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互联网+ 档案”

  • 投稿终结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908次
  • 评分4
  • 80
  • 0

王方刚

安徽省霍山县档案局安徽霍山237200

摘要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如今互联网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不再是满足查阅、浏览和教育等简单需求,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生活模式。现实生活中的“互联网+”模式层出不穷,如: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网上办公、远程教育及其衍生产品等,十多年前认为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如今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互联网,互联网的“魔力”简直太不可思议。“互联网+”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前热议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在思考如何做好“互联网+”这篇大文章,依托互联网优势为本行业注入新动力,寻求新突破,促其更好更快健康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互联网+;档案;档案工作

如果“互联网+”后面是档案,定能给档案事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指导各地各部门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业务培训;微信视频提供查阅证明,方便利用者调阅利用;建设档案系统专网实时传输数据,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建设电子虚拟档案室,便于管理利用自身档案;部署网上展厅对外展览宣传等。互联网使死档案变成了真正的活信息,那如何做好“互联网+档案”呢?

1 增加财力投入袁加强基础设施尧设备建设

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是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而诞生的新生事物,必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先进设施设备和技术作支撑,财力的投入最为关键,档案事业有财力保障,紧跟上互联网时代步伐才有可能,才能与社会各项事业与时俱进,共享社会科技发展进步新成果的同时,为社会作出新贡献。无论是档案馆智能化建设,还是数字化建设;无论是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还是增量档案的信息化;抑或是学习掌握相应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手段,助推档案工作现代化,实现档案工作与互联网对接,推进“互联网+档案”向更深更广层面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配置必备的相应技术设施设备作硬件支撑,选派工作人员学习培训掌握相应技术,这一切都需财政的大力辅助、支持才能顺利得以实现。这些设施设备的配置及操作管理是实现“互联网+档案”的硬件基础,财力投入则是做好“互联网+档案”的保障。

2 加强业务建设袁实现档案规范化尧数字化管理

档案工作虽然琐碎繁杂,但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任何捷径可走,从文件材料到形成档案有一个周期,这就要求具体从事档案的工作人员努力提升业务素质,按部就班从源头就开始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别、编目和利用等各环节工作。档案部门必须加大对馆藏存量档案数字化的加工力度,确保档案信息化的质量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全部馆藏档案信息化,全国各地档案数字化及信息化的格式尽可能一致,系统管理平台必须相互兼容,才能充分发挥档案数字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这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提供丰富充裕的规范化、数字化档案是做好“互联网+档案”的前提。

3 重视人才战略袁培养高素质人才

要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室),做好“互联网+档案”,人是最核心的因素,档案人员队伍能力强弱、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一新思维的实施效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它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档案干部的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决定了档案事业的发展程度和档案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档案”的时代,档案工作成为一个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领域,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档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及相关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档案工作者只有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才能与之相适应。当下,档案人员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尤其是网络思维下的档案工作人员,不仅应该具备档案业务方面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要有档案责任意识,还要具备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这是目前制约档案事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一大瓶颈,唯有攻坚克难,引进和培养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支政治敏感、业务精干、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档案数字化建设才能稳步前进,档案管理与利用的网络化才能实现新突破。人才建设是做好“互联网+档案”的关键。

4 全面整合档案资源袁实现资源共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搭建全国开放档案平台作出了明确要求,逐步把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已开放的档案以及各级政府的公开信息上传到该平台上进行整合,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使档案公共服务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由于互联网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其传播速度、传播范围是历史上其他任何传播信息媒介无法替代的,档案资源的整合也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从中办、国办的促进档案资源共享意见可以看出:全面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搭建全国开放档案平台,实现全国档案资源共享已指日可待,集中全国档案资源于一个管理平台或档案专网,则信息资源定能得以极大丰富,涵盖范围也会最大化,必然会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可以说,除涉密或隐私的档案外,人们基本可以在该平台或网络搜索到自己所需的公开档案或政务信息,这将会成为档案部门忠诚践行“三严三实”的最典型体现。唯有如此,“互联网+档案”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长期发挥其价值,而不会出现昙花一现的局面。档案为民便民才得以充分体现,互联网档案空间将会大有作为。档案资源建设为“互联网+档案”提供不竭源泉。

5 树立安全意识袁做好档案安全防范工作

“互联网+档案”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为利用者带来诸多方便,同时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必须做好档案安全防范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公开发布保密审查制度,严格档案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确保公开的档案信息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

互联网发展与运用,引发了社会各层面、各领域的深远变革,“互联网+档案”也不例外,诚然加速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节奏,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为档案事业提供无穷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极大挑战。用网络思维打开突破口,用互联网为档案事业注入新的“兴奋剂”,使档案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穷活力。这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神圣而光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