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对地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综述

  • 投稿敖御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012次
  • 评分4
  • 25
  • 0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金 波

福建省建阳第一中学 涂忠彬

【摘 要】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除了提供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外,运用在创意的联想与收敛、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往往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它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至的方法,将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而中学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十分强、涉及内容广泛的学科来说,思维导图的引入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学校以及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深浅却有很大的差别。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思维导图;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42-02

一、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进展

1.国外的研究进展。思维导图(Mind Map)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1970年提出,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方式”。

国外教育界与思维导图相似的还有“概念图(Concept Map)”的研究,目前比较公认的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教育系的Josehpd Nowak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最早提出主动、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概念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Nowak教授认为概念图对于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重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师生的认知活动。此外,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的认知的工具,在美国的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国内的研究进展。相对于国外的发展,我国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起步得比较晚,但总体来说也取得了不少的关注。2004年赵国庆、陆志坚发表《“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辨析》一文,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2005年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托尼·博赞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介绍活动,思维导图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各类研究思维导图的文章也多了起来,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思维导图本身的研究,如性质、定义、理论基础等的研究,思维导图在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其软件应用的研究这三个方面。这些都表明,思维导图在我国已经从开始的单纯的介绍与引进,逐步向其应用与研究的阶段过渡。

潘二妹在2010年对“思维导图”应用与地理课堂中做了一个探索与尝试的研究,主要对思维导图怎么进入课堂,如何正确的开展等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和阐述。徐晨红、蔡亚萍等人在2010年对思维导图、概念图以及思维地图等概念作出了比较好的界定,探讨其中三种可视化工具概念图、思维导图和思维地图,同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侧重于它们的图表特征和教学功能。概念图主要用于概念间的比较,思维导图主要用于有层次地发散思考,思维地图结合了概念图和思维地图,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张海森等人在2011年对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探究过去十年(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为我国教育界学者和教育实践者更为清晰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的实践奠定基础,并藉此为思维导图的未来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基于对中外两个著名学术数据库关于思维导图教育应用学术论文的检索,本文综述了中外学者在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学科领域、采用的研究方法、重点关注的研究主题以及所得出主要研究结论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最后对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说明。张艳霞等人通过深入一所中学组织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研究活动,以研究者参与性观察视角对该校一个班级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堂探究学习的过程进行了不间断连续观察,研究中资料收集的时间从2005年10月到2006年1月,采用了现场观察、访谈、实物收集三种收集资料方法。通过构建三个教学案例的形式展开整个研究过程,得出验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基于思维导图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进行了改进:①在实践体验阶段,绘制思维导图课内外结合;②在展示交流阶段,增设思维导图展板区;③在展示交流阶段,借助思维导图开展促进理解的对话;④在展示交流阶段,借助思维导图开展促进创新的对话。

二、当前的研究动态

目前的研究动态主要集中在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研究以及思维导图的软件研究等三个方面,自上个世纪至今,思维导图经历了引入、介绍,以及与概念图的混同、整合。目前在应用研究和软件研究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成就。

三、本文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个新的、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对教学的效果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由于中学教师在时间和理论上的不足导致其在改革和创新方面没有较大的突破。而本文对思维导图的评价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其对教学的效果有促进作用,这会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开辟一个新的方向,为中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更科学的平台。

2.实践意义:地理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思维的形成,而在这过程中需要的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进行促进和加强。思维导图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新的方法的使用,肯定会激起学习的兴趣,另外思维导图作为一个高逻辑性的工具,颠覆了传统教学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对于教师来说: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会引起教师自己新的思考,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存在的不足:

(1)理论创新不足:论文的本体研究还停留在其定义描叙和应用上,对其性质的界定、分类还没有专门的讨论。虽然在教育领域应用在广泛,但还是不能摆脱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

(2)缺乏比较性研究:缺乏中西思维导图的比较,学科间思维导图的应用比较,还有与其他可视化工具之间的纵深比较。

(3)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通过笔者对部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对高中地理教师的访问,高中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地理思维导图设计与制作的复杂性,大多数教师在大多数课程中并未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理论研究一直走在前沿而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

2.解决对策:

(1)思维导图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充分运用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技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近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框架和全脑思考的方法更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大量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对于业绩的提升产生了让人无法忽视的效果。因此,将思维导图的理念引入到教育,乃至地理教学当中必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所以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其定义上,而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方式和技巧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在答题的时候没有一定的逻辑性,思路混乱、不够开放,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通过背诵这种方式来进行答题。而思维导图在逻辑思维的开发、内容的记忆、思考方式的改变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对于教师来说,思维导图更能促进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和构建,其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推广会有很大的价值和效果。作为学校和地理教师个人来看需要理解思维导图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应该多开展关于思维导图的设计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个人更应该多思考思维导图的构建,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

[2]潘二妹.“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课堂的探索与尝试[J].生活教育,2010,(6).

[3]徐晨红,蔡亚萍.概念图、思维导图和思维地图的辨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1).

[4]张艳霞.使用思维导图支持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