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寸宽 一英里深

  • 投稿Leon
  • 更新时间2015-10-11
  • 阅读量640次
  • 评分4
  • 56
  • 0

杨慧楠

听了《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很受启发,尤其对“课堂结构”深有感触。下面从材料的结构、问题的结构、活动的结构等方面谈谈对本课的认识。

一、有结构的材料支撑儿童探究思维的展开

1.材料的选择与制作,影响学生思维的展开

材料选择是否恰当、制作是否有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探究思维与探究活动能否顺利展开。教者充分认识到材料的这种作用,在“空气占据空间吗”探究环节中,创新制作了打好孔的瓶盖(两孔,孔中各有一个吸管穿过,且吸管可以上下自由调节高度)代替教材中设计的橡皮泥。用带有两个吸管的瓶盖来封闭水瓶的瓶口,这样做有多种益处:

一是更容易组装,且不易漏气。只要轻轻拧紧瓶盖,实验装置就组装完成,还节省了时间。

二是装置可活动,吸管插在瓶盖的孔中,可以任意调节位置,而吸管在橡皮泥的包裹下不易调节位置。

三是学生拿到材料后,对这样的实验装置自然会产生好奇心,引发思考:“材料为什么这样组装?”“这样的装置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就是探究思维的开始。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很快完成探究任务,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发现从一个吸管吹气,另一个吸管就会有水流出。同时还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现象为吹气时瓶中有气泡产生,另一种是吹气时瓶中无气泡产生。在教者的指导下,学生能快速地找出造成现象差异的原因,即一组是两吸管都在水面上,另一组是一支吸管在水面下,一支在水面上。由此可见,这个有结构的材料设计是很成功的,不仅让学生观察到现象,更引发了思考。

2.材料的组织与管理关乎课堂的效能

把握好材料的呈现方式和发放时机,也就是调控了课堂的节奏。本节课,教者采取了先发一般材料,后发关键材料的形式,这样虽然节省了领取材料的时间,但也让学生的注意力被材料吸引,留下了“隐患”。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可以这样改进:先发一般材料,需要时再发关键材料,用后及时回收。比如,在进行“比较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不同”环节中,实验完毕后回收注射器,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从实验材料转到实验后的交流与讨论中。

二、有结构的提问促进儿童观察、思考的深入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学生是否能将观察到的事实,通过大脑的分析、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反映。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准确地表达与交流,是需要不断地加以训练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与表达,这种指导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串”形式来进行。

回顾本节课教学,教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但没有按照一定的层次引导学生向一定的深度发展。如在进行“空气占据空间吗”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只展示了学生的做法,并未进行有层次、有逻辑、有目的的提问。我建议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汇报:

1.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关注学生操作)

2.你们小组观察到什么现象?(关注学生的观察)

3.你们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关注学生的思考)

学生只有经过较长时间、较高频率的问题串训练,才能在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上有着切实的提高与发展。

三、有结构的实验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建构

从本课的教学内容看,学生要形成的科学概念是空气占据空间,以及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改变(扩大或缩小),所以教材安排的两个分组实验是存在一定结构关系的。这种结构关系还体现在两个实验“做”的程度上,第二个实验“比较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不同”,是在“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经历独立、完整的探究。所以我认为这一实验,可以做如下设计:在明确实验方法后,分发材料,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同时进行两种物体占据空间能否被改变(扩张或压缩)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既能观察到两者占据空间的不同,又能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从而构建出本课的科学概念。

在引导学生探究的同时,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培养他们科学记录的意识和能力。实证意识是科学精神的核心部分,真实记录是培养学生实证意识的途径之一。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记录能力还很欠缺,因此表格填写的内容应当尽量简单,只填写数字或者一些简单的符号,尽可能避免用文字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设计合理、简化填写的表格,有利于学生有效、真实地记录。

教者在执教本课时,没有设计任何记录活动,这是一大缺憾。结合本课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在比较空气与水占据空间的不同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表格:

这个表格学生填写的量小,内容简单,重点在前面两栏数据的填写,后面的“其他发现”和“我们的解释”两栏是从记录的完整性上考虑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注意,了解完整的记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通过这样的表格设计,学生在汇报时,可以使用数据,表达观点,使交流更加准确与顺畅。

把握科学学习切入的“一英寸”宽度,迈向科学探究的“一英里”深度!我们必须在科学课堂上搭建让学生深入研究、不断思考的舞台,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北大小学(1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