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转型期背景下大学教育价值取向探究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8-01-19
  • 阅读量737次
  • 评分4
  • 17
  • 0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加剧了社会的转型,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规模和质量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在我国教育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在价值取向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和矛盾。为了保证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社会发展转型背景下大学教育价值取向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社会发展转型;大学教育价值;取向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2008503
 
  当前,我国还处在大众化大学教育阶段,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正逐渐从原来的精英教育的价值取向,转变成了注重市场的价值取向,教育模式也逐步发生了变化。为了保证教育工作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对社会发展背景下大学教育价值取向进行研究。
 
  一、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发展变迁过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逐渐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转型期时代的一些特征,同时也与我国的就业制度、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变革等因素有关。
 
  1统包统配阶段的价值取向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条件下,人们的职业选择一般都是固定化的,社会自我组织能力不高,很多行业都在政府的管理范围中,每一个人都是某个组织或者某个单位的成员,对组织和单位的依赖性高。也正是在单位行政制刚性化特征的影响下,对不同层次人们利益满足范围进行了限定,无意中也限定了人们发展的积极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采用“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在当时大学生可以称得上是“天之骄子”,是非常稀缺的一种人才资源。考上大学也就意味着有了铁饭碗,不需要考虑毕业后做什么工作,完全由组织决定。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完全忽略了大学生的个人需求。
 
  2双向选择阶段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下,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个体有了可以按照自己意愿选择发展方向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融入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可以自主判断市场经济价值,并根据市场经济价值的规律来塑造自身的价值。这样一来,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另一方面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市场需要具备适应市场和驾馭市场的能力,才可以在市场运作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所以,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就业主动性显著提升,不断地参加各种培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1]。此外,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理性逐步被弱化和淡化,大学生逐步向功利性的方向发展。在选择就业时,也更加看重现时利益。
 
  3大学生自主择业阶段的价值取向
 
  随着大学生教育日益普遍,大学生就业主动性也显著提高,大学生更加关注自己所处的成长环境,并根据实际发展需求,自由地选择就业地区、就业方式、就业岗位等。在选择岗位时,也重点考虑职位的待遇情况以及职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很多大学生因为过于看重工作收益,会放弃自身的专业而选择一些收益更高的热门行业,使人才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缺乏奉献精神和敬业态度。在高等教育普遍化的今天,如果大学生选择职业时,功利心过强,并且择业期望值不切实际,必然会走入就业窘途。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阶段大学生也拥有了敢于承担风险的能力,会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提升自身的价值,积极地寻找就业空间和生存机会,这是一种进步的体现。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1社会转型阶段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变化
 
  在我国政府和社会的要求不断改变的情况下,人们的期望点也发生了变化,我国的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经从原来的注重学术取向、知识取向、价值取向,逐渐转向了市场化需求。在传统教育的过程中,知识取向主要是要求大学生在真理和学术方面进行探索,防止大学生盲目地追求功利,要求其可以保持独立性和学术性,要求大学生能够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也就是说,传统的价值取向要求高等教育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社会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目标,大学生的发展要符合社会的相关需求,而且,在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常常会导致进行精英教育时,学术的价值取向被减弱,大量的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都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可以对其人生起到社会分流的作用。也就是这个时候,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也从来自外界各个方面的期望逐步转变成了价值取向,在开展高等教育工作时,要求其可以和市场相适应。
 
  2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后产生的问题
 
  在社会发展转型背景的影响下,大学价值取向的变化也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也逐渐向大众化发展,教育质量令人担忧。一直以来,大学教育就是为了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社会的精英,即便是在社会发展转型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所以,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要全面发展教育,不能有所偏废、有所偏执,高等学校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人才,而不是培养只是“工具”的人[2]。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发展的同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的整体质量不高,达不到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例如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社会上一些精英人才缺乏,研究生、大学生犯罪等情况增加都直接反映出当前教育的质量令人担忧。所以,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需要受到人们深入、广泛的关注。
 
  三、社会转型期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原因
 
  1高等教育变迁引发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大学生的发展观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大学教育中过度地追求技术培养和实用主义人才的培养,弱化了大学生追求高深学问的能力,在这种不够完善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大学生受功利意识影响,很难真正地静下心来研究学问、读书学习。大多数大学生更希望通过教育可以找到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大学生的自身价值意识也逐渐缺乏,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深远价值和深远意义,对自身的责任认识不清晰。所以,教师要清楚自己并不是在教书,而是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只有认真履行自身的责任,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在开展大学教育时,要求明确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正确与否是实现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可以使整个大学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提高大学教学质量,使大学精神得到发展和传承。
 
  2对大学教学教育价值取向造成影响的因素
 
  一直以来,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受时代和社会的影响比较大,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受空间力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比较大,其中空间力指的是所处环境的文化环境力量、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等。在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时,这类空间力量会产生下述几个方面的影响:
 
  (1)外部需求空间力产生的影响。从政治论的角度来说,人们在对高深知识进行探索时,除了自身的好奇心以外,探索知识会影响国家的未来,假若一个国家没有设立大学,想要对复杂社会的问题进行理解是很难的,更谈不上对问题进行解决了[3]。以前在处理卫生、教育、企业、国际关系等问题时,只需要根据经验就可以解决,但是现在需要具备高深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需要从高等学府得到。因此,在开展高等教育工作时,要充分体现出政府需求,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对社会功能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随着我国的国际一体化进程和知识经济化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另外,随着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不断发展,个人需求变得日益重要,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参与者,大学生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也会向学生的需求靠拢。(2)大学生资源体系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的影响。大学生资源体系的变化,对整个大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和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生产力等资源的不断发展,導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逐步发生了变化。过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关注学术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价值需求就更倾向于科学学术性,甚至会倾向于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性和生产性。在社会发展转型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教育具备了更好的教育支撑,在培养大学生时也会使用更先进的教育技术,引导着大学生教育向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方向发展。所以,在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学术性市场,个人、社会和政府都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这些空间因素会影响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
 
  四、社会转型期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1大学教育的基本作用
 
  在选择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时,大学生自身的功利主义是使大学生教育价值取向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想要将大众化教育阶段价值变化产生的问题解决掉,需要探讨何种类型的价值取向可以真正符合大学教育未来发展需求。因此,大学教育要对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进行强化,从而消除功利心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当前,大学的层次、结构类型和组织形式等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变化的同时,大学的精神和理念一直贯穿于整个变化过程中,虽然大学精神无形,但是它在大学各种类型的活动中都有体现,它更加关注大学生的精神发展,要求人类文化和精神发展都具有使命感,更加注重学术的自由,要求大学生具备自己的精神和理念,另一方面,大学在坚持自身发展精神和发展理念的同时,要对现实的需求进行考虑,要将大学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大学教育除了要坚持自身的精神要求以外,还需要跨越促进社会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3]。
 
  2大学教育价值取向的趋势
 
  在进行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想要教育出符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精神要求的综合型人才,需要将市场化取向和学术取向结合起来,找出一个合理的切入点,一个良好的大学教育除了要具备学术性的要求,还应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只有坚持学术性和市场化的统一性要求,在执行和体现价值取向时,才会有所依据。在对大学价值取向进行确定时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受教育机会,大学教育逐渐走向了大众化,经济结构也产生了变化,进而产生了对各个专业人才质量和数量需求的变化[4]。因此,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要设置具体的专业,在招生的时候,要重点对社会的需求进行考虑,对学生毕业后对社会产生的价值和贡献进行明确。另外,政府单位还要对大学生进行政策性的引导。不仅要对高校未来持续化发展进行考虑,还要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进行考虑,高等教育要关注教育可以产生的社会价值,要在大学生教育工作过程中,设置市场化的价值取向,不仅要强调大学生教育的社会价值,而且还要认识到教育市场化发展的必要性。(2)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对高等教育的价值进行弘扬,大学教育的个人价值主要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精神资源和人性资源。根据这种价值定位,大学更加强调科学学科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的均衡性,如果大学教育一味地强调符合社会的需求性,就会使大学生变成社会的工具,如果大学生不具备独立的思想,就无法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因此,在进行高等教育时,要不断完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可以更加关注自己的专业,积极努力地培养有意追求更高深学问的大学生。在进行个人价值的弘扬时,大学生要认识到高等教育学术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大学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要将市场化教育和学术性教育结合起来,要兼顾考虑大价值取向的市场化和学术性,不仅达到了大学生的个人需求,而且也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对市场化和学生性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兼顾,从而更加有利于社会转型阶段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卉等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1(6):83—84. 
  [2]薛德震.评价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两种尺度[J].今日中国论坛,2007(10):143—144. 
  [3]李小鲁.反思与回归:大学根本任务的厘定[J].新华文摘,2009(12):161—162. 
  [4]魏腊云.对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哲学反思[J].理工高教研究,2002(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