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准与讲透经济生活中的图像

  • 投稿关注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55次
  • 评分4
  • 62
  • 0

沈从举

摘 要:《经济生活》中的有些知识是可以用图像来表示的,常见的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图、商品的需求曲线、商品的供给曲线。在做这些图像时一定要严谨、科学,否则就会误导学生。经济生活中有些图像是不能用常规的数学知识去理解的,我们一定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透这些知识。近年来,高考政治卷中的图像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它既是试卷中的难点,也是失分点。教师们在课堂上必须画准、讲透经济生活中的图像。

关键词:经济生活 图像 画准 讲透

沈从举,男,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中的有些知识是可以用图像来表示的。对于图像,首先我们要画准它,然后要讲透它。有些教师在做图时带有随意性,有些资料中的图像缺乏严密性、科学性。经济生活中的图像如果画得不准、讲得不透,就会误导学生。笔者列举三例来讲解如何画好、讲透图像。

1.关于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同资料的画法不一,典型是上面的这种画法。笔者认为,这种画法缺点还是不少的。

首先,价值不应该画成实线,而应该画成虚线。因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的抽象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凭借我们的抽象思维去理解、把握它。所以,它应该以虚线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画好这条虚直线后,还要跟学生讲清楚这条线为什么要画直?因为生产某一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所消耗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是基本确定的,它是个不变值,所以,我们应该把价值画成直线。

其次,价格这条曲线画得也不好,峰谷和谷底最好不要画成角状。因为商品价格不是变化莫测的,它不会急转直下,也不会急转直上,只有急转的时候才应该用“角”表示。正常情况下,价格的变化是个平缓的过程,所以,价格这条曲线的拐点处(峰谷和谷底)最好呈现圆弧状。在画好这条曲线后,我们还要跟学生讲清楚价格这条曲线为什么要“实”而“曲”?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某一商品的价格我们是看得到的,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所以,价格应该是实线;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又经常不一致,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所以,价格呈曲线。. 再次,谷峰和谷底离价值这条直线太远了。我们知道,在价格的形成过程中,价值是决定因素,供求关系只是影响因素。这就决定商品的价格不会远离价值,价格必然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我们还要跟学生讲清楚,价格之所以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这充分说明,商品交换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惟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正确画法应该如下图:

2.关于需求曲线。不同资料的画法也不一,典型是右面的这种画法。笔者认为,这种画法也是可以找到缺点的。

在笔者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数学中的两个概念“正比”和“反比”。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如果一种量发生变化,引起另一种量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两种量是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我们知道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一般来说.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上图中的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是两条直线,该图中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代表的是反比。我们要注意,这里的“反方向(反相关)”不同于“反比”。“反比”是很严格的数量关系,两个数的比值是确定的,是亦步亦趋的;而“反方向”只是事物或现象变化发展的趋势,两个数的比值带有不确定性。所以,“反方向”的关系应该用曲线来表示。当然,在西方经济学中直线与曲线(弧线)的图像是没有区别的,无论是萨缪尔森还是昆曼,还是中国的西方经济学教材,都是直线与曲线共用。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他们没有接触过西方经济学,用直线表示很容易造成误解,所以,笔者认为直线改成曲线(弧线)更妥。

这里,笔者还要指出的是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这两条曲线不能与价格、需求量这两条线有交点。如果与需求量这条直线相交,则意味着商品的价格为零,我们知道商品的价格是不会为零的;如果与价格这条直线相交,则意味着需求量为零,某一商品的价格再高,总会有人去买的,需求不会为零。

我们在做图时还要注意,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这两条曲线的上端要有“越来越靠近”的趋势,下端要呈“越来越疏远”的趋势,下端还不能“翘尾”。因为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大,而高档耐用品的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有的资料把需求曲线的下端画成“翘尾”状,“翘尾”意味着价格回升了,需求量继续扩大,这显然是不对的。需求曲线的正确画法应该如下图:

《经济生活》中还讲了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将减少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因此,相互替代的两个商品的需求曲线应该是交叉的、正反两向的。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减少,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随之增加。因此,互补关系的两个商品的需求曲线应该是平行的、反向的。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需求曲线图应该是这样画(下图):

3.关于供给曲线。不同资料的画法也不一,典型是下面的这种画法。

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与生产的关系。价格调节生产: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企业获利增多,生产规模扩大,供给量增加;反之,如果价格下降,获利减少,企业生产规模会缩小,供给量减少。所以,这里的价格与供给量是同方向(正相关)地变化,不能说着两者是正比关系。正如前述,“正比”是很严格的、确定的数量关系,而“正方向”只是事物或现象变化发展的趋势。所以,“正方向”的关系也应该用曲线来表示,上图中的供给线最好也用曲线表示。

这个图还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供给曲线的下端与价格相交了。在这里,如果相交则意味着没有供给。我们知道,商品生产者在库存积压,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亦有降价抛货之举。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供给量不可能为零。终上所述,供给曲线的正确画法应该如下图:

我们知道: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有些学生以此为据,认为上图中的供给曲线画错了。他们发现图中的供给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了。他们认为:供给量越大,越容易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而图中的价格却在一路走高,这不合常理。在这里教师一定要跟学生讲清楚:经济学上的均衡图像都是把纵轴的价格作为自变量的,与数学习惯不一样。价格高,盈利大,供给量当然会增加。

《经济生活》中可以用图像表示的知识点很多,以上三例在《经济生活》中是最为常见的。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做图时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差错,所以,我们在做图时一定要谨慎、严密,以保证它的科学性。近年来,高考政治卷中图像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它既是试卷中的难点,也是失分点。图像题往往让考生眼花缭乱,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画准、讲透这些图像,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得分率。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也有不少现象是可以用图像来呈现的,所以,画准、讲透经济学中图像对学生的学习、工作都是有益的。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