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意识下的读写新融合——《普罗米修斯》为例

  • 投稿简浅
  • 更新时间2017-10-31
  • 阅读量804次
  • 评分4
  • 99
  • 0
阅读教学指向阅读还是写作?“君向潇湘我向秦”,论战已久,没有定论。王荣生教授提出的样本、定篇、例文、用件四种教学范式既有指向写作,也有指向阅读。阅读目标多元化,在某种意义上看,是对阅读目标论和写作目标论的一种平衡持中。一线教师的教学也更多采取这样的倾向,教学的目标也大都定位为读写一体,通过阅读,揭示写法,习得言语运用,在习得言语运用的同时,积累语料,提高阅读能力。阅读与写作两者联结一体,打断骨头连着筋。这种读写方式,操作简单,容易上手,便于复制,目前风行于小学课堂,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其操作形态主要表现为:通过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传统阅读方法进入文本,手段过于单一,未能吸收当下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以帮助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言语表达这一块,格局偏小,着眼于某些特殊句式、段式的表达,细枝末节,零敲碎打,不成系统,未能形成整体的文体写作观念。

拙文的观点“文本意识下的读写新融合”,新在哪里?首先在教学的内容上,着眼于从文体的写作学角度去构建阅读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力求通过一个个具体而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去达成教学目标。

一、以文体意识去建构阅读内容

以《普罗米修斯》为例,以往的课堂教学,这篇文章应该是这样一个路数:

首先,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将没有火的悲苦人生和自从人类有火的日子进行对比,感受普罗米修斯悲悯苍生的情怀。

其次,还是抓关键词,想象并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愿为人类荷负所有苦难的牺牲精神。

从以上两个板块可以看出,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通过品味朗读,感受人物精神形象。虽说这样的课堂比较感性,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有所裨益,但语文课的价值取向应该不止于此。如果只是为了情感上的熏陶,一些让人飙泪的影视效果更加立竿见影。语文的熏陶要有别于其他媒介,尤其要立根于文字本身的力量,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大量高品质的文字,通过岁月化合,在体内发酵,润物无声地改变心灵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如果是条河流,岁月无声地将文字垒进,河水才不断丰润。疾风骤雨、狂飙突进似的情感泛滥,纵使河床高涨,但兴也勃,亡也速。所以,不可迷恋对孩子的过分激情,那不是语文的价值本位。对于这节课的补救措施,有师者加了个环节:想象写话,人们会对普罗米修斯说些什么?意图明显,增加写作的环节,就是要往“读写结合”的目标去靠。但这种写话,还是停留于情感的宣泄,并未动荡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重新建构认知版图,因此真正的学习并未产生。

再者,任何文章都是有体式的。诗有诗体,赋有赋体,新闻和悼文不是一个样。神话、小说、童话、小品各有各的范式。语文课上不能不管哪种文体类型,一上来都是有感情朗读,都是感悟精神品质或者掘地三尺般找些特别句式、段式或言语表现手法来仿写,从而达成读写结合的目的。作文者,在下笔时,心里必定预存着一个文章体式。写诗讲究韵律和比兴,小说要有视角、人称意识。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从文本整体的高度和创作的原点入手,教给孩子文章的体式,让他们知道各类型文章的基本写作规范和规律。

如果从文体角度去建构阅读内容的话,《普罗米修斯》应该教什么呢?《普罗米修斯》是篇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的想象,是由一代一代人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成的作品。对于神秘未知又充满畏惧的天力,初民们用诗性想象作出解释。这些原始的、纯净的因而瑰丽的想象构成了神话的巨大魅力。很多神话中总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这完全是人类在自然力面前过于弱小、苦难频发的生动镜像。对于自身苦难的救赎,现实中无法实现,只能在想象中得到文学性的满足,所以神话中又往往有英雄崇拜情结,英雄救世成为神话母题。

基于神话这些文体特质,《普罗米修斯》在教学中可以教以下这些内容:

(一)神话的“神”

神话的想象既有出乎意料的神奇,又有合乎理解的常理。比如普罗米修斯是从太阳神那里盗取火种的,太阳神开着太阳车,车上有火。为什么不是月亮神或山神土地神?不言而喻,太阳本身就容易产生火热联想,太阳神掌管天火完全在理解的范畴内。宙斯派恶鹰啄食肝脏,肝脏失而再生,普罗米修斯的苦痛连绵无期,这个情节的想象也充满神奇色彩。那此处神奇有没有常理上的解释凭据呢?为什么鹰鹫啄食的不是心,不是肺,偏偏是肝脏?从生理学角度讲,人体上只有肝脏像壁虎的尾巴一样可以再生。所以这一生理特点与神话想象高度契合。另外从社会学角度看,古巴比伦人将肝脏视为灵魂栖所,盛行肝卜。鹰鹫每日啄食肝脏,置普罗米修斯灵魂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中也有了文化源头的支撑。另外,为什么派的是鹰?鹰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在一些死亡神话里,鹰常是主角,甚至被一些天葬的民族视为死神。此外,鹰常有凶恶、暴君的象征,这和宙斯的形象吻合。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神话想象的趣味性、神奇性以及可解释可理解的合理性。

(二)神话的“话”

神话是属于口头文学,为人们世代口口相传。所以言语风格是口语化的,晓畅通俗,好说好懂好记,便于流传。这是神话共性的特征,对于这一点,在教学上,可以和雪莱的叙事诗《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进行语言上的对比,两者并陈,各自试着讲述,难易立判,口语特点毕显无遗。

(三)英雄体神话的情节路线

作为一个故事体,在情节的设置上通常都具有典型的三幕剧式结构——开头、中场、结尾。分别代表触发、冲突、解决。看到人类没有火而陷入悲惨境地,触发英雄普罗米修斯盗火;盗火引起和宙斯的冲突从而使自己受难;最后结局是英雄被拯救,目标达成。只要揭示了这样的路线图,就能大致明白神话的基本轮廓,创作并不是一件神秘的事。

二、以阅读策略去学习阅读内容

近年来,基于PIRLS的研究,对于阅读策略的教学日益受到老师们的关注。策略指的是认知策略,也就是用于完成学习任务的认知活动过程。阅读理解策略是指有助于增进读者阅读理解的方式。阅读理解策略一般分为三大类:阅读基本理解策略;阅读整合策略;阅读理解监控策略。具体而言,对小学生可进行的阅读理解策略有很多,预测、联结,从故事体找出5W1H、概念图、心像法等。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学段班情,教学中可以灵活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甚至可以个性化地加以变异。教学中应让学生习得有关这些策略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从而助力于自己的阅读理解。《普罗米修斯》这节课可以运用以下策略帮助学生理解。

(一)六何法摘要(5W1H)策略

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成熟的读者首先要进行整体性地观照,对文章形成全貌性的概览。用简洁的语言摘要得出一个“高概念”。对于摘要的策略有删除法,即删除不重要的文字,保留核心信息;还有意群归类法,将离散的信息统整为关键主题句。相比二者,六何法即5W1H法,在操作性上,学生更容易上手。5W1H指的是: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什么——why;如何——how。

教学时,笔者对它进行了整合,形成如下变式,学生对着四个要素填写信息,一篇文章的摘要基本就成形了。

背景——主角——困难——解决

背景:人类没有火,过着悲惨的生活。

主角:普罗米修斯

困难:盗火被宙斯绑在高加索山上,受尽折磨。

解决:大力神射死鹰鹫,拯救了普罗米修斯。

(二)联结对比策略

该策略适用于主题性的对比阅读,联结自己的经验以及相关文本对课文作出解释。在《普罗米修斯》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于体会神话的口语化言语特点。课堂上选取“普罗米修斯被缚山上”这一片段作为突破口,将课文与选文雪莱的叙事诗《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有删改)作互文比较。

师:我们看一处细节。诗中这两句(“这飞鸟难越的万丈悬崖上”“锁链冷得发烫,咬进了我的骨头”),正好对应着故事里的两个词语,请找出来。(高高的悬崖、死死地锁)

师:故事为什么不用这些优美、华丽的词语,而用这些大家经常说过的词语呢?

师:如果要当故事讲,这两段文字哪一段你会觉得比较好记、好讲?

借助这种多文本联结,相互比较的阅读策略,四两拨千金,便能将“口语化”“口耳相传”这些不好解释的抽象的概念直观呈现于学生认识中。

(三)故事线、概念图策略

在运用这个策略之前,先通过联结对比策略,进行相关英雄类神话文本阅读如《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夸父追日》,讨论研究进而去发现里面共同的东西。

两文都写到人类遇难,然后英雄出现拯救人类,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这时会遇到困难,英雄蒙难。引导学生得出故事线并形成概念图,获知神话故事类的文字,在情节上大体有:触发——障碍——结局这样的故事线,掌握了这样的情节故事线,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故事内容,甚至也能创作有趣的故事了。

综上所述,以文体意识为取向,阅读策略为抓手,通过群文的互文性阅读,组织开展独立而开放的学习活动,这样的阅读教学在知识性、趣味性、思维性、言语性方面能得到更好地整合,使阅读和写作从更高层面融为一体,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