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教育应用且行且思

  • 投稿悠理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84次
  • 评分4
  • 33
  • 0

李 艳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又面临一场新的革命。本文在大数据背景下,对大数据两个重要方面即数据分析和数据开放分别进行了思考与教育应用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实际对未来教师研修数据的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以及构建区域TOP10慕课联盟进行了展望,旨在对大数据教育应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同仁把握时代机遇,共同学习、研究、应用大数据,为教育发展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数据;数据分析;数据开放;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4-0030-03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领域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又强势来袭。大数据即一般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海量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研究者称,未来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时代。各行各业都已经意识到,谁能率先实现大数据,谁对大数据的挖掘更为深刻,谁就将抢占未来先机。

有人也许会问,数据由来已久,人类社会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如今早已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为什么近年来会一下子变得如此火爆?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天第一次有成熟的技术能够允许我们不但有效地存储和管理这样海量的数据,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有技术能够有效地把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产生洞察力,进一步推动生产力。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在教育领域,大数据也必然会成为世界顶尖教育研究者竞相争夺的前沿阵地。当跟踪每一个人的数据成为可能,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借由大数据走进每一位学生的真实世界,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梦想也许会在大数据时代迎来实质性的进展,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当所有人都雀跃而又紧张地期待着大数据给自己带来的冲击之时,我们更有必要思考: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什么?如何通过大数据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正读懂我们的学生?以下笔者将从大数据的两个重要应用进行思考,以抛砖引玉。

大数据时代之数据分析

大数据时代,信息共享、交流互动不再是最迫切的需求,数据的分析与整合才是最大的挑战。其实早在1969年,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便利用计算机对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男性顾客在购买婴儿尿布时,常常会顺便“搭配”几瓶啤酒来犒劳自己,于是有了将啤酒与尿布捆绑销售的促销手段。如今,这一“啤酒+尿布”的数据分析成果,已成为科学家通俗解释“大数据”技术的经典案例。

而在互联网行业中,大数据更是为电商、广告商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雅虎于2008年初便开始启用大数据技术,每天分析超过200PB的数据,使得雅虎的服务变得更人性化、更贴近用户。它与雅虎IT系统的方方面面进行协作,包括搜索、广告、用户体验和欺诈发现等。AOL也设立了300节点的服务器集群,将其下属系列网站每天500TB的用户浏览信息收集起来,分析和预测这些用户的行为,以便有针对性地为每个月1.8亿独立用户进行个性化广告服务。

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应用,可能会成为未来颠覆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推动力。比如,亚马逊公司现在通过大数据运算来替代专业书评人员推荐书籍,金融行业通过大数据来鉴别个人的信用风险,快递领域通过大数据来确定行驶路线以减少等候时间,商场则通过大数据发现产品之间的关联……大数据时代,一切都存在可能,而这一切的改变我们也正在体验之中。

联想到教育领域,近期上海高校的教改也开始“听数据说话”。一段时间不刷“一卡通”,学院会接到某学生可能不在校的预警报告;学生饭卡消费低于一定数额,该生可能会进入学校的贫困生预警系统,收到是否需要援助的信息提示;通过采集图书馆的借阅、门禁系统等信息,就可以分析学校师生进入图书馆的高峰时间、阅读偏好,进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有研究者近期也勾画出“大数据课堂的雏形”——传统的课堂中,一位教师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教授、解答、监督。而当大数据时代,每位学生都拥有了课程终端,利用信息化工具就能够仔细“聆听”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跟进策略。比如,每位学生在每个环节所花的学习时间,他点击不同故事的顺序是怎样的,他在不同任务中作出的选择,他在各种选择中是否犹豫……这些数据汇总在一起,将作为实证提示我们:哪些环节需要调整,哪些素材更受学生欢迎,哪些地方学生想法和外在表现并不一致,这样充满数据的教研过程,无疑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大数据时代之数据开放

开放,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一股不折不扣的浩荡风潮。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倡导下,2011年9月20日,美国、巴西、英国、挪威、墨西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非这8个国家宣布成立“开放政府联盟”(OGP),并发布了《开放政府宣言》,许下四大承诺:一是财政透明,二是信息自由,三是财产公开,四是公民参与。这将引领开放数据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化。

政府需要数据开放,教育也同样渴求。今年暑假,上海大学4400多名大一学生完成了“专业分流”。为了帮助学生理性选择专业,校方在学校内部网站上公布了以前从未公布的许多和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相关的数据,主动向学生“晒出各个学院的家底”。有了这些“内部信息”作为参考,学生将清楚地知道各专业的办学情况以及就业市场的风向标。

由教育中的数据开放,笔者还联想到教育中的开放课程。开放课程最早起源于英国,特别是始于2006年的英国的“开放学习”计划。随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网页掀起了互联网上开放学习的热潮。世界各大名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麻省理工学院等都相继公开课程于网站。在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网站上都能搜索到这些课程。正如比尔?盖茨所称,“五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所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

的确,当时间被碎片化,“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2012年在美国顶尖大学迅速发展起来。你可能只需20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就可以听完一堂世界一流大学的课。国内北大、清华、交大、复旦也在今年宣布加入慕课平台。如今“慕课”已由高等教育影响到基础教育。2013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与全国20所顶尖高中共同发起C20慕课联盟,旨在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发高质量的在线课程,为全社会共享。有学者分析,开放教育和开放资源具有蓬勃发展的潜力和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公开课资源将不仅仅包含课程本身,而更加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公开课发展成为社会化的学习平台,使学习者不仅成为资源的使用者,还成为资源的创造者,实现进一步的社会化学习。

随着开放学习的普及,教师不再基于课堂上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学生的学习偏好、难点以及共同点等,而是通过分析、整合学生网上学习行为的数据得到学习过程中的规律,来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到那时的教育研究,可能就是大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提炼、整合,也就是大数据时代的真正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应用展望

从数据分析与数据开放中,我们可以畅想大数据教育应用的场景。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我们在区域层面可以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思考与改进教学。

(一)教师研修数据的分析

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一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以往我们只能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如论文发表、教学比赛的结果,来评判其发展水平。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位教师备课、上课、团队研讨、网络研修、教学反思、教研成果都会在各类终端上留下数据碎片,当这些数据碎片被采集汇总,我们就能对教师发展轨迹做出过程性评估,同时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向也会在数据整合分析后为每位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二)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

在“电子书包”智慧课堂中,以平板电脑为载体,收录课本内容和课后习题,对学生上课浏览习惯、师生互动交流时间、做题习惯、计算能力和速度、作业质量等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在课前、课中、课后、考前、考后,为学生提供适合其本人综合素质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从而帮助教师找到教学侧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同样,学生日常在校园里的行为模式,也可以通过“智慧一卡通”采集学校各实验室、拓展研究室、图书馆、体育馆以及进出校园等门禁系统信息,当这些数据被整合、挖掘和分析时,学习者的行为模式则会得以揭示。大数据的到来,使得教育研究领域能够藉由前沿技术的发展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跟踪每一位学习者的数据不再困难,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细致的个性化教育。

(三)构建区域TOP10慕课联盟

慕课来了!它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冲击着我们的教育。有人说,慕课正在拆掉学校的围墙,使得优质化的教育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这样又大大推动了教育均衡和公平!让“择校热”降降温,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到好的学校。为了早日实现这一梦想,区域层面不妨借鉴高校慕课以及全国C20慕课联盟的做法,努力构建区域TOP10慕课联盟,即汇集区域优秀的十所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把名师课堂放在网上为社会共享。通过慕课,优秀的课程资源由学生自主选择,这就使得优质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均衡成为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有了优秀的师资保障,家长就不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让孩子“挤进”好学校,同时请家教的意义也就不大了,一些教育问题也因此得到缓解。

综上,从孔子时代的竹简流传到蔡伦的造纸术,再到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每一次技术的革命都革新了教育。同样,今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又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在此,笔者希望更多的教育同仁学习、研究、应用大数据,把握竞争中的主动权,为推动教育转型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