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运动协调能力的评价模型研究——基于

  • 投稿灵活
  • 更新时间2017-08-26
  • 阅读量608次
  • 评分4
  • 46
  • 0
协调能力是人体各机能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对运动技能的形成及掌握程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协调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早在1932 年前苏联学者伯恩斯坦就运动协调问题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前苏联学者普拉托诺夫指出协调性为人们迅速合理省力和机敏地完成动作提供了保证;我国学者对协调性问题也做了深入的研究,田麦久认为:“运动技术的合理性依赖于参加动作的肌肉群的协调程度,而这种协调程度又依赖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合理而精细的支配。”综上所述,对协调能力的定义主要是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的。个体所表现出的协调能力会受个体遗传、机能水平、运动素质、知识经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影响。从学校体育层面来讲,协调能力即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在头脑形中形成的沉淀,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内化形成映像,并表现为具体的技术动作的能力。

就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出,对运动协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少年儿童运动协调的研究及评价标准,凸显儿童快速发展敏感期的重要性;结合专项对运动协调进行阐述;在专项技术分析领域中,对肢体协调层面的研究较多。尽管这些研究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展现出一些共性的特征,即主要集中在对运动协调属性的研究及概念的理论解析等几个方面。然而,受体质测试项目的引导,人们对大学生群体的协调能力评估还不多见,体育教学中往往以体质测试项目为主要锻炼手段。协调能力作为一项人体基础运动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且实证性研究更需加强。为此,本研究拟对这一群体的学生进行测试,希望能够从更为简便、可操作性的角度确立测评项目,并用于大学生群体的运动实践教学当中。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5 项简易测评指标,对女大学生运动协调能力的评价模型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输入“运动协调”“协调性”“专项协调能力”“动作评价模型”等关键词搜集相关文献,了解常用的测量协调性的方法与手段,为本研究提供框架和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在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就研究所需要使用的相关指标等问题进行了专家咨询,依据专家的专业知识,选取测量指标。

1.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将获取的实验数据使用Excel 进行整理,并通过spss 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1.2.4 测试法 对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体育选修课健美操班的31 名女生按照预期设计的5 项指标进行测试,不同的测试项目采用不同的量化标准给予评定。具体测试项目说明如下。

(1)足球曲线运球

测试意义:反映受试者在运动的过程中既要观察目标物又要能在快速移动中绕过障碍并完成运球的协调能力。

测试方法:受试者在起点听到开始的口令运球绕过障碍物,快速回到起点。以秒为单位记录本次成绩。

评价方式:在运球绕过障碍的过程中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协调性越好。

(2)花样跳绳

测试意义:反映受试者在连续跳跃过程中的节奏感以及眼与四肢的协调能力。

测试方法:在基本摇绳姿势的基础上,摇绳过脚后一腿做提膝动作,支撑腿跳起后伸直,再次跳跃过绳后,两脚并步落地,然后换另一条腿重复提膝动作。依次的3 个动作为1 组,以组为单元记为1 次。在听到开始信号后,记录在1 分钟时间内跳跃的次数,若中间出现失误,未完成1 单元不计1 次,并要求从第1 个动作开始跳。

评价方式:在1 分钟时间内跳跃组数越多说明受试者的节奏感以及眼与四肢的协调能力越好。

(3)5 米三向折返跑

测试意义:反映受试者在快速跑动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协调能力。测试方法:受试者在听到开始的信号后,按照预定的路线快速跑到起点,以秒为单位记录本次成绩。(图1)评价方法:在快速跑动的过程中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协调性越好。

(4)篮球双手同时拍球

测试意义:反映受试者在双手同时拍球的过程中,手、眼的协调能力。测试方法:受试者在听到开始的信号后,双手同时拍球,记录在1 分钟时间内拍球的次数。

评价方式:在1 分钟时间内拍球次数越多说明受试者的协调性越好。

(5)绳 梯

测试意义:反映受试者在连续跳跃过程中眼与双脚的协调能力。

测试方法:受试者在起点听到开始的信号后,双脚跳入第1 格,然后向右侧弓步,收脚成站立姿势,再跳入第2格,然后向左侧弓步,收脚成站立姿势,重复以上步骤,记录所需时间。评价方法:连续跳跃所有空格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协调性越好。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试项目的可靠性分析

经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经验总结初步确立反映协调能力的测试指标有:篮球三步上篮、篮球双手同时拍球、排球对墙传球、5 米三向折返跑、哥萨克跳、十字步、足球曲线运球、双脚连续跳等11 项指标。为了使所选取的测试指标更具有科学合理性,对选取的测试项目进行了专家访谈,通过对12 位专家的访谈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 项测试达到了75% 的同意率。在专家交谈的过程中,有专家建议可以用绳梯替代双脚连续跳和跨步跳,且方法灵活易操作,建议在测试协调性的方法手段选取上尽量不要涉及一些健美操的步伐动作,因为专家打分误差较大,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去评判。因此,最终选定的项目有篮球双手同时拍球、花样跳绳、绳梯、5 米三向折返跑、足球曲线运球。

为了进一步研究所测试项目之间的结构特性, 明确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各测试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从图2 可以看出,有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其累计贡献率达到了63.133%。本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运动协调测定的定性模型。根据陡坡图分析可以看出,几个因子整体趋于平缓,故将运动协调的测定指标归为一类因子。协调性测试指标初始因子载荷分别是:篮球0.793、跳绳0.077、足球0.894、绳梯0.314、5 米三向折返跑0.612。其绝对值越大,在判定协调能力时对综合评分的影响就越大。

2.2 各测试指标的评价模型

为了提高运动协调能力训练的科学性,试图建立比较系统的指标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本文采用判定协调能力的5 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2.2.1 评价标准的制定 累进积分法的公式为:Y = kD2 - Z,Y 为累进记分数,k 为系数,D 为变量,Z 为常数。根据D 变量与原始变量X 和标准变量U 的对应关系,建立累进记分公式。D变量的转化公式为:

若起分点的分值为0,满分点的分值为100 时, 则根据累进积分法的公式可得累进记分的标准公式:Y=1.67D2 - 6.68。例如,1 名学生的跳绳成绩为135 个,则根据D 变量转换公式可求得D=6.11,根据累进记分公式可求得y = 55.82 分。同理,可分别求得其他指标的单项得分。因此可确立相关测试指标的分数一览表,由表1所示。

2.2.2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在判定女大学生运动协调能力时,要考虑到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整体性分析,明确各指标的权重,从而便于综合性的评定。为了更好地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使综合评价的结果尽可能的合理,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载荷系数,求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为:Tx1=0.29,Tx2=0.03,Tx3=0.33,Tx4=0.12, T x5=0.23,并使用多元回归求得解释率为86.7%(回归方程R 值)。

综合计算公式为:Zn=0.29 Z1+0.03Z2+0.33 Z3+0.12 Z4+0.23 Z5本研究将综合成绩划分为3 个等级, 前20% 的水平定义为优秀,20%~ 80%的水平定义为良好,20%以下的水平定义为一般。因此,确定协调能力的综合评价标准:优秀等级Zn ≥ 51.26 分、良好等级23.37 ≤ Zn< 51.26 分和一般等级Zn ≤ 21.37 分。

3 结 论

研究显示,篮球双手同时拍球、花样跳绳、曲线运球、绳梯、5 米三向5项指标能够得到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在对女大学生群体的测试中发现,这5 项指标能够较好地评判女大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本研究给出了篮球双手同时拍球、花样跳绳、曲线运球、绳梯、5 米三向5 项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便捷地对这5 项指标进行测试,并完成单项评分和综合等级判定。运动协调能力是人体运动的基本运动能力之一,然而,长期以来,这一能力的判定以理论定性研究和训练方法为主,便捷性评判模型相对不足,对大学生群体的测评缺乏一致性的结论。本研究提出的这5 项指标主要是基于一种教学便捷的角度,虽然预测效率相对较高,但还需实践的不断验证。

参考文献

[ 1 ]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2 ] 董德龙,刘文明,SEAMUS Kelly.归属、规模、规制:对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认识——一种学科方向探究[ J ]. 体育科学,2015(3).

[ 3 ] 从湖平. 体育统计[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