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思考与研究

  • 投稿周冲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392次
  • 评分4
  • 27
  • 0

文/陈锡龙

【摘 要】弱势群体占全体学生中的一部分,体育与健康课堂中也存在着一部分弱势群体,在“以人为本”以及“健康第一”指导的思想下,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这部分学生也将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根据对弱势群体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了解影响体育弱势的因素,结合本校情况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思考与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思考与研究

一、体育弱势的概念

“弱势群体”一词是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新名词,是指经济收入相对来说比较贫困的一类群体。而在我们平时的体育教育教学中,也有一批“体育弱势群体”的存在。他们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往往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不高,甚至用一些消极的办法逃避体育课和其它的体育锻炼,对他们的全面成长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这个群体主要是包括残疾、体弱多病、个矮体胖、意志力薄弱、懒散怠惰等同学。众所周知,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体育,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现象以来,就同教育有着不要分割的联系,并且更把它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然而,在体育实践中,我们的指导者对身体的开发一般都能做到,但有意识地把心理品质的培养列入计划,并在练习过程中加以教育和引导往往被忽略,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体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缺少心理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心理培养,是一种不完全的体育教育。

二、改善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课堂教学对策研究:

(一)了解体育弱势群体的心理发展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的一些原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自卑——厌学——拒教。在起始阶段,这些同学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或者个人成长的特殊经历,使得他们的体育学习情况不够理想,过程和最终的成绩都不如其它同学,而这时,有一些教师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他们缺少应有的热情和关爱,同学们也因此不愿意和他们一起活动,这样,就使得这些相对较特殊的群体感到自已受到了冷遇,比较自卑。这样,自然而然的,在接下来的这个阶段中,他们和同学老师之间产生了对抗的心理,他们不再信任老师同学,对体育课表现冷漠。接下去的阶段便是目无一切,不接受老师的引导、教诲,甚至联合起来和老师同学唱对台戏,与正常的教学任务背道而驰。

具体来说,这些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偏差主要表现为:课堂中对老师的指令不执行;课堂中同学间合作学习不参与;平时体育锻炼积极性较低;自尊心过强,课上课下听不得反面的评价;经常性情绪紧张,心理承受较弱。

从以上的心理分析来看,具体的个体要具体的对待,但是,有一个方法却是共通的,有比较好的效果,就是不断培养这些学生运动的兴趣、热情,不断地让其有成功的体验。

(二)影响“弱势群体”锻炼兴趣的原因

1.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置过高,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些因素,使得这些同学的课堂参与度大大降低,对自己的不断否认,让他们连参加课外的体育锻炼也心生畏难情绪。在目前的教学环境和模式下,这些特殊的学生并没有得到针对性的教学关怀,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是以大多数普通学生为标准,无法兼顾到体质弱势的学生,这种教学手段没有达到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目的。这样的结果就伤害了这些弱势群体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统一教学目标和单一的教学手段的这样环境下,和其它同学一种方法一把标尺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更是挫伤了他们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也影响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例如,让体形过于肥胖的同学进行剧烈的短速竞跑,由于身体原因摆在那儿,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也对这些孩子的关节等产生冲击,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又不及时跟进对其他同学的思想教育,那么同学之间的相互嘲笑和攻击便在所难免了。

2.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对弱势群体的评价,我们不能采用标准的评价体系来进行。如果我们的教师采用一个标准,那么,这些孩子就是用尽全力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有些孩子更是不能达到合格的成绩。一段时间下去,这些孩子长期在失败的阴影笼罩下,根本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甚至会产生自卑感,然后和同学老师之间拉开距离。于是他们对于体育课不再有期盼,不再有认真的态度。这样就陷入一个不良的循环中,成绩不理想,于是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不够努力,这样成绩就更差了。最后,这些孩子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甚至是日常嬉戏的兴趣。

3.师生间交流不充分

这些体育弱势孩子通常和体育老师不亲密,有的甚至关系紧张,到了对抗的地步。他们内心有情绪,有困难,但没有勇气向老师表达出来,也不向同学求得帮助。而这个时候,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要同时面对四五十个孩子,在客观上,确实存在着与每位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困难。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孩子有着自身特殊的情况,他们在付出努力的时候,更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关心和鼓励。因为他们点滴的进步,付出的要比一般的同学更多,所以,也更需要得到肯定,但这时候,老师的角色往往是缺失的。因此,教师要给予弱势群体的学生有足够的沟通与交流。

(三)提高体育弱势群体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1.帮助弱势学生确立正确的体育认知,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弱势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水平一般都比较低,比如,有的孩子认为身体的素质完全是由先天决定的,再锻炼也改变不了自己肥胖的体型;有的孩子认为,反正自己体育上面成绩不行,就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只求在文化课上有成绩的突破;有的认为,反正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占很小的部分,而且,就是再多的训练,也改变不了体育成绩的现状。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体育认知,那么,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于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态度。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不断地提高弱势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此外,也可以循序渐进地来设置教学目标,让弱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同时也能正确的面对自己身体素质方面的不足,悦纳自己的身体。这样,既锻炼了他的体魄,也磨练了他的意志,使其慢慢地爱上体育课堂。

2.针对个体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

这些弱势群体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因此,他们的表现也各相异。所以,体育教师在面对这群弱势群体的时候,同样不能采用一个目标,一个方法,一个手段,要各具针对性,虽然,这会花去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对于那些体型过高、过矮、过胖和过于瘦小的同学,应该适当地降低训练的难度和要求,并且在达成的时间上也适当地进行延长,以使最终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让孩子获取成功的体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成功的体验显然比失败的挫折来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在这些点滴的成功中,使其不断的进步和成长起来。而对于那些有对抗情绪的学生,则在体育思想和情感教育的同时,要有鲜明的规章制度对其约束,奖惩及时而分明。

最为典型的有下列几位同学:第一位,902班的章琪月,她是属于乖巧听话身材较小性格又较为内向的女生,可以说是整个九年级最小的一个。在刚进初一没多久我就担心她到初三还是这么小,以后面对体育中考时该怎么办?记得那时我跟她说了一句,你这么个小个子,到体育中考考实心球肯定吃亏,你先可以从仰卧起坐开始练,没事时做几组,每组20次,这样坚持到初三肯定能拿满分的。后来她真的去这样做的,而且做的非常地认真。以后的课中我都在关注着她的变化,令我没想到的是,经过努力她的其他二项成绩也相当的突出,在明年体育中考中拿29分甚至30分都不成问题,这是好多看上去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女生比不上的。

第二位,903班的杨丽,此学生体形属于肥大型,在她做跳立定跳远动作时,其他同学尤其是男生经常说闲话,有段时间我发现她不合群,总是一个人做练习。经询问后知道,同学认为她动作不好,又胖,人也不漂亮,有损班级的形象。大家都排挤她,也不愿意跟她交流。我了解情况后,问她我们上课的目的是什么?——成绩,学习要的是什么?——态度。只要你做好自己拿出成绩,树立自信心,其他同学自然就没话好讲了,经一番表扬与鼓励后她脸上露出久违的笑脸。也从那次后,在课堂上她特愿意与我在体育练习上进行沟通与交流,上学期的三级蛙跳拿到满分。现在其它两项的成绩也上去了,实心球基本满分,耐久跑稍微差点,相信经她自己的一番努力会有好成绩的。

第三位,901班的王曲,在一次做准备活动中不听体育委员的指挥,练习也不愿意做,后来甚至跟体育委员顶起来。这位同学自身的身体素质相当好,没有几个同学可以跟他比的,在他看来这些练习大可不必做而且是在浪费时间,这时我把他叫到跟前跟他说:首先这是一个集体做的练习不能因为你一个人会了而大家也跟你不做,其次,你要学会尊重体育委员,毕竟是体育委员在带领大家做操,换位思考,假如是你在带领而下面的同学出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想。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个人首先要先学会尊重别人,肯定别人的成绩。经过几分钟的交流、沟通后他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从那后他在课中总是很出色的完成练习,还当了体育委员。

综上虽然只三个例子,不能全面地说明问题,但只要我们老师都来关心这些弱势群体,用同情心去唤醒他(她)们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小心呵护,使这些学生感受到温暖,提高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成绩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三、解决弱势学生群体问题的具体实践

1.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上文提到的要进一步提升其体育思想认知水平之外,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努力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不断地去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意义,丰富生命的过程和意义。同时,很多教育都提出这样的理念: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这些弱势群体的学生只有在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时,才能不断地形成做人的尊严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完成自我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当中,长大后就能正常地融入到社会当中。

2.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

因材施教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有一个对全体学生的统一要求,更要对这些学生区别对待,让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需要老师极大的耐心,也考验着老师的教学智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弱势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安排差异性的教学内容。同时,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安排一些多趣味性、少竞争对抗性的教学内容,让这些孩子在快乐中达到锻炼的效果,进而喜欢上体育课。

3.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如果用一般同学的评价方式来评价这些体育弱势群体的学生,显然又回到了老路上了。所以,对这些学生,体育教师要实施个体化的评价,可采取一人一标准的模式。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少些量化的评价标准,多一些过程式的评价,也就是纵向式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今天比昨天的进步。

4.充分发挥交流激励作用

学生都会遇到学习上的挫折,而弱势学生则更是如此。他们会比一般的同学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更容易封闭自己。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渴望得到关爱,非常渴望能融入到集体当中去。这时候,体育老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包容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一次两次的失败,体育老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对于同学的嘲讽,体育教师更要适时的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一个互助互爱、共同成长的课堂环境。在某些时候,小伙伴的评价和鼓励对这些孩子来讲,所受的影响可能比体育老师的评价还要大。特别是有些孩子付出了比班上大多数孩子更多的努力,可是取得的成绩于平常的孩子来说,仍然微乎其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和这些孩子交流,及时介入,保护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谐调好同组同学的关系。例如:906班的韩剑洋同学,此学生据我所知他是出了名的夜猫子,迟到大户,上文化课不专心睡大觉。在以前上我课时也是非常懒,也跟我顶过,这学期还因为没挂校卡跟我吵了一架。事后,他哭着跟我讲了一些以前我不为所知的家事,经交流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主要是受家里突变才会这样的。了解情况后,我对他进行一番细心的交谈,也就在那次谈话后,发现他有明显的变化。不管是上文化课还是体育课较以前更认真积极了,对此我充分利用这一变化,在课堂上进行激励与鼓励,他也积极地表现自己,特别是耐久跑中更为积极主动,有几次还跑在前几名。有一次,他还特意问我“这样坚持下去明年体育中考能及格吗?”记得之前他最担心害怕也最不愿意的就是耐久跑了。从这案例中看出,加强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交流,能使学生的心理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对弱势群体间的交流能有效地起到促进作用,使其变得更有信心。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进取精神

体育弱势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实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的差异上和心理方面的差异上。学习能力的不足,制约了他们体育课的学习,心理上的自卑进一步造成了学习能力的低下。这两者最后形成了一个不好的循环,相互影响。学习能力的不足,有的是身体原因引起的,有的是学习意识的不够、方法的不当造成的。体育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这类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尽可能地掌握运动的技巧和方法,使身体方面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适当的时候,可扬长避短,进行一些体育锻炼项目的取舍。此外,要帮助孩子做好成长的规划,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6.加强心理疏导

从孩子个体成长的角度看,有时候,这些孩子的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比他们身体上存在的某些不足更令人担忧。所以体育老师要从体育锻炼的角度来对孩子们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体育教师多掌握一些专业的青少年心理知识,多一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帮助孩子们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让孩子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一个正常合理的宣泄,表达自己真实的诉求和内心感受,用主动的态度、积极的方式却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沮丧、嫉妒等。因此,体育老师要具备更多的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以帮助这类孩子更好地成长。

四、结论

记得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爱孩子是人,爱学生是神。”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关注他们的现在,更关注他们的未来。帮助这些孩子进行相应的锻炼和学习,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逐渐改变自卑的心理,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成为一名健康合格的公民。对这一群体的研究,也有助于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为化解社会矛盾,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对于这些孩子的个体来说,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自觉地,积极地锻炼,使体质逐渐得到改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平莉,孙秋云.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探析[J].社会工作, 2004,5.

[2]覃双凌.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构建和谐育人环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6:163-164.

[3]邹逸.《体质弱势学生锻炼兴趣缺乏的原因与对策》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08期

[4]沈伯娟.《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心理分析与教学策略》中国学校体育2007第6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杭区闲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