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尔敏论证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 投稿狸发
  • 更新时间2015-10-11
  • 阅读量908次
  • 评分4
  • 84
  • 0

潘文清

一、图尔敏论证模式简介

图尔敏是著名思想家,他主张与论证工作实践相匹配的实质的非形式逻辑,开启了论证逻辑的实践转向。图尔敏提出了一个由主张、资料、正当理由、支援、限定和反驳等6个功能要素构成的过程性模式,称为图尔敏论证模式。其中主张、资料(根据)和正当理由是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基本要素,在每个论证中都必须出现,构成了论证的基本模式。支援、限定和反驳对于所有的论证来说并非必然出现,称为补充要素。

二、依据论证要素对教学实践对照分析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我们改编的一课,我们把图尔敏论证模式与本课论证学习进行对应,如下表:

对照论证要素分析可知:

1.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指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有了猜测就进行实验证明,便可以获得“证据”。可见,四年级学生在科学学习上存在不足。我们应当依据学生原认知水平展开教学,有效地在一节课中帮助学生转变他们的不完全理解、错误观念和对概念的不实解释,促使他们更好地建构科学概念。

2.从猜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开始,充分展示学生“主张”。学生认为,有了猜测就要进行实验获得证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就是通过实验进行证明。比如,将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放入水中,便知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的不同。可以采用学生想到的方法,将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放到两个大小不同的烧杯中溶解,满足学生的“正当理由”,进行论证。实验后学生发现,不能区分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

3.当“正当理由”陷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教师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烧杯,对学生的“正当理由”提供“支援”,学生发现烧杯大小不同,意味着水量不同,这样的实验是不公平的,于是有了公平实验的想法,获得“限制”的需求,以此引出对比实验。

三、教学中开展论证活动的具体做法

1.对预测学习的论证,体现论证“主张”和“理由”

本课的论证教学从学生猜测开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一般的教学情况是: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产生猜测,再将猜测通过图表方式展现,显示出儿童认知直观性的一面。学生往往把假设任务误解为依据理论所预测的某种效果,而不是理解为既要寻找否定证据,又要寻找肯定证据。

师:(拿出2个小杯子)这里有两种物质,一种是食盐,另一种是小苏打,分别把食盐和小苏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生:食盐在水中会溶解,小苏打在水中也会溶解。

师:食盐和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里,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

生:我猜测,食盐的溶解能力强,我对食盐熟悉。

生: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因为小苏打的颗粒更细。

生: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不好判断。

学生根据不同理解提出解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用红黑贴纸(红色表示食盐,黑色表示小苏打)贴出猜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哪个强?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不同的猜测。

2.初次实验,产生分歧

学生有了猜测之后就会想到实验,他们的实验就是直接将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放入水中搅拌,至于实验是否符合科学性,四年级学生往往没有考虑那么多。因此,可以先按照学生的想法展开教学,由学生直接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所做实验不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从而对自己的实验产生怀疑。如果学生的“正当理由”得到支持,则不需要“支援”;如果“正当理由”出现了分歧,则需要“支援”。本环节学生无法判断食盐和小苏打哪个溶解能力强,出现了分歧,此时学生需要“支援”。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他们始终认为实验可以解决科学上的问题,可是,实验之后发现,他们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于是产生了改良科学实验的需求。

3.再次实践,寻找证据“支援”和对主张重新修正

对于本课而言,最好的“支援”就是进行对比实验,这是学生获得科学证据的有效方法。

师:实验后我们产生了分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说明刚才实验收集的证据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寻找更科学的实验证据。如何实验才能更科学?(学生愣住了,无人发言。教师拿出一个大烧杯,一个小烧杯)这样的实验如何?

生:实验要讲求公平。

师:怎样实验才能公平?

生:水量一样多。

生:食盐和小苏打的量一样多。

生:食盐和小苏打放到水里同时搅拌。

师:水量一样,给50毫升水;食盐和小苏打各20克。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怎样测量呢?

生:将食盐和小苏打分成一份一份的。

(教师将食盐、小苏打平均分成10份,提出实验要求。学生4人一组,2人一种物质开始实验、记录。)

学生在初探实验中使用的大烧杯和小烧杯,暗含实验不公平。学生初探后,果真发现实验不科学,从而引出公平实验的要求。学生实验后汇报小组数据,教师填写电脑表格,进行集体论证,如图表所示:

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学生清晰地看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

四、图尔敏论证模式对教学的启示

1.论证过程通常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开始

论证过程要展现学生的己有认知,包括不同主张、正当理由和资料。只有将学生的已有认知加以显现,学生才能够对论证的基本要素展开评价和分析,才可能知道论证的分歧之处,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我该怎样证明我的“主张”?如何寻找有力的证据?

2.在多次论证过程中发展儿童的认知

论证过程的多次重复和交互,有助于学生对论证要素进行评价和分析,在质疑和反思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加以调节和修正。有时,不同的论证过程其教学功能也许不同,比如第一次论证重在比较认知中的主张和理由;第二次论证发生在初次实验后,学生需要对数据进行反思,认识到“实验公平”对证据的影响;第三次论证发生在第二次实验后,学生需要在认识统计意义上的实验证据对主张的支持度。

3.论证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多次论证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更加关注事实和数据对自己主张的支持度,也会关注事实和数据的收集过程是否公平公正、是否细致严谨、是否有序规范等,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在第二次实验时,更加小心谨慎地往杯子里加食盐或者小苏打,更加细心地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更加及时地记录数据。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51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