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系统思维测量的路径探寻

  • 投稿小黄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735次
  • 评分4
  • 70
  • 0

黄 伟 王小叶

摘 要:目前,一些试题研究类文章往往基于试题特点的孤立化、碎片化的分析,缺乏整体的关照与架构,导致试卷与科学评价理论、测量目标原则的偏离、背离。本文从系统化思维的视角,从外显与内隐两个维度搭建整卷的模块,寻求两者间的契合与平衡,具体从内容模块、题型模块、难度模块、能力模块、价值模块五个方面对测量路径做了相关的探索。

关键词:模块化 系统思维 扩展价值

作者简介:黄伟,男,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王小叶,男,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中学高级教师。

综观目前试题评析类的文章,很多停留在紧扣社会热点、彰显地方特色、坚持能力立意之类的叙述上,缺少对具体试卷模块的整体研究、架构、推演、论证。试卷整体模块搭建应建立在系统化思维的基础上,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视角和特性指标出发,既要考虑外显层面的知识、题型、能力、难度等方面的结构,又要考虑试题内隐层面的核心主题、三维目标、学科思想、心理认知、特质规律等因素,让显然关系和隐含条件关联、融合,构筑科学化试题立体、开放、系统的多维模式,组织实施符合科学评价理论和测试原则的试卷。

一、布局内容模块,调控测量的均衡性

内容模块是指一份试卷所含内容的组成部分,以及不同内容所占的比重与相互关系。试卷内容模块的确立、组合应能如实反映所考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体系,能正确体现教材内容点、线、面、体的关系,需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导引考生运用知识对有关具体事例定义、描述、推论,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及相互关系,分析知识在特殊情境下的意义与特征,注重密切联系、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学科思维等要素,让试卷各分项、各层次内容与其所在内容体系中的地位相称。思品学科的考查内容既要关注不同年段的分布,也要关注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板块的分布,可按年段或板块依次罗列。各年段、板块的知识应配比合理的分数,均衡分布。

对于全卷的内容结构按照年级和板块两个维度进行统计:

本卷从年级分值分布来看,九年级所占比重高于七八年级分值的总和,从板块分值分布来看,法律、国情板块知识分布较多,心理、道德板块知识分布则较少,可以看出,本卷的内容模块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二、序化题型模块,表征测量的匹配性

马提奈兹(Martinez)认为,每种题型都有优势和缺点,任何一种题型都不能独立完成所有教育测量目标。哈娜蒂纳(Haladyna)则建议,选择测量效率高与测量目标的一致程度高的建构型题型。题型是反映考查内容的形式,它服从于考试的目的和考试内容的要求。不同的题型测试的功能不同,题型模块的建构应充分发挥各类题型的特质,使题型的选择与考试测量的行为目标、涉及的内容领域相匹配,这对于试题科学性的落实、考试目标的达成、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等至关重要。

1.客观性试题结构。客观性试题的主要呈现方式是选择题。选择题灵活性强,覆盖面广,答案唯一,评分客观,可测量认知领域中了解、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各层次能力和行为目标,有利于考查思维的品质。其结构一般由题干和题肢组成,题肢包括一个正确答案和若干错误项、诱惑项。选择题的编写要使用最准确、最清晰的语言撰写,要避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测量,着重测试考生单维性潜质。选择题的题干应简洁、新颖,本身应有意义,并以明确的问题形式呈现,应尽可能以正面方式来叙述。题肢中诱惑项与题干应有一定的逻辑性与似真性等,错误选项在表面上应貌似合理。正确答案的选项不能比其他选项偏长或偏短,在一组选择题中,正确选项的位置应随机安排。

2.主观性试题结构。主观题一般由材料、设问、答案三个模块构成。从素材来看,应从命题立意视角呈现社会生活矛盾,刺激问题产生,为考生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引导考生进行探究。素材的选择应体现异质的特点,内容上既有个人生活类,又有国家社会类素材,形式上可以是文字型、图表型、漫画型,或者几种类型的综合。设问主要包含三个要素,即知识指令、素材指令、表述指令。设问的设计要求贴近情境,指向清晰,具有适度的思索性、开放性。多设问设计应体现层次性、梯度性,既彼此独立,又相互逻辑牵连。

题型整体模块与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有相当强的关系,试卷所用题型的种类,同一类型不同特点试题、不同难度试题在试题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符合测量目标的要求。一般来说应让客观题靠前,主观题靠后。试题之间不要有相互暗示、依赖的关系,避免考查能力倾向的重复,这样能满足不同层次考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本卷各类题型的分值和所占比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之比为3:2,这样的比例有利于实现测量目标。

三、内隐难度模块,承载测量的梯度性

难度模块指全卷难度分布与不同层次难度试题的比重。试卷总体难度值取决于考试的目的、类别、性质,以及考生解题的知识背景、能力层次、心理特点、心智操作等。要注意设计好全卷难度的分布状态,不同层次难度试题的比重、坡度,合理使用、选择难度概念、难度参照系。对于中考性质的试卷,全卷难度系数一般设定在0.8左右。难度要素上一般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级,每道试题难度的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大,意味着题目越容易,反之越难。难度模块设计应使简单试题靠前、难题靠后,让考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发挥出正态的水平,从而提高试题的适应性、区分度。

对试卷难度模块数据的统计结果是:

从上表看,试卷的难度模块设计较为合理。项目反应理论认为,在试题的难度范围与考生能力范围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考试才能真正考查出考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提高考试对人数最多的中间部分考生的区分能力,中间难度的试题略多是合理的。这样可以提升试题的梯度,有利于选拔功能的充分发挥。

四、强化能力模块,引燃测量的学科性

考试的能力模块和维度是考试效度的重要依据。能力模块是指依照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出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若干种素质与能力.科学确定处于各种能力层次类型试题所占的数量与比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考生在应试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测量的。根据考生在回答具体问题时,答案所呈现出的结构复杂性和层次性,来判断学生所处的思维层次、能力水平。可将能力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

1.单一结构水平。试题的情景素材为学生所熟悉,题干给出的信息元或者解题所需的知识点单一,正确解答只需回忆、辨认、再现一个或两个知识点、事实或证据。

例1 (2014·8)以下俗称“民告官”的维权手段是

A.刑事诉讼 B.民事仲裁 C.民事诉讼 D.行政诉讼

本题考查学生对行政诉讼的俗称这一核心知识的掌握,学生只需再认或回忆有关诉讼种类的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2.多元结构水平。试题的情景素材为学生所熟悉,题干给出的信息元为2-3个,或者正确回忆、再现、描述出三个以上知识点或基本特征等。

例2(2014·12)小林同学在学校图书馆内大声接打手机,当图书馆老师和同学制止时,她不服气地反驳说:“我对自己的手机有使用的权利,你们管不着!”小林的话表明

①她没有认识到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 ②她具有维护隐私和隐私权的意识

③她不能正确对待老师和同学的批评 ④在图书馆打电话会影响他人权益

⑤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有使用权 ⑥她是一个自信自立的人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此题题肢的设计将心理道德法律板块的知识用一个新的情境进行建构,情境中提供了在图书馆接打手机、对老师同学的制止不服气、以及说的话这三条信息,考生需要根据“小林的话”这一限定进行提取和处理信息,考生需要在新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对信息进行描述。

3.关联结构水平。试题的情景素材新颖,正确解答需要结合试题给出的素材,顺利回忆、再现多个知识点,并且收集、整理题干给出的多个信息,从内在逻辑上把握解题思路,整理、归纳、建构已有知识间的联系。

例3 (2014·11)一般违法行为是指

①民事违法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

③违反除宪法外其他法律的行为 ④违背他人意志和利益的行为

⑤相对犯罪而言,杜会危害性较小的违法行为

A.①④ B.②③ C.③⑤ D.①⑤

此题知识点间呈现关联性的特点,需要考生把握一般违法行为的内涵,以及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内在逻辑联系与区别。

4.抽象扩展结构水平。在关联结构水平上,超越问题情境,采用合乎逻辑的演绎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用相关的知识点对题干信息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

例4 (2014·1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2)结合习近平主席的上述讲话,运用所学知识,简析同学们收集的信息。(本题另增设创意分1分)

此题给考生提供了两段材料,要求建立不同情境中的联系,考生需要结合信息对国家安全的内涵进行链接、解释。

可见,前两种水平属于认知范畴,后两者水平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关系层次、相关矩阵,考查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能力。

五、构筑价值模块,含蕴测量的人文性

大规模教育考试具有量尺、调节、控制、导标、育化的功能。一份质优的试卷应有机整合检测价值、学科价值、育人价值,建构合理的动态系统,实现情理相融,道术相济。

1.检测价值。考试以测量、鉴别、评价人的素质水平的个别差异为本质职能,可以检查学生学习心理,诊断认知水平,发现学习中的缺陷和障碍。教师可依据测量结果分析、解释、评定、反馈信息数据,并对其做出价值分析和判断,从而对后继教学在内容确定、方法选择及目标趋向上导引方向;考生也会从试题中接受引导,从以前的轨迹中找到今后的门径,使教学相通、相融、相长。

例5 (2014·14)面对考试失利,有些同学垂头丧气,有些同学则暗下决心迎头赶上。同学们的不同反应说明

①情绪会影响水平的发挥 ②挫折会影响人们的情绪

③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④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

⑤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A.①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检前更应导后。此题在全卷中属于能级水平较高的试题,着重检测了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主干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学科思辨能力等。启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具有思辨性的考点进行整合、比较,建立联系。

2.文化价值。考试“从中国文化土壤中产生出来以后,又再创造了中国文化”。考试内容取材于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其设计过程即是对已有文化产品择优汰劣的过程,再以所选内容充当考试活动的交互媒介,让有价值的文化得以保存、传递、强化,引导文化发展方向,营造文化发展氛围,延展文化生命力。

例6 (2014·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认识自己的角度看,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有多角度欣赏庐山,才能获得对庐山的客观全面认识

B.要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应参考他人和集体对自己的评价

C.角度不同,产生的认识就会不同,因而人无法认识自己

D.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不断改正缺点完善自己

此题呈现苏轼《题西林壁》这首经典古诗.实现了学科间的链接与渗透,考生在考试中可受到文化的滋养。

3.育人价值。考试是一种特殊的育人活动,不能将其脱离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根基而孤立存在。试题命制要以价值引领为主线,在内容选择、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的确定等方面围绕并服务于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目标。试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问题系统,解题是面对生活进行“为什么”、“怎么做”的教育,应注重学生行为动作的引导、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情感的提升,科学精神的领悟、健康德性的完善。

例7 (2014·5)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能够直接体现出子女

A.对父母的孝敬 B.克服了消极逆反心理 C.对父母的遵从 D.主动与父母积极沟通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也是立人立德的根本。此题用简洁的方式考查了孝敬父母这一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考生实现价值内化。

(此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第十期重点课题《初中思品教学模块的创生与实施的研究》(编号2013JK10-L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