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有害生物 维护生态安全

  • 投稿美少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896次
  • 评分4
  • 71
  • 0

文/ 湖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总面积21.18 万平方公里。全省有林地面积1300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52%,活立木蓄积量达4.45 亿立方米, 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省。受气候、资源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片绿树茂密之地,也是林业有害生物多发区域,每年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近40 万公顷。面对这种形势,湖南坚持以预防为主,全面提升防控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年来,全省共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104.4 万公顷,防治面积79.3 万公顷,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90% 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 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2011 年,湖南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了“十二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十二五”时期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全省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都建立了“双线”责任体系,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保障机制,在三湘大地上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屏障。2012 年,长沙市岳麓山发生松材线虫病,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筹集资金300 多万元,采取疫情除治、注射松线光、悬挂诱捕器、释放花绒寄甲系列措施,实现了松材线虫病当年发生、当年发现、当年拔除的目标。2013 年,邵阳市4 个县马尾松毛虫大面积暴发,各县政府紧急筹措资金开展飞机防治,有效遏制了灾害的蔓延。

森防工作,重在预防。湖南建立了39 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20 个森防示范站,400 多专职测报员、2000多兼职测报员和近万村组报虫员,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测报网络体系,牢牢护卫着“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安全。湖南省林业厅每年还组织有关市(州)、县(市、区)召开虫情测报会商会,分析虫情虫态,结合相关因子,科学预测虫情发展趋势,指导全省防治工作。由于测报准确、准备充分、动手早,效果好,及时遏制住了全省马尾松毛虫等灾情的扩散。

推行生物防治,是湖南实施健康森林战略的重要之举。近年来,全省每年以释放天敌形式开展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3.3 万多公顷,部分坚持生物防治的地区松毛虫暴发周期由3~5 年延长到6~8 年,甚至从常发区转为了偶发区;实施了《天敌昆虫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推广项目》,使防治区内松褐天牛减退率达到80% 以上;启动了张家界市松褐天牛生物防治工程,目标是确保到2015 年防治区内松褐天牛虫口密度下降70% 以上;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白僵菌厂生产工艺更新和设备改造,使生产能力提高了30%;投资500 多万元建立了湖南省天敌繁育中心,扩大赤眼蜂、肿腿蜂、花绒寄甲的繁育生产和在林业上的应用,同时延伸到水果、油茶、茶叶、烟叶等领域的生物防治试验,其相关产品推广到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份。

科技是提高森防能力的重要手段。2009 年,面对大面积暴发的松蛀梢害虫,湖南省林业厅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松蛀梢害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掌握了危害种类和生活史,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方案,大幅降低了松蛀梢害虫发生面积。在此基础上,湖南还完成了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获得2012 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 年以来,湖南省林业厅先后开展了油茶有害生物专项调查、油茶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油茶中幼林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为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面对深山密林的复杂地形,湖南历经数年研发出了“爆炸型林区用菌粉灭虫弹及发射系统”,一举解决了部分山区难以开展人工防治和飞机防治的问题,捧回了第四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使绿色山林更添妩媚。

天空有雄鹰飞过,它们也是湖湘森林王国的“啄木鸟”。在开展中美合作研究项目林业生物灾害航空电子勾绘监测系统研究期间,湖南林业结合实际,自主研发出了无人机遥感电子勾绘监测软件,研究完成了无人机航空电子勾绘监测系统,提出了分别针对丘陵区和山区监测精度要求的实际操作技术方案,即将在松材线虫病普查和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担当重任。

实施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必由之路。为此,全省林业系统通过工作上的关心、政策上的支持、经费上的扶植、技术上的指导、能力上的培养,建立了28 支防治专业队,15 家防治公司,6 家森林植物医院,3 个防治协会等专业防治组织,有力壮大了湖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队伍。

绿树摇曳,林海波涌。潇湘儿女正在以“绿色湖南”建设为目标,强力推进“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建设。为此,湖南林业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见》,继续实行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双线”责任制,抓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县、乡监测、防治检疫设备,加大森防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森防队伍素质;进一步深化防治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政府购买防治服务机制,重点支持社会化防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注重天敌昆虫、生物农药、高效防治器械的开发、应用,重点推进生物防治技术进步和能力提升,为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