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暴力恐怖袭击案与国际联合反恐

  • 投稿霸霸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33次
  • 评分4
  • 51
  • 0

杨 赞

摘 要:巴黎恐怖袭击案震惊世界,凸显了国际恐怖主义的猖獗。由于多种原因,国际恐怖主义已向世界扩散,欧洲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异军突起,其极端恐怖行径引起世界共愤。国际恐怖主义已是世界公敌,国际联合反恐已成各国共识。目前,各国已采取联合反恐行动,但要根除恐怖主义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关键词:巴黎暴力恐怖袭击案 国际恐怖主义 “伊斯兰国” 国际联合反恐

杨赞,男,华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讲师。

2015年1月7日上午,法国巴黎《查理周刊》杂志社遭一伙武装人员持冲锋枪和火箭炮袭击,导致包括周刊主编在内的12人死亡。次日,与凶案有牵连的一名恐怖分子在巴黎城郊枪杀了一名女警察。9日,该恐怖分子又伙同另一女枪手在一家犹太食品店绑架并杀害了4名人质。三起血案导致17人遇难,这是法国本土40多年来遭遇的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事件引起举世震惊,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血案发生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电视讲话,称事件是法国的“国家悲剧”。法国及欧洲各国纷纷举行集会,悼念遇难者,反对恐怖主义。1月11日,一场名为“共和国前进”的大游行将反恐活动推向高潮,上百万参加游行的民众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共和国广场,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意大利总理伦齐、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以及北约、阿盟等机构领导人在内的40余位政要,与奥朗德手挽手、肩并肩地出现在游行队伍当中。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游行显示出了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联合反恐的决心与勇气。

一、国际恐怖主义的新近特点

恐怖袭击是极端分子人为制造的主要针对平民及民间设施的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攻击方式。恐怖主义历史久远,但超越一国而泛滥于世界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21世纪,国际恐怖主义更是甚嚣尘上。全球每年都发生上千起恐怖袭击事件,许多著名事件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2004年印度马德里地铁连环爆炸案、2004年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2008年印度孟买连环恐怖袭击、2011年俄罗斯莫斯科机场爆炸案以及同年的挪威奥斯陆爆炸枪击案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非传统安全中最突出的威胁。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国际恐怖主义向世界蔓延。21世纪初,国际恐怖主义集中发生在中东、北美等地区,现在则向世界蔓延。首先,北美地区仍受恐怖主义的威胁。美国一直是国际恐怖主义针对的主要国家。虽然美国采取了严厉的反恐措施,但仍不时有恐怖活动发生。2013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就曾震惊世界。2014年加拿大国会枪击案则导致渥太华市区部分封锁,总理哈珀也被迫紧急转移。其次,欧洲成为恐怖主义袭击的新重点。伊拉克战争以来,欧洲各国恐怖袭击频繁发生。英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等国尤为严重,欧洲各国已把防范恐怖主义袭击作为重中之重。再次,非洲也沦为恐怖主义重灾区,多国受到恐怖主义的荼毒。利比亚、埃及、索马里、尼日利亚等国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和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是肆虐非洲的三颗毒瘤,成为危及地区安全的极端不稳定因素。其中,“博科圣地”2013年9月曾枪杀一农业学院50余名熟睡的学生,2014年4月又劫持一女子中学276名女生,被劫持女生至今下落不明。

另外,中国也深受恐怖主义之害。原来局限于新疆一地的暴力恐怖袭击开始向国内其他地区蔓延。2013年10月的北京天安门金水桥恐怖袭击事件和2014年3月的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使国人震惊。毫无疑问,恐怖袭击事件已对维护和平稳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伊斯兰国”全称“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大叙利亚”,即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该组织的目标是在中东地区创立一个由基地组织控制的酋长国。该组织的领袖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2014年6月以来,“伊斯兰国”组织攻占伊拉克西部、北部和叙利亚东部大片领土,一度进逼至巴格达以西20多公里区域。目前,其武装人员已超过10万人,实际控制区域近30万平方公里,成为拥有土地和人口的实体组织。该组织肆意杀戮平民,手段残忍令人惊骇。甚至连“基地”组织也因其过于极端和残暴而宣布切断与它的联系。世界多地,特别是欧洲的恐怖活动背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由于“伊斯兰国”势力的恶性膨胀,2014年9月,美国组建了一个包括英、法等54个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在内的国际联盟,对其进行打击。

第三,恐怖袭击的手段更加残忍。近来,国际恐怖袭击多选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如地铁、车站、机场、学校、清真寺等地,袭击的对象多为手无寸铁的老幼妇孺。“伊斯兰国”及相关恐怖主义团体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屠杀、绑架、奴役、性侵犯等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伊斯兰国”武装人员更曾血洗库尔德族村庄,集体枪杀上千战俘。尤为惨绝人寰的是斩首行动: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军战俘曾有数十人被斩首,3名英美记者和两名日本记者也惨遭斩首;今年2月3日,约旦空军技师被关在铁笼中活活烧死。更令人发指的是恐怖分子将许多斩首视频直接通过网络展示给世人。

第四,越来越多西方“圣战者”加入“伊斯兰国”组织。据估计,“伊斯兰国”中约有6000名西方人,其中法国超过1000人,英国超过700人,德国超过500人。斩首美国记者福利的恐怖分子约翰所在部队因全部是英国国籍而被称为“甲壳虫乐队”。在“伊斯兰国”有过战争经历和受过恐怖训练的人大批返回欧洲,成为欧洲的现实威胁。外媒报道,一名跟随丈夫到叙利亚的英国女子戴尔,在微博中表示,希望成为首位杀死英国或美国人质的英国“女圣战者”。

二、国际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的原因

世界是在反恐的号角声中进入21世纪的。“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作为国家安全的最高战略,并以反恐为名,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局部战争。许多国家也都参加到了国际反恐斗争之中。然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在近期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其中有着多重重要原因。

第一,经济因素是导致恐怖主义的最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始终是在不平衡中发展,发达国家在其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始终处于世界经济链的低端。随着全球化浪潮兴起,世界贫富差距特别是南北差距迅速扩大,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乃是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泛滥的最重要的基础性诱因。由于中东、北非等地区常年的战争与动乱,经济更为凋敝,民众愈加困苦,这使该地区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在一些发达国家内部也存在弱势群体,一些对现状不满的人容易产生极端思想。此次巴黎恐怖袭击案三名嫌犯都无工作,生活贫困。

第二,西方国家鼓吹文明冲突。冷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以美苏对抗为标志的意识形态斗争已经结束,代之而起的是文明的冲突。他们把世界文明分为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印度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等几大文明,认为以人权、民主、自由为核心价值观的西方文明是普世文明、强势文明。随着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一些西方国家更将恐怖主义贴上了伊斯兰教的标签,把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划上等号。近年来,美国加紧在全世界推广西方价值观,进一步加剧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与对立。西方文明的强势扩张,刺激了伊斯兰极端宗教分子的狂热,成为近来恐怖主义频发的重要文化因素。

第三,美国“民主改造中东”种下恶果。美国为了“民主改造中东”,特意提出了“大中东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是把美国认为的独裁政权改造为民主政权,为此在中东许多国家制造“颜色革命”,甚至不惜使用武力。然而,这一改造计划却出现了许多美国意想不到的后果。

一是世俗政权的倒台,使一些国家出现权力真空,一些极端组织趁机坐大。如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出现无政府状态,现在连组建政府都困难重重;也门陷入内乱,反对派武装曾攻人首都,总统命令出不了总统府。二是美国主张中东民主选举,一些宗教派别反而因此上台执政。埃及穆巴拉克政府倒台后,穆斯林兄弟会曾上台执政,造成国内极度混乱;巴勒斯坦议会选举,真主党占据了议会多数,阿巴斯势力遭到削弱;伊拉克各派政治势力争斗不止,无法形成强有力政府。三是美国支持叙利亚反对派,造成叙利亚内战不断。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是美国的眼中钉,美国及其盟友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武力推翻现政权,在近三年的内战中已造成数万人死亡。许多外国“圣战者”借机参加叙利亚内战,“伊斯兰国”组织最早就是叙利亚反对派的一支。

第四,欧洲社会矛盾激化为恐怖主义提供了可趁之机。欧洲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强调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对外来移民也要采取包容、融合的态度,法国甚至在法律和政治上不承认有少数民族,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首先,日益严重的移民问题。欧洲与中东伊斯兰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上奥斯曼帝国曾侵入欧洲,近代以来,许多伊斯兰国家又成为了欧洲国家的殖民地,现在大批伊斯兰民众都移民到欧洲。目前法国有600万伊斯兰移民,英国有250万。欧洲多国的伊斯兰移民群体,事实上是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在工作、教育、生活等诸方面频遭歧视。2010年9月,法国下议院通过罩袍禁令,禁止人们在公共场所穿戴会遮住整张脸的头巾、面纱和罩袍,这激起了大批穆斯林民众的强烈不满。

其次,欧洲社会极化现象严重。在貌似平静的欧洲社会,存在着两股暗流,一股是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另一股就是排外、反移民的极右思潮。欧洲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由于欧洲“圣战者”不断返回欧洲,并在欧洲制造多起恐怖袭击事件而扩大了影响,增强了力量。与此同时,欧洲极右势力发展迅速,如法国国民阵线、英国独立党、瑞典民主党等在各国政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右翼政党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以上两股势力互相刺激,造成欧洲社会进一步分裂。

再次,欧洲经济动荡激化了社会矛盾。2009年以来,欧洲部分国家爆发了债务危机,伊斯兰族群生活更趋贫困。一些伊斯兰家庭甚至通过多生多育来维持生计(欧洲一些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生育),这造成了伊斯兰人口的快速膨胀,甚至有人惊呼,2050年“法兰西共和国”将改名为“法兰西伊斯兰共和国”;右翼势力本就反对伊斯兰势力的扩张,伊斯兰人口的增加更使他们加剧了“伊斯兰恐惧症”,两者的矛盾愈加尖锐。

此外,英法等国积极参与美国反恐行动。英法等国参加了美国发动的几乎全部反恐军事行动,法国在利比亚战事中甚至发挥了主要作用,近期又参与了美国对“伊斯兰国”的空中打击。“伊斯兰国”损失惨重,已有6000名武装分子和9名高级领导人被打死,这更增加了伊斯兰极端分子对西方的强烈仇恨。

第五,《查理周刊》成为巴黎恐怖袭击案的导火索。法国《查理周刊》标榜言论自由,以政治讽刺漫画著称。该刊多次刊出讽刺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甚至把默罕默德画为裸体,这引起原教旨主义穆斯林的强烈不满。一些极端组织早就开始策划对《查理周刊》进行袭击,“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对外宣称对这次袭击案负责,袭击案的主犯也承认在也门受过训练。

三、反恐国际合作

有评论指出,巴黎恐怖袭击案对世界和欧洲的震撼程度丝毫不亚于美国的“9·11”事件。袭击事件后,法国总统奥朗德、英国首相卡梅伦、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强烈谴责恐怖行径,表示各国要加强合作,共同对抗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奥朗德的慰问电中表示,愿同法国及国际社会一道,继续加强安全和反恐领域合作。

巴黎恐怖袭击案后,欧洲各国政府迅速提高了国家安全警戒等级,制定新的反恐计划,采取加强对极端分子的监听监视、更新和增加警方反恐设备、切断恐怖组织资金链、没收极端分子证件等措施。法国政府决定将动员一万名军人保护法国全境的敏感地点,同时派出4700名警察和宪兵对法国境内717所犹太学校和犹太宗教场所实施“强有力和持续的保护”。“斯诺登事件”的发生曾使美国和一些盟国的情报合作受到一定影响。然而,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后,各国纷纷表示必须要加强情报交流和信息共享。

在巴黎恐怖袭击案发生前,国际反恐合作已经展开。“9·11”事件后,美国曾组织了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反恐阵线。此后,部分中非国家召开了“尼日利亚安全问题国际峰会”,共同制定反恐战略,协调反恐行动。尼日利亚、尼日尔、乍得和喀麦隆建立了联合部队,共同对付“博科圣地”的挑战。巴黎恐怖袭击案刚刚结束,欧美反恐协调会议就在巴黎举行。法国、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的内政与司法部长以及欧盟移民与内政委员、欧盟反恐协调员等出席了会议。1月19日欧盟外长理事会再次协调各国反恐行动。2月12日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了欧盟反恐峰会,进一步讨论了新的反恐方案。美国也表示将在近期召开世界反恐峰会,协调世界各国反恐步伐。

应该说,巴黎恐怖袭击案凸显了国际联合反恐的必要性,国际社会也已经开始国际反恐的联合行动。然而,许多因素限制了国际反恐行动全面有效的展开。“基地”和“伊斯兰国”组织表示巴黎恐怖袭击案只是开始,更多的袭击将不断发生,这无疑增大了反恐的艰巨性。同时,世界各国对恐怖主义的理解不尽相同,特别是美国及西方国家对恐怖主义采取双重标准:它们对发生在西方国家的恐怖袭击反应强烈,而对发生在伊拉克、叙利亚、巴基斯坦动辄死伤数百人的恐怖袭击习以为常,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恐怖组织的发展。

巴黎恐怖袭击案发生后,许多西方人士并不把它单纯当作对《查理周刊》编辑部的袭击,而是把它看成是对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攻击,反对恐怖主义是一场捍卫西方民主制度的生死搏斗。但自由也是有底线的,要有社会、文化、宗教的道德底线,如果将自己的自由变成别人的桎梏,便是滥用了自由。西方国家把反对恐怖主义贴上捍卫民主价值观的标签,必将引发矛盾和冲突,必将把反恐斗争引向歧路。

毫无疑问,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的公敌,联合反对恐怖主义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反恐斗争虽然道路曲折,但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恐怖主义必将被赶出历史的舞台。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