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设

  • 投稿伟大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235次
  • 评分4
  • 90
  • 0

◆山东省沂源县鲁村镇徐家庄中心学校 韩克敏 张德利

【摘 要】自主探究性学习情境的创设,就是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学科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教学应有的位置上,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环境的创设,拉近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课本内容成为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现实的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125-02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探究的愉快情境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励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这种关系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其次,学生的认知活动常受情感、态度等因素影响,因此,新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第三,这种关系还要尊重每位学生,是师生间真诚信赖的朋友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消除胆怯、依赖的心理,才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学生有了这样的安全感、自由感,才能真正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还应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探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也会更强烈,学生必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由“要我学”自然而然地转为“我要学”和“我爱学”。

二、贴近学生生活,创设自主探究的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诱发探究,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一切化学知识对于他们都是新奇而陌生的,但是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的实例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渴望。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探究酸碱中和规律时,笔者先出示给学生一束白颜色的绢花,就像魔术师在变戏法一样先给它喷上一点“水”(无色的酚酞试液),然后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白花”变成了“红花”。可是当继续上喷稀盐酸后,“红花”又奇妙地变成了“白花”。这一反复的颜色变化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规律的欲望。

三、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

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成功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策略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缔造一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学生的思维是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而启动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正如古人所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其蒙而引其趣”。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值得品味,自主地进行探究。

在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文内容,努力挖掘所学知识中的问题因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学习“压力和压强”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人在雪地上步行,一人踏着滑雪板滑行;炎热夏季,蝉在树上叫个不停;茫茫沙漠中,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驮着沉重的货物稳健地在松软的沙子上行走等图片,然后提出问题:雪地中的两个人质量差不多,但步行的人陷入了齐膝的雪中,而滑行者却几乎没有陷下去,这是为什么?蝉是怎样从树上吸取汁液的?在松软的沙子上,骆驼又是如何行走自如的呢?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给疑问留下空白,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究问题的本质。

四、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创设自主探究的拓展情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敢于抛弃一些“标准”和“模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大胆地想,自由地议,尽情地说,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迸发出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同时,教师还要树立社会大课堂的观念。学生处在学习阶段,他们知识面有限,缺乏社会实践,人生阅历不丰富,手头资料欠缺,而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祖国建设日新月异,因此,不能把学生禁锢在只见“四角天空”的院子里,要创造机会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在社会活动中获取当代社会发展的各种信息,拓宽视野,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开阔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要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要将学习的时间归还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力思考。凡是学生能独力思考的,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应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力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创设自主探究的激励情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鼓励,因此,创设激励情境激可促使学生树立探究的信心,并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激起新的探究欲望,在新的尝试探究中取得新的成功。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知识和规律时,按教材中的做法,检验水时烧杯发烫,且学生难掌握倾倒石灰水的时机,看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有的学生提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最后师生经过不断的尝试,研究出不同于课本的实验方案:

1.将蜡烛放在装有石灰水的烧杯中点燃。

2.在三角架上放一张铁丝网,将蜡烛点燃放在铁丝网上,蜡烛另放在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中,在小烧杯和火焰上方罩一个大烧杯。

两套实验装置都能看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学生第一次体验到创新的喜悦,这种喜悦要比学生照方抓药做完实验后的感受更加猛烈和持久,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转变教师角色,凸显学生主体性,创设自主探究的合作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的这一基本问题。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从“台前”隐退到“幕后”去,担当着组织策划的责任,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确立主角的地位。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把自己当做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习讨论的对手,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咨询者,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密切合作,共同探究。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