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精细化研读的能力培养

  • 投稿heal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020次
  • 评分4
  • 49
  • 0

文/陈志慧

【摘 要】对地图进行精细化研读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地理学科的特点,是一种“学习——教育——思维——再学习”的新模式,在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地理知识时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养成地理素养,从而得到知识、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中地理;精细化研读;基础知识;发散思维;再加工

地理教学离不开对地图的研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理解地图的意义和内涵,搞清教材编写者为何呈现出这幅地图,是为了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该副地图的真正用意;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让自己储备的知识与地图产生思维对接,使新知识与旧知识产生联系,这是对地图进行精细化研读的具体过程,是学习行为的关键步骤;这一过程结束后,还应深入思考与其他地图是否有联系,联系点在哪里,即对地图进行“深加工”,同时检测加工方式是否适用于学习效果的提升,这一阶段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研读地图能力的培养具有相互反馈制约的作用。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同样在进行精细化研读地图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笔者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精细化研读能力的培养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和见解。

1.回归本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阶梯,是构建知识大厦的基石。地图对学生来说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个辅助工具,它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善于解读其中的意义对学习地理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进行精细化研读地图的时候必须在大脑中储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的知识越丰富,解读的信息就越多,就更能深入地去理解和学习当前的知识,扎实的基础知识对解读地图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思维的发散性、严密性、流畅性都是基于足够的地理知识存量作为保证。比如东亚季风图,如下:

上图所示的东亚季风可以采用原理法(原理法是指由形成地图的重要地理原理出发对整个地图的由来进行思考、整理和加工的方法)来进行加工。首先,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于一月和七月两个不同的时间里分别直射南半球和北半球,受到阳光直射的半球温度必然高于另一半球,在温度高的半球形成低压,温度低的半球形成高压。再将海陆热力差异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从高压吹向低压变得顺理成章。还有一点必须考虑的是南北半球不同地转偏向力的方向问题,在综合了这一点之后得出结论:东亚季风一月为东北西北风、七月为东南西南风。正确的思维流程一旦完成,地图就会像烙印在脑中一样永远不忘。简单分析这幅图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1)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2)海陆热力差异;(3)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如果没有三个基础知识点的辅助,就做不到对地图进行有效率的学习,所以说地理基础知识是进行地图精加工的前提和促进条件。

2. 通过精细化研读地图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学习时要举一反三,这种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养成是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的过程。精细化研读地图的基本能力要求是具备发散性思维,要能广泛联系与该图有关联的其他知识,既包括地理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人文方面的知识等。除此之外,还要联系到与该图有关联的其他区域的相关知识,包括相近或相反的区域特征。在学习中,总会碰到一些表达不同含义的地图,互相串联起来,进行对照分析,对知识就有一个再加工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目前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分成文理两科,地理归属于文科,在高中三年中,学生要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十多门课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提高学习成绩,就得在学习有效性上下足功夫。尽管新的高考方案已经公布,从目前的反映来看,普遍认为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并未减轻学业负担,这就更需要教师和学生去探究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努力提高有效性,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

3.培养学生对地图进行精细化再加工的能力和习惯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当遇到一副地图就采用精细化研读的方式主动地去进行“深度加工”,最终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该习惯的养成要依靠教师不断的提醒或者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课本地图,通过多次重复,形成一种习惯,一看见地图就让自己的潜意识去思考如何处理和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意义。笔者对新课程教材进行了统计,必修一和必修二共有77副地图,在学生学习新课的两年时间里(不包括高三一年的复习时间),将这77副地图都通过精细化研读的方式“加工”过,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对许多知识点进行了反复的学习,甚至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一来,学生对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会有更加深入的体会。

比如,在讲授日本轮廓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根据其形状将它加工成海豹和热带鱼的实物来方便学生记忆和加深印象,但此说法只是教师的一家之言,可爱的学生把它想象成一条顶着菱形方块的小虫也未尝不可,如图

通过变化思维,不同的感官和形象刺激,可以使学生对日本轮廓产生不同的结果,但最终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记住了这一知识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精细化研读地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过分地“加工”具体的细节,要寻找适合自己容易记忆的方法,走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

笔者在实践中意识到,对地图进行精细化研读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地理学科的特点,是一种“学习——教育——思维——再学习”的新模式,在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地理知识时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养成地理素养,从而得到知识、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秦福来.STS教育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体现与实践.地理教学.2015(1):35-37

[2]王晓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周刊.2015(3):86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