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材资源,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

  • 投稿小鱼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962次
  • 评分4
  • 52
  • 0
  摘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科知识的准确性、表达的可理解性,知识呈现的清晰有序性,知识素材的丰富性等方面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高效地整合,立足于教学的需要,促使教学知识结构和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教材资源;知识;整合;教学过程;优化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4?002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写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共有3种,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简称苏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简称鲁科版)。新课程强调教材应该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资源,不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的唯一依据。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些教材资源,并将其充分地整合,优化知识结构,深刻地把握知识的内涵,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三本教材中的资源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结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教学提出了整合教材资源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1 高中化学教材资源类型和分布
  教材,既是知识传递的一种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资源。化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会利用多种有利于知识承载的表达形式,如文本、图片、问题项目、实验、数据等。这些形式教师都应该将其视作一种知识表达的教材资源。教材资源的利用过程,就是与相关知识相匹配的过程[1]。由于编者对知识理解有所差异,不同版本的教材在选择与相同知识匹配的教材资源时也会存在差异性。从教材的组成结构层面去看,大致可以将教材资源分为如图1所示的几种形式。
  2 教材资源类型与学科知识间的关系
  从教材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功能层面看,教材资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选择教材资源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相关知识的表达进行相匹配的过程。教材资源的选择应该以满足知识的表达为前提,并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导向,多维度、多角度地去评价和表达相关知识的价值。但教材资源所承载的知识功能指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对相关知识进行合理、高效地表达,以确保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对质[2]过程中无异议,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与同化。因此,从教材资源所承载的知识表达类型上看,知识与教材资源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图2所示形式。
  3 立足教学需要,整合教材资源
  3.1 整合教材资源,提高表述的准确性
  由于编者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存在差异,不同版本的教材对相关知识表达时所匹配的文本简化程度也存在差异。实际教学中,在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相关教材资源进行“补、删、增、减”,以提高相关知识逻辑表达的准确性。例如,对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的有关知识,根据课程标准对于反应热与焓变的知识目标要求,即“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各教材对该知识的文本资源表达如表1所示。
  分析可知,人教版教材中反应热的概念定义简化程度高,容易导致学生混淆反应热与焓变的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如果对相关概念描述不完整,就会给学生理解带来认知上的困难,不利于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他两种教材均给出了反应热及焓变的完整定义,相对而言,鲁科版教材中更为具体地反映了反应热与焓变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提高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2 整合教材资源,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
  教师需要深度把握和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并进行恰当的语言或行为变通,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教材是教师对知识表达进行变通的主要来源和依据,是教师进行知识加工和创造的第一手资源。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编者对相同知识点加工与变通的程度也不相同,这就为教师对知识的多元化变通提供了指导依据,以利于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去把握和理解知识,修正对知识的理解偏差,完善知识的表达。例如,对于有关焓变单位(kJ/mol)的理解,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各教材均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变通(见表2)。
  3.4 整合教材资源,增加素材的丰富性
  由于在知识储备和成长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相同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不尽相同。由于编者对相同知识理解的角度不同,导致不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所选择的资源存在一定差异性,也可能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有选择地重组教材相关资源,确保知识教学素材的丰富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和修正偏差。例如,对“盖斯定律”,各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是有所差异的(见表4)。
  对于“盖斯定律”,教材编者都抓住了学生最普遍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对“能量守恒”相关知识储备,形象而又贴切地阐释了理解“盖斯定律”的核心关键。但其选择的变通参量有所不同。人教版和鲁科版选择了“山的高度”来变通物质变化的焓值差。而苏教版则是用“势能差”来变通物质变化前后的焓值差,但这种变通与盖斯定律的相关参量在含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利用人教版教材中的有关“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对盖斯定律进行论证”中指出“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热化学方程式的模式完善成“化学方程式+物质状态+ΔH”表达。所以,在充分挖掘利用三本不同化学教材中的相关教材资源基础上,对该知识的学习过程作如图3所示的处理。
  4 结束语
  由于不同版本的教材所凝聚编者的思想观念以及编者对教材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性,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具体知识的呈现方式和结构上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从知识形成的系统角度,结合高中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将知识进行整合与加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海斌.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考[J].科学教育,2008,(4):71~72.
  [2]张秀球,李永红.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对质与援助[J].化学教育,2013,(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