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幕后推手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21
  • 阅读量83次
  • 评分0
  • 0
  • 0

  人们熟知英国因为清朝政府禁烟所以发动了鸦片战争。实际上,这场战争的幕后推手是英国怡和洋行。


  1832年,在中国广州,苏格兰人渣甸和马地臣联手成立渣甸洋行,即日后闻名东方的怡和洋行。此前,渣甸二人已在广东经营多年鸦片生意。但好景不长,为控制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对鸦片贸易设定越来越多的限制。1835年,渣甸派马地臣回国去说服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行动,甚至要求派一支舰队以作威慑。但马地臣的游说行动不够成功,当时的英国外相威灵顿公爵相当蔑视他。


  1839年,渣甸亲自回国游说。当他于当年1月26日从澳门启程回国时,大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徐正在赶往广东禁烟的路上。渣甸被道光皇帝钦点为烟贩,清政府断定“鸦片之到处流行,实以该夷人为祸首”。渣甸躲过一劫,留下负责打理公司的马地臣在禁烟风暴中上缴了7000箱鸦片,并且立下永不再来的字据,于1839年5月被驱逐出境。但马地臣赖在中国沿海不走,另外还派出包括其侄子在内的代表团返英游说。


  9月,渣甸抵达伦敦,见到了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巴麦尊。他们讨论了对中国沿海实行军事封锁的问题,以及“失败的可能性”。此外,“舰艇的数量、陆军的人数、必要的运输船只等,也全部讨论到了”。


  当渣甸在英国积极活动时,那些亲历了林则徐禁烟的英国鸦片商,更是急切地希望英国政府尽快对中国进行武力干涉,他们组成了包括马地臣侄子在内的代表团返英游说。10月,代表团抵达伦敦,与渣甸会合。马地臣在写给渣甸的信中说,要努力说动英国的主要报纸,聘请最好的法律顾问来鼓动对中国的禁烟运动进行干涉。10月26日,渣甸回复马地臣的信中写道,关于要求赔偿鸦片损失的问题,“《泰晤士报》正在为鼓动我们的事铺路”。


  12月中旬,巴麦尊决定派兵要求赔偿,并要求渣甸提出一份行动方案。后来渣甸带着自己的战争计划见到了外相帕默斯顿。渣甸的计划相当详细,包括战略地图、战争策略、保障和政治需要,甚至军队和军舰的补给。他还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1840年,渣甸期盼已久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战争期间,渣甸洋行不仅帮着制订计划和战略,还提供必需的物资援助;鸦片贸易船只租给了舰队,贸易船只的船长给军舰当领航员,其他职员则充当翻译;并且用贩卖鸦片得来的白银换取在伦敦兑换的钞票,用作陆海军的军费。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且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口通商。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要受益者,怡和洋行获得被销毁鸦片的赔款。至于香港,早在1841年初被英军占领后不久,渣甸洋行便在岛上建起英国人的首栋建筑。又过了3年,渣甸洋行正式将总部迁到香港。它还改名为怡和洋行,取华人中意的怡乐和谐之意。


  作者:刘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