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反思助益课堂教学

  • 投稿通信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80次
  • 评分4
  • 45
  • 0

摘 要:好教师既要重教学也要勤反思。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以己为镜,让反思成为习惯;以生为镜,注重学生反馈;以同行为镜,用集体智慧提升反思的高度;以其他学科为镜,让反思走向多元化。使政治课堂教学离传统的说教越来越远,离孩子的心灵越来越近。

关键词:反思 课堂教学 专业成长

作者简介:徐俊方,男,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面明镜,但很多教师却不知道怎么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的得失,就必须懂得“以人为镜”,积极反思。

一、以己为镜,让反思成为习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以己为镜,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它不一定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很多时候,对失败之举的总结和反思更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益。

在上公开课“身边的诱惑”时,我设置了一个课堂辩论“诱惑对自己成长的利弊”,课前让学生准备了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一开始学生积极参加辩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由于学生对辩论的流程和规则缺乏细致的了解,学生的辩论开始出现无序甚至争吵,就因为这个环节我没有预设好。虽然当时我进行了引导,但还是导致了整个课堂任务没有完成,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教后记中我反思了两点:一是搞课堂辩论,课前一定要让学生详细懂得辩论的程序和规则;二是辩论要有指向性,教学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设计的思路。教研员一针见血指出我的反思仅仅止于教学行为的转变。从“事前没有规定辩论的规则,到“辩论要有指向性”、“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自己设计的思路”,都未能进一步挖掘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考证教学行为变更的必要性。课堂教学和反思反映出我的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两种观点的矛盾共存,反思还不够深入。的确,平时上课我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师主导下学生机械地学习;公开课是为了热闹气氛由老师去设置表演的课堂,没有强调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和教学设计有机相结合。从这以后,每次在课堂设计时我都注重思考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问题,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有高度和深度。

二、以生为镜,注重学生反馈

学生是教师的第二面镜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面镜子经常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从学生的各种言、行、态的表现中,观照自己的言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师生双赢的效果。

例如,针对政治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我在第一轮复习课一开始设置的流程是:在每节课开始的5-10分钟内让学生轮流主持讲解知识结构,并由其他学生补充,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习。我当时想这种复习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还能了解学生对已经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施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有所下降,而且不主动发言,呈现出我点名,学生应付或干脆推脱甚至害怕的情绪。此时我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让我很意外:“让我们讲知识结构不过是对老师以前讲解的重复,还不如老师讲得清楚”;“准备讲解浪费时间,加重了我们的负担”,“每次推举讲解人时,互相推诿,造成了同学之间的矛盾”……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我及时对复习课流程作了调整,除了课前给学生增加一些讲课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学生主持复习形式上也做了一定的修改,把单一的整班讲解复习方式改为小组合作讲解、小组竞赛等方式,经过修改后的复习课更民主、更生动,更照顾到每个同学,深受学生欢迎。从此以后每次我接手新的班级或者课堂教学进行一个阶段后,我都会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在实践中,利用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积极主动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一是通过课堂观察,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及时性反馈信息。二是通过课后交流,获取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和看法;三是通过与学校管理部门的沟通,主动获取学校组织的教学检查信息;(2)在教学调查中,要营造安全、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努力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3)对学生提出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反馈,使学生觉得自己想法被尊重,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信心与热情;(4)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既不能搞形式主义,置之不理,也不能全听全信,刻意迎合学生的需要;而应将学生的反馈信息视为教学反思的重要参考,认真分析,有选择地采纳。

三、以同行为镜,用集体智慧提升反思的高度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行教师由于从事着同类工作,关注同类问题,生活在同类场景中,因而同行教师之间往往能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洞察彼此的教学意图,更容易发现彼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点与不足,彼此的经验也更具有相互启发、借鉴的意义。所以这种方式,有助于教师克服个人经验教训总结的局限,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进入群体协作的集体研究境界。自己原先的想法得到修正、补充和提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同行反思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改变观念,主动参与。现实中存在这样一些阻碍反思的观念和行为。如认为同行是冤家。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往往对自己的教学经验秘而不宣;缺少实事求是,敢讲真话的风气。评价同行教学时不说坏,“评课会”变成“赞课会”;反思“官方化”、“被动化”,教研活动往往都是基于制度的规定,管理部门的要求或教研组的安排,教师本人的主动参与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等等。这些观念和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反思。因此首先要改变观念,放下身段,坦诚与大家交心,才能促成同行真心之语。

二是加强同行合作反思的交流互动。平常在听课评课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听评课,缺乏交流和自我反思。听评课时,我们应带着这样的心态:这节课如果让我来上,我会怎样处理……通过换位思考,发现对方的独特之处,折射自己的不足,再通过对比反思,悟出其中的门道,予以消化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听评课时我们还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仔细捕捉授课教师的语言及表情,注意每个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等。既要看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方法的设计、基本功的展示等等,又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习惯养成等等。我们听课时,当发现了同行的某一个问题或者缺陷时,要不由自主地想到“我是怎样做的”,“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在评判同行的同时时反思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认识和实践,实现课堂效益的再提高。

四、以其他学科为镜,让反思走向多元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化。细分学科的好处众所周知,但同样也产生了很多弊端。教师在熟悉的领域可能会显得才华横溢,侃侃而谈,但一旦到另一个领域就变得孤陋寡闻、一问三不知。这样的教师有时候会让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求知心切的学生扫兴,会让教学固步自封,气氛变得沉闷。如果教师有广泛的科学与人文知识背景,就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容饱满、充实、富有情趣的课堂。

笔者曾听过一节语文课“明天不封阳台”,至今仍然记忆深刻。这节课引起了众多听课教师的广泛议论。对这节课语文教师的评价是人文性张扬有余,工具性相对淡化;而政治教师听起来更像一节政治课但又有语文教师的韵味。虽说语文课的基本功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这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相当高、兴趣强。其实有时候语文课不必全像语文课,偶尔客串一下政治教师,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看也是可以的。学生学习知识就像吸收各种营养元素,知识全面的教师能够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

受这节语文课的影响,在教九年级学习“辉煌的历史篇章”的时候,我客串了一会儿历史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共产党的历史;客串了一会儿音乐教师和大家一起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客串了一会儿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诵《自从有了你》这首诗;客串了一会儿美术教师,指导学生画党旗。学生的反响尤其强烈。他们课后悄悄告诉我说:“老师你这节课我最爱听了。”而我自己上完课的感觉也非常的好,可见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多元文化的浸润下,师生是可以一起成长、共同进步的。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十反思一成长。思品课在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一节成功的思品课,不只是学生有进步,教师也应该有收获。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而应是师生的互动和共同发展。它也许感染了信息课的活力、吸收了语文课的韵味、感悟了历史课的博学、增加了音乐课的灵动……总之,它离传统的说教越来越远,离孩子的心灵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