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是不是历史学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8
  • 阅读量78次
  • 评分0
  • 0
  • 0

  2017年3月,历史学硕士刘瑞玲参加了吕梁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经笔试,她与其他5位入选者从200多人中脱颖而出,进入面试前的资格复审。然而不久后,吕梁市人社局却通知她:认定其为“填报虚假报名信息”,并取消面试资格。理由是,招聘计划要求是历史学专业,而她毕业证上的专业是世界史,不是历史学。那么,世界史究竟算不算是历史学呢?


  伴随这个命题的同时,“‘会计或财务电算化’究竟是个什么专业”的问题也加入其中。


  此次考试的另一名考生王慧慧也遭遇了类似的问题。她在所报岗位的笔试成绩为第一名,但同样以“填报虚假报名信息”为由被淘汰。


  王慧慧报考的岗位要求为“会计或财务电算化”,而她的专业为“会计电算化”。事实上,所谓“会计或财务电算化”专业甚至没有单独的专业代码,而王慧慧所学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代码是620204。


  针对这样的问题,吕梁市人社局给出了怎样的态度呢?


  刘瑞玲曾几次找到吕梁市人社局沟通,工作人员答复:“决定不了,得领导决定。”4月28日,刘瑞玲接到吕梁市人社局的书面答复,其中写道:其属“填报虚假报名信息”,按规定取消面试资格,希望她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而对于“会计或财务电算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吕梁市人社局表示该问题需咨询山西省人社厅。但山西省人社厅答复称,不负责解释事业单位招考相关工作。吕梁市人社局同时表示:“我们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审核,涉及专业名称,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不允许。”


  6月11日,山西省吕梁市新闻办公室通过官方微博对此次事件作出回应:已成立了调查组介入调查,同时受理了相关考生的行政复议申请,恢复了当事考生的面试资格并做出道歉,对用人单位和人社部门工作业务不精、执行文件机械教条、工作不细致不认真等问题做出通报。借助舆论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及时介入,挡在考生面前的“绊脚石”被搬开了。然而,这次事件暴露出的某些共性问题,不该简单放过。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报》)


  素材解读


  猫头鹰究竟是猫还是鹰?苹果算不算水果?记得孩子在学龄前,常常阅读促进智力开化的图书,书中类似的试题会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弄明白“统称”的概念。然而,近乎同样的“试题”,却在招聘过程中成为求职者的梦魇,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现如今,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每个学科都在不断延展细化,衍生出众多学术方向。例如,在化学领域,有人研究有机物,有人研究无机物,这已是最粗略的分类法。更直接、更细致的研究方向分为:无机合成、有机合成、分析化学、药物化学、高分子材料,等等。如果你感兴趣,向化学专业的同学打听一下,他会告诉你更加细分的领域,例如,煤炭化工、石油化工,等等。无论专业细分到何种程度,所有的细分领域都可以统称为“化学”。就是这样浅显的道理,却在人才招聘的程序中,成为求职者的“硬伤”。


  吕梁市市直事业单位对于求职者的专业领域做出如此机械的硬性规定,无外乎两种可能。第一,是招聘部门工作人员对于“專业分类”概念的欠缺。在筛选应聘者的过程中生搬硬套招聘类别的专业,不问实际情况。第二,则是招聘进程中的“技术性门槛”——用看似“合理”的规定,达到淘汰求职者的目的。如果说前者属于“无知”,后者则属于“违规”,违反了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选聘的有关规定。前者属于“能力问题”和“责任心问题”,后者则毫无疑问是“态度问题”和“职业道德问题”。


  在应聘过程中,当面对不公平待遇时,求职者理应据理力争,刘瑞玲亦不例外。尤其是,招聘部门给出的回复,一方面毫无缘由地淘汰了本应入围的应聘者,另一方面还侮辱了应聘者的人格和道德,称其“谎报专业”。


  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社会问题。每一年求职季,教育部和人社部等部门都会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人潮涌动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往往不求每一份投出的简历都能得到宝贵的岗位,只求一个公平对待的机会。而“世界史非历史学”的荒谬背后,是僵化、教条与不负责任。在招聘中明确用人标准和方向本无错,而一旦确定了标准,就不宜肆意更改或随意解释,否则就会影响招聘的公平性和公信力。


  招考过程严格把关、规范程序本无可厚非,但对求职者的专业领域做出如此机械性的硬性规定,在高校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化的现实背景下,仍死守教条不知变通,就足以受人诟病。规则是用来维护公平的,不是用来为难他人的,为招聘设立的规则同样如此。只有进一步完善招考流程、落实招考职责,才能让考生平等地站在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各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