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投稿我是
  • 更新时间2016-08-10
  • 阅读量502次
  • 评分4
  • 74
  • 0
  【摘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分析教师人格魅力的组成,以及在对学生进行隐性的思品教育时教师该具备怎样的人格魅力,通过身教的形式对处于品德形成期的初中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人格魅力 初中生 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66-01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专职教师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思政教育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辅以形式多样的大学校园活动。进入高校的学生已经基本是十八岁的成人,各种价值观念基本形成。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只有在受到很大的冲击或是教训时才会改变。在此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如在青少年各种观念的形成时期,进行的教育效果好。若是在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解力时,通过教育,形成和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念,哪怕面对道德沦丧的今天,学生也会坚持自己多年的道德观念行事,做出符合人性的选择和做法。所以,在初中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好于在大学进行的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应试教育对思品课的消极影响。教师交给学生的更多是怎样做题考高分,而忽视了通过思品课程对学生观念的形成和引导。并且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才能内化,单纯地通过课堂的讲授只能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而是否真正成为自己的品德很难说。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但是师生的相互交往一直继续下去,并随着学生龄的增长和思想的形成而加深。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师生的交往是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学生获得认识的一个重要形式。学校和教师很少想到利用这种资源,通过潜移默化的身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二、隐性课程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教育理论界关注和讨论了60年代西方课程领域中新崛起的研究课题——隐性课程,这个概念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审视学校教育课程的新视角。隐性课程指那些并未列入正规课程计划中,但实际上对学生发挥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及学校教育中“活教材”的存在。从这个概念的外延到内涵,可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物质-空间类,指校园建筑、地理位置和环境等显性的物化因素对学生的直接影响。第二类是组织-制度类,即学校的组织制度、教育内容、管理评价等对学生的潜在影响。第三类是文化-心理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行为心理和校园文化氛围等因素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则属于第三类的隐形课程。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和道德品质的总和。人格魅力是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及道德品质对他人产生的吸引力。教师的性格、气质、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卓越体现, 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三、教师人格魅力的组成 
  1.高尚的品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高尚的品德是高尚精神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所在。教师本因其职业的权威性成为学生敬畏的对象,具有高尚道德的教师更是使学生高山仰止。 
  爱岗敬业的教师尤其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会从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判断出教师是认真对待工作,是仅仅完成任务,还是真的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工作。爱岗敬业的教师,是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甘愿为学生奉献自己的一生,甘为人梯。 
  2.广博的知识 
  教师让学生感到最为敬佩的是广博的知识。在学生的求学路上,教师在课堂上引用经典、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的知识使用会让学生发出自然的赞叹之情、崇拜之情。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神的专业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在成为教师前的学习和培训中所学得的知识就足够的。知识广和博的程度是随着个人的不断学习得到扩展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学习型教师,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3.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拳拳挚爱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德的基石。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与爱”,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学校中才会呵护学生。 
  往往在实际中,老师们比较喜欢成绩好或是乖巧听话的学生,对所谓的学困生和调皮的学生很难做到真心喜欢。教师们应该看到,每一位成长中的学生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是有发展潜力的。之所以不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不符合目前的评价机制,不能给工作带来实际的好处,以这种短暂的目光来看待学生。 
  4.文明的言谈举止 
  行为是人心理活动的外化,文明的言谈举止背后隐藏的是高尚的情操和品性。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必须行为文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正是通过言行举止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意言行,注重修养,处处给学生以表率,学生受到影响,会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改变不良习惯。 
  教师的人格魅力需要教师强化个人道德修养和不断进取的职业道德精神,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个人思想认识,通过实践和反思美化个人行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潘涌.论教师人格魅力与校园隐蔽课程[J].长春: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4) 
  [4]祝希杰.教师人格魅力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J].青少年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