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音乐心理学在课外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 投稿ones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062次
  • 评分4
  • 34
  • 0

曾瀚奇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400000)

【摘要】在音乐学专业学生课外音乐的教育中,音乐心理学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表明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了解一些音乐心理学的知识的重要性,笔者结合了自己在实践中的教学经验,音乐心理学的逐渐普及对音乐教学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课外音乐教育;重要性

音乐的起源有着很悠久历史,据相关的资料显示,人类语言初具雏形的时候音乐就形成了。有《乐记》中说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在某种意义上,音乐承载了中华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音乐所带来的其他的功效被逐渐发掘出来,并不断被重视。在当今社会,音乐不单单是作为一项艺术,而更是被用来治疗心理疾病。所以就诞生了现在的音乐心理学。音乐心理学主要是运用心理学和结合其它相关联的学科(类似生物学、人类学、神经学科等)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探究狭义和广义的音乐氛围中人们的感情、认知等心理活动的不断变化,来研究音乐和人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并且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调控或者预测人们的音乐活动。

一、音乐心理学与音乐美学,心理学的关系

音乐心理学是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相互结合的科目,因此,要完善和发展音乐心理学,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音乐心理学采取实验心理学的授课方式,与此同时结合音乐美学的理论基础,从而成为了音乐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很清楚的领悟到,如果不掌握一定的音乐心理学知识,在对以后的实际社会工作或者对自己将来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音乐是一种精神的产物,但是从客观上说,音乐的合成材料声音是一种很普通的物理现象,对于人来说,接受声音的过程是一种生理上的自然反应,在人类不断的前进和自然科学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的音乐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地完善。在目前的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音乐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中,音乐教育学和音乐心理学是其专业的必修课,有过一定的专业水平的老师或者同学都了解,音乐的美育功能是由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认识功能三个部分相结合形成的。这三种功能能否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取决于人们对音乐的重视度和认识程度。在我们意识到音乐能够成为传递信息的信号的时候,它的结构和形式的内容就变成了一种媒介,帮助我们传递感情和信号。人们对于不同的音乐刺激有不同的反应,但是不可否认音乐所传递的信息对于人类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音乐心理学在课外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在课外音乐教育中,音乐心理学有着很广泛的运用。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阐述掌握音乐心理学对于缓解弱势群体的音乐教育的空白及重塑其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2013年春季,笔者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在重庆多所中学校进行了短期音乐教学的支教工作。在逐渐深入的时间里,笔者与打工子弟们进行沟通交流,慢慢的了解他们的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观察和分析他们学习音乐的过程。作为西部开发的中心、蓬勃发展后起的新兴直辖市,因建设发展需要的契机,近十年涌入了几近常住人口一倍的外务人员。笔者采取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及随机采访的方式来较为深入地认识了外来务工子女对音乐接受教育的现状。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不同,这与他们所受的教育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在调查中,8~11岁的孩子已经初步具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并能够通过模仿以及亲身体验,开始音乐的学习。在这些孩子之中,他们练习歌曲时有一定的意识,通过自己的想象,根据老师所描绘的那样,能都很快的领悟和理解音乐的基本内涵。而相对于他们的父辈而言,由于父辈的原因,使得这些孩子在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条件与城市里的孩子有所差异,父辈也没有机会去接触这些很正统的音乐教育。但是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智还未成熟,心理素质不过硬。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的不同,个性的发展及其心理素质的发展也是良莠不齐的。作为一群特殊的群体,在外务工子女所处的环境造就了他们与城里孩子不一样的性格,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也注定与城市里的孩子不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曾经提到过打工子弟心理自卑的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贫富差距。在作者半年对的指教时间里,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音乐教育活动,总结出以下结论:音乐教育要配合音乐的心理治愈功能,两者综合进行会得到更好地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外务工子女的可塑性很好,如果辅以良好的指导,会更有发展的前景。从根本上来说,打工子女在心理上与城市的孩子相比,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更加单纯与简单,但是骨子里有一股自卑感。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就必须依靠政府教育部门,将音乐心理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其中,这样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三、音乐心理学的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当今全国范围内已掀起关注重视音乐心理教育学的热潮。对于在校的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师范生来说,音乐心理学的掌握已经不可或缺。中国的音乐心理学是在西方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和逐渐形成的。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其实音乐的本身没有传达情感的信息,它间接地表达感情,音乐的美是一种语言无法诉说的美,是一种精神领悟和肉体感知同时并取的美。音乐的美是客观性的,它的最基本要素是音调,它的灵魂就是优美的节奏,有了节奏律动,音乐才有了灵魂。将音乐心理贯穿于音乐教学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这是音乐心理学目前发展最有亮点的前景之一。所以,目前在本科生阶段开设和接触音乐心理学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音乐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音乐更需要人类真实情感的交流和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如果充分认识到音乐心理学的重要性并好好地利用,对于推动社会人文文化的进步,以及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都有着关键的意义。我们都知道,教育为社会提供创新性人才,背负着历史性的重要使命,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心理学教育。

参考文献

[1]田丛丛;浅述音乐心理学在课外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潍坊学院学报

[2]祁欣;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

[3]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4]许冰;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曾瀚奇(1992年一),男,四川自贡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2011级音乐学学生,主要研究音乐学理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