型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所有旅游相关产业通过产业整合、产业集聚,形成一个以旅游为核心,由旅游产业主导与旅游活动纵向或横向相关的农业、餐营业、建筑业等产业共同组成的泛旅游产业集群。泛旅游产业整合发展,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2.2.1旅游业与农业共生发展

近年来,桂林市周边地区兴建了许多休闲山庄和生态农庄,这种新型旅游方式实现了旅游业与农业共生发展,使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形成良性互动,农民从纯农业从业者转化为服务人员,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变,同时农民收入提高。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849元,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 361元,五年内增长72.4%。

2.2.2旅游业对餐饮业具有拉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旅客的增多、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发展迅速。2009年至2013年,餐饮业企业数由34个增至57个;主营业务收入由2.04亿元增至4.37亿元,增长率为114.2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由1 476万元增至7 723万元。

2.2.3旅游业对建筑业具有引导作用

近年来,桂林市力推桂林世界旅游城市的建设,进行了老城区的改造以及新景区、景点的建设。在旅游产业引导下,城镇建设更注重提升城镇质量,塑造城镇文化品牌,使得城镇化实现转型,由高水平城镇化向高质量城镇化转变。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1.99亿元,增长18.8%。

2.3旅游产业的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服务范围最广的行业,其中许多服务项目是不能用现代技术取代活劳动的,所以旅游业对活劳动的需求较大,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名人员,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

2.4旅游产业助推桂林市新型城镇化发展

综上所述,桂林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等目的,使得城镇质量得到整体提升,功能增强,从而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旅游城市适宜人类居住,因此,桂林市应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吸引体系,实践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泛旅游产业推进城镇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完善,从而提高城镇质量。

3旅游助推桂林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思路

旅游城镇化应作为桂林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以提升城镇质量,实现新型城镇化转型为目标,以泛旅游产业为支撑,以打造桂林国际旅游城市为重点,以旅游助推桂林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3.1打造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新型城镇化转型

旅游城镇化发展,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吸引体系,在打造城市旅游体系的过程中,从景观、人口、地域、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转型。

3.1.1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打造旅游综合体,实现景观城镇化

要提高旅游需求量,首先要提高旅游产业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打造基于泛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会议、居住等多种功能,以城镇的建筑群为基础,包括主题公园、超大型休闲商业综合体、高尔夫球场等多种娱乐项目的旅游综合体,以增加城镇整体的旅游吸引力,从而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高城镇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3.1.2培养高端服务人才,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人口城镇化

目前桂林市大多数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存在文化水平较低、旅游专业知识缺乏、服务态度欠佳的现象,针对这些现状,应对旅游直接及间接从业人员采取培训上岗原则,培养高端服务业人才,实现旅游服务业的升级和转型,并设立督察小组对在岗员工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在客流量大的地点设立志愿服务协会,充分调动服务行业的活力。

3.1.3推进特大城市建设,拓宽城区面积,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实现地域城镇化

2013年1月,国务院同意临桂县更名为“临桂新区”,临桂作为一个区纳入桂林市区范围。为推进桂林特大城市建设,应适时拓宽城区面积,增强城市的吸纳能力。同时,重新规划区域功能布局,将桂林市老城区打造为旅游文化示范区,丰富新区酒楼、娱乐、购物等服务业态,重点培育一批上规模的高端商业街区。

3.1.4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现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城镇化

桂林市旅游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改善,会吸引大批外来人口,包括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外来旅游者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都会给本土文化和生活方式带来冲击,政府正确的宣传引导和本地居民的选择性接纳有利于文化的融合和新文化的产生,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

3.2以泛旅游产业集群为支撑,因地制宜的制定产业发展战略

泛旅游产业集群带动本区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要求桂林的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搭造更多的桥梁,每个地区的环境资源都不尽相同,而在在旅游资源相对并不丰富的地区套用着重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是欠妥的,应因地制宜的发展俱全相应的产业体系。结合当地特色充分发展能辅助旅游业的的工业、农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

3.2.1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农业,消除农业自弱性,打造生态型蔬果庄园

目前桂林市农村中的农家乐以家庭为单位建设的蔬果园为主,存在规模小、开发深度不够、经营模式单一、缺乏现代营销手段、品牌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政府应鼓励在农村建设生态型休闲蔬果庄园,集蔬果观光、蔬果采摘、蔬果加工、蔬果品评、庆典活动于一体的休闲社区。农业方面,实现蔬果规模种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配套产业,打造庄园蔬果品牌;服务业方面,鼓励庄园农户提供休闲服务,举办庆典、竞赛、品评等参与性活动,培育庄园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创造非农收入。政府部门制定庄园等级制度,积极开展庄园评选,授予优秀庄园“庄园示范户”称号,起示范作用。政府也应积极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向农户发放技术补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3.2.2合理搭建产业间的联动纽带,发展旅游型工业,推动城镇升级

旅游产业与工业间搭建联动纽带,带动旅游型工业的发展,加快城镇群污水处理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旅游特需品加工工厂为中心旅游区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保证;加强交通枢纽建设,提供快捷方便的旅游交通服务、通畅的消费品输送通道。

3.2.3加大旅游房地产业开发,以泛旅游产业为基础的产业创新

旅游产业和房地产业相互交融,形成一种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度假为目的进行房地产开发和营销的新型产业模式——旅游房地产业。旅游房地产业包括旅游房地产土地开发、旅游公共设施建设、旅游休闲项目建设、旅游房地产产品开发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四个阶段的发展,直接带动建筑、交通、餐饮、通信等行业的发展,推动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进程。

3.2.4进一步规范中心辐射区,保证就业机会

桂林市主城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本身具有相对环境资源优势的中心辐射区,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的基础上,应全力构筑中心城区框架,进一步规范该地区商户的经济运营,鼓励服务业态创新,形成拉动本地经济的链条,完善合作机制,保证稳定的收入,形成双赢的局面而不应因恶性竞争而导致参与机会的减少。

3.2.5鼓励偏远辐射区建立特色产品生产产业

对环境进入困难较强、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的偏远辐射区,应鼓励偏远辐射区建立特色旅游产品生产产业,如民族手工艺品,当地土特产等,并形成特色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将旅游产品提供给中心辐射区,充分配合旅游景区的需求。

3.3合理规划旅游区域布局,打造多元化旅游型城镇

桂林市旅游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城镇一切旅游资源,这要求政府合理规划旅游区域布局,鼓励旅游产业参与者不断追求旅游创新,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旅游服务和休闲体验。

3.3.1发挥县域优势,形成“一县一品”特色

县城建设是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城镇体系、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在旅游引导下,县城发展应结合自身区位特点、资源优势,打造属于本县的品牌文化,形成“一县一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3.3.2注重历史环境的保护,建设人文型古镇,推进古镇保护和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

桂林市的古镇占广西壮族自治区古建筑群的一半,古镇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融合的特殊产物,人文型古镇建筑群应作为桂林旅游的特色元素。将部分旅游收入投入古镇保护,对于古镇的保护应区别对待,采取重点保护、拆除重建、自生自灭等不同方式,通过古镇的建设促进旅游发展,形成古镇保护和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

3.3.3打破原有村庄界限,建设旅游引导的新型农村社区

与主城区相比,农村地区在经济、教育、生产力等方面的发展都相对落后,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多个村庄按照规划进行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居住模式。在旅游产业引导下,新型农村社区将生态型观光蔬果庄园作为主导发展模式,鼓励农村居民提供旅游服务,创造非农收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3.4有效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加大城镇发展投资力度

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城镇建设,而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对旅游产业的投资开发也必不可少,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投资都要庞大的资金量,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金积极参与。城镇投资中,政府投资占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也应有效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

3.4.1政府积极配合企业进入旅游产业,共同推动旅游区域开发及产业整合

大型企业进入旅游产业的主要模式是旅游区域开发,政府的支持和密切配合才能使企业顺利进行旅游区域的开发项目。大企业进行旅游区域开发过程中吸引中小企业进入旅游新区,共同完成产业整合,形成泛旅游产业。从整个过程来看,大型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及产业升级,政府发挥支持引导作用,主动引导、提升各企业对泛旅游产业的认知,开发符合旅游发展的旅游区,提供旅游活动所需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企业自身持续盈利也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资本。

3.4.2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政府在优化旅游产业的投资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桂林市缺乏大型企业,也是主城区磁力作用不强的原因之一,政府应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招商引资,为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时提供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2013年,桂林万达文化旅游城、桂林高新万达广场两个项目正式签约,投资总额300亿元,在未来,资本的不断涌入将会进一步推动桂林新型城镇化进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2009-2013年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桂林市人民政府.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R].桂林:桂林市人民政府, 2009—2014.

3付海燕.旅游房地产概念探析[J].山西建筑, 2011(30)

4王艳梅.略论桂林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策[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1(2)

5胡湘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青年参与的吸聚效应研究——以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为例[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责任编辑 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