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制模型 突破教学重难点

  • 投稿百花
  • 更新时间2016-02-03
  • 阅读量360次
  • 评分4
  • 91
  • 0
摘 要 以自制的细菌结构和细胞核等模型,例谈在土壤里的微生物一节中“认识细菌”内容中的应用,借助模型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自制模型 教学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是“土壤里的微生物”中有认识细菌的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细菌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重要概念。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够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是教学重点。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其微小不可见,也只是知其名而不知其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依靠书本提供的一张细菌模式图和一段简单的描述,对细菌的结构、特别是拟核的结构,许多学生学过以后只是掌握了一个名词,并没有真正掌握细菌结构的重要概念,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因此是初一学生学习的难点。 
  1 教学难点存在的原因 
   从认知规律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擅长运用眼、耳、鼻、舌等多种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后,再建立对事物的初步认识。由于细菌十分微小,虽然在生活中经常听说,但并没有亲眼所见。即使是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也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因此学生感性经验不足,学习起来并不能真正理解,并且容易产生枯燥和兴趣降低的情绪。 
  2 模型制作方法 
   有鉴于此,笔者设计并制作了细菌结构、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物理模型,用于教学。经过实践,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在教学中的这一重难点。 
  2.1 细菌结构模型 
   材料:透明塑料饭盒、红色塑料袋、琼脂、红色毛线、皱纹纸、铁丝、小刀等。 
   制作方法:将红色塑料袋裁剪成合适大小,放在塑料饭盒内;热水融化琼脂,将融化后的琼脂倒至塑料饭盒2/3;等到琼脂凝固后,用小刀挖去中间一块球形琼脂,露出空白处;将几股毛线打结连成一个圆环状,并揉成一团放在挖去琼脂处;最后用包着皱纹纸的铁丝做成鞭毛粘在饭盒上(图1)。 
  2.2 细胞核模型 
   材料:透明圆形塑料球、彩泥、毛线等。 
   制作方法:用黄色彩泥捏成两条染色体;然后将染色体固定在透明圆球内(图2)。 
  2.3 染色体模型 
   材料:彩泥、蓝色毛线。 
   制作方法:用黄色彩泥捏成数个圆形小球;将几股蓝色毛线编织成双螺旋状的细绳,逐个缠绕在彩泥小球外,形成一串(图3)。 
  3 该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习细菌的结构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内容,待学生对细菌有一个初步认识后,再将自制的细菌模型展示出来,由外到内地依次观察和讲解结构和功能。坚硬的塑料盒代表细菌的细胞壁,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红色塑料袋代表细胞膜,主要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胶状透明的琼脂代表细胞质;在细胞质中央的红色毛线团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它位于的这一块区域就是拟核,这就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对皱纹纸做的鞭毛和荚膜,教师也可稍作介绍,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特有结构和功能。 
   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拟核的概念时,就会产生这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跟细胞核有什么区别等众多疑问。接着,教师展示细胞核的模型,比较细菌拟核与细胞核的区别。模型中塑料球就代表细胞核的核膜,它将整个细胞核包裹起来呈现出一个球形,使核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而细菌的拟核是没有核膜包裹的,没有边界因此是不成形的细胞核。 
   最后比较细菌拟核中的遗传物质与动植物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教师将拟核中缠绕的红色毛线拉开是一个环状的结构,这就是环状裸露的DNA;而由双螺旋的毛线和缠绕在上面的彩泥小球组成了的染色体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放大,这就是构成染色体的两种成分——DNA和蛋白质。 
  4 该模型在教学中的优势 
  4.1 使枯燥内容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初中学生年龄小,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在本课中教师适时地使用自制的教具,给学生一个新鲜的刺激。学生看到教师做的模型是由身边常见材料制成的,新奇无比,从而被深深吸引,迫切想了解这些材料都是代表的结构,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科学又不失趣味性的教具点燃了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启迪思维的动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4.2 使抽象内容形象化,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责任是要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尽可能顺利的实现基本概念由抽象向具体的转化。由于物理模型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将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内容形象化,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入手,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了学生学习时的难度。因此模型教学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课通过呈现细菌结构、细胞核结构等自制模型,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体验和再现了细菌的结构;同时通过模型比较拟核与细胞核结构、拟核中遗传物质与染色体,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了两者的区别,增加学生直观认识和感受,有助于突出呈现重要概念,从而建立清晰和完整的概念,实现对重难点教学内容的突破和进一步巩固。 
  4.3 使目标落实全面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前言部分就指出,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创新意识方面得到提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创造力研究专家,他的研究表明教师创新性的高低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有紧密联系。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进而影响创新性。而在教学中教师展示的自制模型其实就是一个小创新,会为课堂营造浓浓的创新氛围,同时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榜样。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完本节内容“认识放线菌和真菌”或其他内容时,教师可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以安排学生小组制作放线菌、青霉和匍枝根霉等模型。虽然开始的时候,学生制作的模型多是对教师模型的模仿,但是模型的自主开发制作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演绎,巩固重要概念,而且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经过多次自主尝试和制作后,学生会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开始精心选择材料,检验模型制作的科学性等。而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同,交流合作中就会迸发和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制作出丰富多样的模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