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等十篇

  • 投稿笨笨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46次
  • 评分4
  • 47
  • 0

我国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

《意见》指出, 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原则是,覆盖贫困地区,聚焦薄弱学校。主要面向农村, 立足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得将教育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坚持勤俭办学,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杜绝超标准建设。加强省级统筹,分步逐校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中央、省级财政投入资金;地市和县级人民政府以校为单位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确保按期完成任务。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范围和主要目标是,以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为主,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兼顾其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贫困地区。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 0 人; 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小学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1.8%以下。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联网试运行

近日,教育部有关部门发出通知,部署各地从2014年1月10日起,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全国学籍系统”)试运行办理跨省转学等日常学籍管理业务,省内转学也应按此办理。学生转学仅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均在网上进行,这将极大方便学生和家长。

在各地共同努力下,全国学籍系统已经在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署完毕,学生信息入库工作进入收官阶段,除对接省份外已实现全国联网,待学生核心数据与公安部身份证管理系统比对工作完成后,教育部即为学生配发全国统一的正式学籍号。在此之前全国学籍系统联网试运行,已为学生分配了临时学籍号(贵州学生已获正式学籍号)。使用正式或临时学籍号均可办理跨省转学等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通知明确了跨省转学的流程和办法,并要求将其他各类学籍变动也应纳入全国学籍系统管理。对于使用自建系统和全国学籍系统对接的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陕西、辽宁(仅高中)、湖北(仅高中),通知要求尽快完成跨省转学功能的对接,实现全国跨省转学操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实现全国跨省转学操作的省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公开向社会作出说明并明确承诺的时间。

(摘编自教育部门户网站)

北京:2013年开发数字化名师高中课程2000节

近日,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北京市积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2013年, 北京市教委不断丰富和深化教育服务内容:一是提供无处不在的学习通道;二是提供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了以“用户参与和个性化应用”为核心的交互式网络虚拟学习社区;三是提供丰富、多元、精品的数字化名师课程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2013年开发模块化高中课程2000节,完成20%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约2500节)的更新;四是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定期开展网络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中高考考前专题辅导,学校风采展示活动,网上家长学院等活动,全方位开放;五是提供学法指导、育儿指导信息推送服务。

(摘编自人民网)

北京东城:未来两年将实现中小学校WiFi全覆盖

北京市东城未来两年将为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等教育单位铺设WiFi网络,利用建成的优质课程资源库,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调用资源库内的教育课件,而学生则可以随时调看资源库内各校、各学科的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更广阔的覆盖。

近年来,东城区已经建成了万兆骨干光纤高速城域网,实现了中小学校百兆或千兆光纤与城域网联通,所有教室都安置多媒体展示设备。同时,全区所有师生都有实名制的个人网络空间,在优质课程资源上分享着东城区中小学精品常态同步课堂实录2千余节,初三、高三年级名师系列辅导课程162节,特级教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课程634节,全部初、高中化学、物理数字仿真实验378个。

未来两年,东城区将在区内所有的中小学校铺设免费使用的WiFi网络,将为师生带来更大便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网上课程,进行远程学习,利用学籍号通过资源库直接下载课程视频资源、PPT课件,享受不同特色名师的优秀课程。

(摘编自北京日报)

贵阳学生共享“北京数字学校”

相关链接

“北京数字学校”是北京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探索建立的一种首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新模式。共开发14000多节多媒体课程资源,内容涵盖从小学到普通高中学校所有学科的课程,均由北京市教育名师任教。

近日,贵阳市教育局与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贵阳市中小学师生共享北京数字化优质教育服务”启动仪式。旨在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快速提升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贵阳市中小学师生将共享北京数字化优质教育服务。

据了解,合作初期,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为贵阳市中小学师生免费提供4000个账号。据贵阳市教育局初步规划和构想,下一步待条件成熟,将与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度洽谈,签订升级版合作协议,向贵阳市乡镇中小学8万多名学生推广,使全市县以下中小学率先、优先享受北京市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优质发展。同时将加强探索使北京市优质源本土化、接贵阳市地气的方法和途径,积极搭建网络平台,促成北京市专家名师与贵阳市中小学教师对话、沟通,促进贵阳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水平提升,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异,促进中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摘编自贵州都市报)

CERNET建成我国第一个100G主干网

一部2G容量的资料用10G网络下载,约需16秒,用100G网络下载,仅需不足0.2秒……“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主干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升级扩容工程”近日在清华大学通过验收,标志着中国第一个100G主干网诞生,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100G学术网络,为下一代互联网及未来网络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的传输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无论是教育科研,还是经济生活,对互联网的带宽要求越来越高,对高速网络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扩展扩容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高速光传输网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座城市,全长21732.4千米,形成了为2000多所高校提供千兆以上高速接入的能力,其中500所高校的接入能力达到万兆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升级扩容后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主干网还建成了覆盖全国54个重点学科点的分布式重点学科信息服务系统,为中国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吴建平教授说,第一个100G主干网的建成,不仅从网络容量和带宽,也从网络安全和管理上上了一个大台阶,为中国高校教学、科研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使中国教育信息化重要基础设施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IBM:未来5年的5大预测

近日,IBM公布了最新的未来 5年 5 大预测。这些预测均基于一个事实:机器正变得越来越智慧,越来越紧凑。机器会努力去了解人,分析理由,并以越来越自然和个性化的方式参与进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以及适应性学习将为这些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当然,IBM 也认为,这些创新均会引发隐私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尽管这些技术都会有适当的安全及隐私保障。

1. 更智慧的教室

IBM 认为未来的教室将会赋予教育者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工具,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安排。未来教师会利用电子学习平台的测试成绩、出勤情况、学生行为等“纵向数据”来了解学生。通过云平台提供的复杂分析帮助教师判断哪一位学生存在风险,学习障碍是什么,还可以提供帮助学生的手段。

2.更智慧的商店

IBM 认为未来本地的零售店将会击败网上商店。零售商将利用商店的即时性及与客户的地理接近便利来打造出网店无法复制的体验。创新性将把 Web 的威力带到买家能触及的地方。零售商将会利用Watson之类的人工智能来经营,Web能武装售货员的大脑,而增强现实则可以为商品陈列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3.更智慧的医疗

IBM 预计在 5 年内医生将会通过将病人的 DNA 与治疗结果关联来帮助恢复健康。计算机将帮助医生理解肿瘤对病人的影响至 DNA 的水平,找出对付癌症最有效的药物,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更智慧的安全

IBM 设想未来会有受训的数字卫士专门保护受委托的人和东西。该数字卫士会通过背景、环境及历史数据分析来验证用户在不同设备上的身份,了解用户习惯,并对超出常规的行为做出推断,甚至还有可能检测出某人身份被盗的情况。

5.更智慧的城市

IBM认为未来的城市将会帮助居民更好地生活。在高速的城镇化率下,唯有自动化才能进行城市管理,通过学习城市居民的需求、喜好、所作所为以及迁徙,智慧城市将可以实时理解数十亿事件的发生。

(摘编自科技日报)

调查数据首次披露:新课改十年教科书作用明显

日前,在由北京市社科联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以“教科书: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核心文本”为主题的首都教育论坛上,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教科书调查数据首次披露。

主持调查的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石鸥介绍,此次共调查教材192套,占2001年以来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86.88%;调查覆盖全国24个省390个县区,被调查学生近30万人,教师1万多人。数据显示,在满分均为100分的“尺度”下,教材在关注学生学会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生获得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都获得了高度评价。专家指出,新课程教材建设已经显示出教材多样化制度的极大优越性。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上海虹口区:18所学校“电子书包”试验渐入佳境

由上海虹口区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与上海市合作的教育部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区项目——《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的试验》经过三年实践,已有18所“电子书包”试点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科学、地理等10门学科开展试验,覆盖幼、小、初、高各个学段,提供师生统一完整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高了现有教学的有效性。

虹口区为试点学校、试点年级的学生配备了上网本、平板电脑、点阵笔等作为电子书包项目的终端设备,并为试验的学校配备了电子白板等相应的数字硬件装置,提供了相关的应用指导服务、配套资源内容和应用软件。

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认为,“电子书包”从顶层设计的架构到系统开发的深入以及学校试验实践,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找到了信息技术助推教育变革的课堂方法和途径,创设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环境,并在数字资源的智能推送方面做了新的尝试。用上电子书包后,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转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课前备学;家长则从担心质疑到鼓励支持。

(摘编自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微言说】

@浙江施建国:“棱镜门”事件透射的信息是互联网越来越像一座监控室,数字技术从工具逐渐变成实现生活的核心之一。数据不是一般的物质,它的价值不会随着使用而减少,而是可以不断地被处理和再利用。在个人眼中,数据是隐私;在企业眼中,数据是财富,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国家眼中,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苗逢春-UNESCO_ICT:开放教育资源,一场互联网催生的课程教材民主革命。教材和数字资源的开放版权突破了出版巨头对教材开发出版的垄断,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再开发、再重组、再传播的法律壁垒,赋予师生用户群再应用、再定位、再分享教材和学材的民主权力,互联网催化了自下而上的课程变革、资源创新和反向课程引领。

@焦建利:微课的热潮,除了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所提供的功能日渐强大,价格越发低廉的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与日俱增的网络覆盖面和带宽加大,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微”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调查,“微”更加适应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模式。

@朱永新: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永远会做梦的人。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才能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摘编自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