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不再尴尬

  • 投稿糖琴
  • 更新时间2015-10-11
  • 阅读量150次
  • 评分4
  • 76
  • 0

王继伟

《悄悄发生的变化》一课,旨在引导孩子了解人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会有哪些变化,以便在未来的日子里从容面对这些变化。应该说,在孩子青春期到来之际,上好这一课对其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是——不少教师教学本课时经常以“走过场”的方式草草了事。

一、现状不容乐观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对待本课,老师们的主要认识有两点。

1.尴尬的话题,不好意思教

有教师感觉青春期生理知识是难以启齿的话题,更别说在大庭广众之下宣讲了,往往让学生自学了事,教师的指导作用得不到体现。有教师好不容易不再“羞于讲”,却又担心惹来非议,教学时“犹抱琵琶半遮面”。

2.难教的课题,没有办法教

有教师认为这一课难教,他们的观点是“没有动手实验,学生活动不起来”“话题敏感,学生不好意思发言,讨论组织不起来”,于是只能选择教师讲解。这样的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

二、尴尬可否回避

许多教师并非没有认识到这一课的重要性,他们更多的是缺乏创新的教学思路,没有找到一个突破点。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化解本课教学的尴尬是完全可行的。

1.教学重点转移

以往,许多教师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认识青春期到来之时身体和心理会有哪些变化”。这样做,必然难以回避一个尴尬局面——不是教师羞于讲,便是学生羞于讲,使得课堂对话难以组织,教学往往“蜻蜓点水”。

其实,分析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不难发现,这一阶段的孩子有两种需求:一是他们想了解自己已经到来或即将面临的这种变化,这是认知的需求;二是他们渴望知道“面对这种变化,应该怎么办”,这是心理的需求。我们以为,从“为了人的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充分满足孩子的第二种需求更为重要。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适当转移,即:教学时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引导孩子从容面对这些变化上。

2.学习方式转变

青春期的孩子对青春期生理知识有认知需求,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宣讲或讨论,又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怎么办?

教材给了我们答案。

本课课题的“悄悄”有两层含义:一是这种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二是这种变化是孩子的隐私,所以教材只能选择以“悄悄话”的方式,让孩子与自己的朋友分享秘密。

基于这种分析,我们认为,在青春期生理知识的学习上,不宜采用“广而告之”式的学习方式——全班交流,而应以“悄悄”为基调展开学习——悄悄地与自己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变化,悄悄地阅读《青春期身体发育表》,悄悄地将自已的情况与《青春期身体发育,表》对照。

转变后的学习,虽少了一些热烈,却也少了一丝尴尬;虽然多了一些宁静,却也多了一点神秘。这样的课堂是另一种美丽!

三、转变带来成效

重新设计教学时,我们转变了思路: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讨论和学习“如何从容面对悄悄发生的变化”上;在设计学习活动时,主要是和同性伙伴说“悄悄话”,“悄悄话”后不再组织全班性的交流汇报,丽是直接通过悄悄阅读《青春期身体发育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阅读后不再展开讨论,直接进入青春期健康生活的教学。

全课最主要的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课前先把男女生座位分开,课堂上以悄悄话的形式让学生和同伴一起讨论身体上出现的变化。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自己正在进入或即将进入青春期,初步了解一些青春期的特点。这个问题很现实,学生在公众面前(尤其是男女同学共处一个课堂)往往羞于开口,因此采用男女生分开说悄悄话的形式展开。

设计《青春期身体发育表》,并以一封信的形式发给每一名同学阅读,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发育情况与发育表进行对照,避免了男女学生共读的“尴尬”。通过阅读,会有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的情况与表中有差异。对此现象,教师适时讲解人与人的发育情况存在差异,抚慰学生的心理。必要时,教师可以介绍关于早熟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向学生推荐阅读《青春期,妈妈说给女儿的悄悄话》《和儿子说的知心话》。课堂上,虽然教师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但有些问题学生还是难以启齿的。建议学生课后阅读一些关于青春期常识的书籍,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转变教学思路后,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有顾虑,课堂上每个人都变得自然多了。听课教师一致认为,转变后的教学,不但尊重了师生心理感受,保护了学生个人隐私,而且让学生收获了健康成长的“秘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2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