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筹学课程中运输问题的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16
  • 阅读量139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运输问题是物流运筹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章,这一章的内容对物流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章中解决运输问题的解法表上作业法及总产量和总销量之间的关系,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教学起来也不是特别简单。因而针对运输问题的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提高运输问题的教学质量,对该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探讨。


  关键词:运输问题;专业对接;表上作业法


  一、引言


  运输问题对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应用比较多的一个知识点,根据总产量和总销量之间的关系,将运输问题总产量和总销量之间相等的情况称为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总产量和总销量不相等的情况称为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给出统一的解法表上作业法。即在运输表上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学生解决起来比较容易,只要有了运输表,用最小元素法或者伏格尔法就可以解决。求最小运费,这个知识点学生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虽然有时计算量比较大,表格中运输的产地和销地也比较多,但最后都能求出运费的最小值;或者最后经过检验数的调整也可以求出运费的最小值。表上作业法不像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列出的单纯性表那样计算量大,变换复杂,求解难度大,学生有一定的畏学心理。对于这个小知识点学生比较好奇,用一个小表就能解决那么复杂的数学模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到表上作业法的计算中,教学效果明显。


  二、运输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总产量和总销量不相等的运输问题,表上作业法就不能直接使用了,学友生们提出疑问,这种问题我们该如何求解呢?他们觉得表上作业法好用,但又有限制条件,得要求产销平衡,所以得考虑将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转化为产销平衡的问题,但原来多出来的产量或者销量该如何处置呢?如何安置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物流运筹学课本中用的方法是虚拟,但近几年电商物流平台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深刻体会虚拟的意思,比如说总产量大于总销量,那多的那部分就得虚拟一个需求量点,这个点的需求量就是多余那部分,这部分物资实际不存在,让它的运价为零即可,这时学生则联想到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从淘宝网上买东西,好多同学的经验是选择一个这种商品的搜素方式,按销量优先进行搜索,好多人都认为卖出去多的商品的质量一般来说比较好,带有皇冠的商品月销量就有几万件。有的同学则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网上交易虽然月销量几万件,但是商品并不是实际卖出去的,而是刷单刷出来的。也就是总产量大于总销量,而实际上多的这部分商品都在仓库存着呢,没有参与其中的运输也就是发货。而销量点是刷单中自己虚拟出来的,当学生说出这个例子后也就了解了运输问题涉及的部分,那就是想办法不让这部分商品参与到运输影响整个运输费用。那怎么办?让运价为零。运价乘以运量就是运费,这样这部分商品的运费则为零,那就不会影响整个运费了。学生会觉得这符合生活中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时通过虚拟将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转化为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也可以通过表上作业法解决。但难度则提升了。解题时比真正的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要难一点,但学生比较容易上手。对于另外一种情况总产量小于总销量,学生有了第一种情况的提示,第二种情况学生做题时则会主动思考问题了,他们知道这时需要虚拟一个供给量点供应这批商品了。这时又有问题出现了,供给量点实际上这批商品或者货物根本不存在,无法参与运输,那怎么能让其不参与运输呢?因为运输问题是让总的运输费用越小越好。无论最小元素法还是伏格尔法都从最小运价出发,因而只要让不参与运输问题的这批商品的运价特别大,大到无法选择这批商品,也就是不让这批商品参与到运输问题过程中。这种情况是运输问题三种情况中最复杂的情况。计算量大,求解难。虽然也能转化成表上作业法解决,但实际操作中则困难比较大,不容易理解,这需要运筹软件辅助解决。上课过程中这个知识点需要老师慢慢引导学生,带领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能够领悟通,跟得上,学得会。


  三、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物流运筹学里面一大部分内容都是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产生兴趣。在运输问题这一章中,技巧应用大于问题的解决。并且该章内容恰好能与实际问题相結合,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找到实例。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引入案例教学,让学生感觉能摸得到。软件的应用也与实际的物流公司相对接,使得学生了解上班后的实操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运输问题这一章虽然大部分内容在教学中都能够解决,但还有好多地方学生是真的不容易懂,不愿意学。因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还得考虑的细致化,多与专业课老师讨论,多引入专业案例,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家骅.现代物流运筹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6月. 

  作者简介:刘微,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