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创新模式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教学价值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9
  • 阅读量47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仅能够推动国家的兴旺发达,也能够推动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今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采用创新模式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教学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就从采用创新模式的优势以及现状和渠道出发,进行深入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关键词创新模式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当今受到了各大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作为学生主要的教育渠道,更加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从小让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当前,社会风气不容乐观,青少年心理问题、犯罪问题呈年轻化的趋使。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小学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学生难以进行内化,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学生内化,采用创新模式开展这一方面的教学工作。


  1创新模式初探


  创新模式在当今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像服务行业、建筑行业、工业生产等行业都已经广泛地进行了创新模式的应用。那么创新模式有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呢,创新模式在教育上主要指的是应用高新技术、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情境等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开动学生的思维,将课堂还给学生,有效提高学会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成绩。


  2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当今小学生以及问题青少年的报道在各大报刊新闻上随处可见,这不仅仅让家长、学校以及整个社会感到震惊。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反思教学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下面这些问题就是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广泛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就具体进行剖析。


  2.1理论大于实践


  目前在大多数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分停留在概念、现象以及从理论来说应当如何解决上而不是让学生内化知识,从行为上作出根本性的改变。例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健康、安全地生活”这一部分中,爱护家庭和公共卫生作为学习的重点以及需要学生具体付出实践的地方,我们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课后如何去实践操作,而不是让学生单纯的记住课本上的条条框框。


  2.2固守传统,缺乏创新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板以及教学方式。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继承,缺乏创新,导致过于老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产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厌恶,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


  2.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之间难以形成统一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又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难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4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成绩是教师放在首要的东西,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个人道德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完全被教师放在了无足轻重的地位,这样的教学观念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学习成绩好就能够获得一切。最近微博爆出的一个事件“小学副班长受贿几万元”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热议。安徽怀远的小学副班长不仅仅以检查同班同学的作业以及监督背书为由收取其他学生的贿赂,甚至利用自己副班长的职权对同班同学进行要挾和恐吓,这样的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认识欠缺。


  3利用创新模式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教学的策略探析


  通过以上对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问题并且采取措施去改正问题。通过对目前现状的具体分析,下面就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析如何能够利用创新模式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教学。


  3.1创新教学理念,改善片面认识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发挥,同时对成绩的片面重视也导致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面对这种现状,当务之急我们应当做好教学理念的更新。首先,我们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对教师所提问题的看法,引导他们自主组织课堂进行发言,例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胆积极的进行发言,互相交流自己认识的交通标志,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大胆发言的勇气,同时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情感。其次,家长和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观念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良好品德的形成更加重要。在各种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文化程度高的人群犯罪率正在呈上升趋势,并且往往造成严重的伤害。黑客非法入侵、高校砍人等,这些人群本身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也处于中上游,但是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犯罪现象呢?归根结底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品德,纵然具有良好的学习成绩,良好的收入又有什么用呢?最后却害人害己,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所以,教师跟家长应当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且团结一致,具有较强的教育合力,经常沟通,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科技的发展使沟通越来越方便,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以及短信视频等进行及时的反馈,共同呵护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


  3.2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认识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可以通过丰富的情景来完成,这样相比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来说,学生不仅会以积极主动的热情投身进去,而且还能够从行动上改善自己的行为,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在教材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这一部分中,如何教会学生基本的紧急求助以及自救办法呢?教师除了带领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采取怎样的措施去操作。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模拟放学遇到人贩子、抢劫、打架斗殴等情景,并观察学生采取的措施,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评价。这样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况中进行学习,产生的教学效果远远超过了单纯的过课本式的学习。


  3.3让教学更加用心


  学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是只有在课堂中以固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才能够实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真实生动的情景增加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比如在课程“诚实友爱”这一部分内容中,如何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帮助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的优秀少先队员呢?首先,在教导学生成为具有爱心的人这部分内容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看到老人过马路应当怎么做、发现被遗弃的小动物应当怎么做,这些有趣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情,从内心深处还原自己的真实情感,在今后的生活中从自身的行动中做起,真正做一个具有爱心的好学生。又比如教导学生有孝心,爱戴父母中。教师可以事先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教室。首先带领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内容向学生提问最想对家长说的话,让学生稍作思考;紧接着将学生家长请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当面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出自己的心声。这样的方式不仅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与认识,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形式,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且需要我们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这样才会让小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避免误入歧途,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积极上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涛.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建立[J].亚太教育,2016(17):155. 

  [2] 蒋夷菊.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279-280. 

  [3] 王桂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5(25):76-77. 

    作者:郑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