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加鞭 奔驰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沿——访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彭雪花校长

  • 投稿韩东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29次
  • 评分4
  • 99
  • 0

本刊记者 徐靖程

记者:学校能够作为“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术交流暨技术发展展示大会”的承办单位,一定是有原因的,对吗?

彭雪花:是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按照“国有联办、委托管理、自主办学”的政策于2000年春天合作创办的一所从小学到高中12年一贯制的现代化公立学校。

十多年来,在北师大领导和专家教授的关怀指导下,在市区两级政府和领导的鼎力扶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下,学校秉承“个性化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高层次认识引领、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水平率先践行的人才培养之路,实现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全面创新,学校办学的优质性、独特性、品牌性日渐凸显。目前,学校在校学生总数4065名,共93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工322名,专任教师277名,名师荟萃。中学部截至现在,已输送出11届初中毕业生和8届高中毕业生,向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团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桃李满天下,遍及海内外。14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等50余项桂冠。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估组专家誉为“一所让政府放心、家长认可、学生热爱、教师向往、同行尊重的现代化学校。”

当下,我校是南山区具备三个“唯一”的学校:唯一的公办合作学校,唯一的12年一贯制学校,唯一的初高中在同一个校园的学校。学校着力将三个“唯一”的特点转化成唯一巨大的优势和正能量,使得学校不仅地处南山,更要强在南山,靓在南山,在区域内奏响北师大南山附校的时代强音!

记者:在“个性化素质教育”办学理念的引导下,学校以“抢占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国际化人才培养”三个“制高点” 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战略,切实推进优质教育、品牌教育、服务教育。那么在您看来,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彭雪花: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新技术之一,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

我们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引领和支撑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来谋篇布局,因为教育信息化是变革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方式上,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互动式转变,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逐渐成为现实;在教学资源上,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共享范围,大大提升学习效果和教育投入效率;在教育管理上,通过构建教学、管理、科研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精准。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们卓有成效地推进优质教育、品牌教育、服务教育。

记 者: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关键是什么?现阶段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有何困惑或问题吗?彭雪花:我们认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关键有以下三点。

1.转变教师观念,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转变观念比转变方式更重要,也更困难。目前,我校已于2013年11月经南山区教育局选报,成为粤教云实验学校。2014年3月,我校通过申报加入了南山区泛在学习实验学校,开展泛在学习研究。希望借此推动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层次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2.注重数字办公的实效性、便捷性

尊重一线教师的应用需求,在基本实现办公无纸化的绿色理念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提高速度,以APP这一形式,建立办公应用资源池,实现Web和移动相结合。

3.加大教师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要落实到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一线教师理念的转变,课堂教学的创新,都离不开校本培训活动的有效开展。最近,我校成立了未来学习小组,希望能以点带面,并通过我校教师自己编写校本培训教材,注重实效性,提升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

目前,我校高中部通过试点,利用虚拟化技术架设了我校的私有云,包括服务器存储的虚拟化管理、公共阅读的建设、云桌面的体验等。在云环境基础上,我们不断扩展应用,利用云环境的稳定性、便捷性及易管理性,实现平台的Web版和移动版相结合,设置我校的APP资源池,按需推送资源,实现数字办公、教育教学及德育的流程化管理,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

2013年下半年,我校开始在部分班级开展电子书包进课堂试验,形成以资源存储(云盘系统)—备课(电子教材和云盘资源融合)—上课(个性化教学工具辅助)—课外学习(微课程)的云课堂体系,形成我校泛在学习的新模式。

同时,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我们也有些困惑,如新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常态化,如何转变教师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及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度的把握等方面。

记者:据了解,学校中学部有一个“公民教育养成模式”,很有特色,有哪些主要内容?

彭雪花:我校中学部公民养成教育工作的特色是:建构12年一贯制的分段递进、有机衔接的德育目标体系和内容序列,开发和建设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公民知识教育学校课程,建立公民养成教育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体系,形成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的联动机制,尝试公民综合素质的有效评价,养成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其公民素养。本学年里,德育工作以“责任教育”为主题,创新载体,狠抓落实,注重养成。

记者: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彭雪花:2011年,我们组织抽调人马,在调研、总结、思考、展望的基础上,精心研制出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总结了学校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剖析了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反思了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明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做了详尽的年度分解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将学校建设和发展成为教育体制创新的窗口学校;集九年义务教育、优质高中教育于一体的区域现代化示范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良、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学校;与国内外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存有广泛交流协作的开放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