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喜福会》母女关系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28
  • 阅读量308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本文以荣膺多项奖项和广受好评的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为范本,从作者特殊身份、作品情况、三代母亲和女儿的故事论述了中西文化的体现。笔者分析了中西文化的方面、母女关系的冲突以及融合的特点,进而指出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喜福会》;中西文化;母女关系


  1引言


  1.1作者、作品及影响


  谭恩美(AmyTan)作为当代美国文学界的新星和巨擘,不容忽视的是关于她的身份与成名之作《喜福会》(TheJoyLuckClub)①[1]。谭恩美具有美国的国籍,同时具有中华民族的族裔文化根源。独特的身份、生活经历以及成名之作《喜福会》[2]使她成为“美国华裔文坛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3]这一作品甫一出版即引起读者与评论家的称赞和广泛关注。目前,《喜福会》已被译介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读者欢迎[4]。


  1.2获奖情况


  《喜福会》在1989年年曾经稳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连续八个多月,进而成为当年美国四大畅销书之一,随后,该作品折桂全美图书奖、图书评论奖、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等盛誉。


  2母亲的故事——中国文化


  故事中四位国家背景相同但身世背景相异的母亲反映了旧中国的婚姻价值观、女子地位以及信仰观,这些渗入骨子里的思想观念都深受旧中国不平等文化的压迫。


  林多阿姨在自幼被母亲“媒妁之言”许配给了大户人家作童养媳,等到她十五岁的时候就要到了对方家里生活。嫁出之后的日子,母亲用“别人家的孩子”看待她,处处不忘提醒她,她已不再是娘家人。而她所嫁给的是比自己小很多岁的小男生,这个具有男权主义但又不愿手婚姻羁绊的丈夫对她没有任何感觉,她当然不可能怀孕,但是,中国古代文化“讲究‘孝道’‘传宗接代’‘养儿防老’”[5]因此她经常受到婆婆的奚落和打骂。林多阿姨无意间发现女仆怀孕的真相,她利用婆婆相信迷信的弱点,告诉婆婆女仆才是祖宗看中的人选,并且已经怀了孕。因此,她巧妙地摆脱了这桩婚姻,随后移居美国并生了了女儿薇莉。


  莺莺阿姨在十六岁的时候爱上了一个有钱的大少爷,因肚子中有了孩子而匆忙结婚。婚后她发现丈夫不仅不专一,而且在精神方面折磨她、蔑视她,结婚前后的天壤之别让她痛不欲生。近两年的婚姻生活,造成了她精神恍惚。最后,她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件事成为了她心中永远的苦痛,她因此彻底失去了灵魂。她到美国再婚,但仍然被过去的梦魇般的幽魂所缠。


  安美阿姨在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不幸被逐出家门,舅舅和外婆教她蔑视自己的母亲,但不解释原因。直到有一天,外婆病危,中国人的信仰体系非常复杂[6],按照林多家乡的风俗,最爱母亲的人如果割下自己的肉给母亲吃,母亲就不会死。安美阿姨的母亲回来毅然决然割肉为外婆炖汤喝,但是外婆还是含恨而死。而后,安美跟着母亲离开了,当回到母亲的家时,才知道母亲是大户人家的四姨太,地位和身份都是鄙微阶层。她从下人口中得知,当她母亲守寡的时候她母亲去庙里烧香时,被大户人家吴清设下圈套强暴后怀孕了,但是求生于就中国的那种年代,她无法使别人和亲人相信她是被强暴的,因此她被逐出婆家。处于无路可走的局面下,无奈屈身做了吴清的四姨太,随后生下的男孩被吴青拿去送给了二姨太。母亲觉得自己人生没了支柱与方向,唯一在世的眷恋就是女儿。最后,母亲选择吞下大量鸦片自杀,以期换来女儿地位的攀高。母亲死后,安美阿姨变得坚强,她以母亲的鬼魂迫使吴清在灵位前答应扶她母亲为正室唯一的大太太,并把她的弟弟还给了她。


  苏阿姨在战乱岁月中带着双胞胎女婴逃往重庆,但她得了很严重的疾病。她担忧如果自己死在孩子旁边,中国的旧文化就会造成没有人会把这两个孩子拣回去。她在无奈之下将孩子放在大树下,并把一切财物和书信留给这对双胞胎,托善心人把孩子送往重庆给她的父亲。自己哭着离开准备等死,但是上苍护佑,后来她被救下来。在医院醒来后,她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两个孩子了。数年后到美国,她再婚并生下一个女儿。她将所有的希望放在这个女儿身上,甚至将对那对双胞胎的希望,也一并寄托在了这个女儿身上。


  3女儿的故事——西方文化


  作为第三代华裔美国人,薇莉小时候精于西洋棋并很有自信。但薇莉为了下棋与否的个体主义自由曾与母亲强烈对恃。在她拿到冠军以后,她对于母亲为此而到处炫耀感到羞愧,并以不再下棋的誓言进行坚决的反抗。但母亲却对此報以“无所谓”态度,她感到十分地挫败。从此薇莉就失去了之前下棋时的自信。在她的成长中,她努力挣脱母亲的掌控,偏偏总是以失败告终。她在此后的人生中彻底生活在母亲的眼光中,母亲赞成或欣赏与否主宰了她所有的选择。薇莉的第一次婚姻彻底地以失败告终。第二次婚姻的时候,母女冲突最终触发,经过爱的坦诚沟通与谅解薇莉选择了自己做主的婚姻。


  李娜在成长过程总是目睹母亲的苦痛、忧虑与恐惧,但是又无法安慰母亲。母亲渐渐地把历往的一切不说出来的苦痛与恐惧转成对她的婚姻的担忧。李娜爱上她的老板,这个老板却是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吝啬、自私、无情、以自我中心并斤斤计较。比如,两人从婚前到婚后,一切费用他都要求双方均摊。李娜从内心深处是不喜欢这样的美国文化,她却一直默默地忍受着这样一个随时可能轰然倒塌的婚姻。


  萝丝貌似在男方的爱与尊重下嫁给了出版商出身的大户人家,但是婚姻中的不平等使她日渐沦落到卑微的地位。丈夫每天陷于忙乱的家族企业中,而她努力扮演称职的妻子,逐渐失去了自我。他们的婚姻变得不圆满,她后来发现丈夫出轨,痛苦面对濒临离婚边缘的婚姻危机。


  君是母亲的希望和寄托,但是母亲过高的期望值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她自认平凡、没有才气也不聪明。而母亲是个无论何事都要求最好的人,君认为母亲的希望都是在伤害她,因为达不到要求受伤害。母亲过世之后,发现自己一点都不了解母亲。自己是母亲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她肩负有代妈妈去中国看望姊姊们的任务,完成母亲要与这两个女儿团圆的夙愿。


  4母女的代沟和理解——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冲突


  故事中林多阿姨拉着下棋比赛胜利的女儿薇莉的手,走在大街上趾高气昂并炫耀给邻居;中国人将一个人介绍给另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喜欢提及获得荣誉的事,中国文化使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有面子的表现。但是美国人则倾向于倡导个人主义,他们不喜欢在介绍时夸耀自己提及自己的父母甚至夸大自己的成績。这些东西方文化冲突的体现无所不在。正如薇莉不能理解当年的母亲“为何老是拿我来炫耀”。这是因为她出生于美国,成长于美国,受熏陶于美国的文化。


  三代母女相处的历程中,彼此在意便彼此挑剔批评、彼此让对方受伤也深深在意对方是围绕她们的悖论。薇莉的第一次婚姻选了母亲中意的中国女婿,但是自己并不情愿,最终以失败告终。李娜的婚姻中,当母亲去拜访女儿家时,她就觉察了她跟她丈夫之间的问题,但效果甚微。莺莺阿姨告诫女儿不要再重蹈她当年的覆辙并用尽一切力量赋予女儿丢失的活力、尊严、主权以及灵魂,但女儿最终还是属于缺乏灵魂的人。安美阿姨觉察到女儿萝丝在“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中自甘卑微,最终决定把她自己母亲的故事告诉她。母亲的话唤醒了沉睡在西方文化中的女儿,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文化精华使她彻底清醒。


  君带着对母亲临终的遗憾,代替母亲回到中国大陆,与双胞胎姐姐拥抱相认的举动深刻体现了中国孝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她将“礼轻情意重”的天鹅毛交给两个双胞胎姐姐,将母亲的希望、爱与祝福带给她们。


  5结语


  尽管移民母亲和美国女儿都深刻体验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给她们造成的困惑、失落以及误解,但她们没有因此而完全融合于对方的另一类文化之中;同时,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不可能使她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永远处于对立的两端,长时间的磨合使她们有意无意地选择了适合自身的中西方文化共生模式,因为“拥有相互理解包容的精神才能让各种文明交融与共处。”[7]生活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积极汲取《喜福会》展现的世界上存在不同文化并要融合于不同文化的思想,只有面对并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中西文化的复杂性,才可以实现在亲情、友情、爱情的相处和人际交往中相互依存。


  TheJoyLuckClub在我国国内目前有三种不同的翻译版本,本别是田青、程乃珊、胡向华三位学者的译本,笔者采用1992年丁田青同志的翻译版本。


  参考文献 

  [1] Tan, Amy. The Joy Luck Club [M]. New York: Vintage Books,1989. 

  [2] 谭恩美. 喜福会[M]. 田青 译.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3] 杨静. 《喜福会》中谭恩美的文化身份认同观[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4] 黄福奎. 《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 (2) 

  [5] 张建飞.《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 (1) 

  [6] 万丽华. 不可思议的“他者”:《喜福会》中的中国文化[J]. 作家(下半月) 2015 

  [7] 池娟. 从《喜福会》一窥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J]. 名作欣赏 2012 (4) 

  作者简介:曹高棋(1996-),女,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