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复习课中的运用

  • 投稿霸霸
  • 更新时间2016-04-17
  • 阅读量914次
  • 评分4
  • 43
  • 0
  摘 要: 作者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复习课程中的应用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与自己的自身经验总结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措施,其中包括根据课程内容来合理化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效率、科学应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和复习语法,以及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来加强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等,以期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中英语 英语复习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的教育学研究者提出的,我们可以将被应用于教学领域的思维导图理解为心智图。简单解释,思维导图是以某个知识重点为中心点,而后朝向周围呈放射状的链条图,并且其中所辐射到的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独立与相互关联的关系。在高中英语课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入思维导图的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成像功能,通过整合一些简单的词汇和语句,将原本抽象和晦涩的知识信息转换成为逻辑性较强的直观图像,让学生正面了解自己所应当掌握的学习与复习要点。经过教学实践结果可知,思维导图能够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记忆能力与学习效率,并从很大程度上降低英语课程的学习难度。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复习课中的应用方法 
  (一)根据课程内容来合理化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效率。 
  单词是高中英语课程中最基础的一项组成内容,同样是令教育者感到比较头疼的教学任务,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效率,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词汇量,是高中教育者需首要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更快速记住英语单词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展开英语单词复习课程时,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将单词联想为一幅幅图画,结合自己已知的事件经验展开联想式记忆,并引导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着手将存在内在联系的单词串联到一起,引发连锁效应来提高记忆效率。例如在记忆“traffic”这一单词时,教育者就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加深记忆,通过对“traffic”的概念展开联想,让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着手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除此之外,针对那些在结构上有相同特点的单词来说,教育者可以从单词本身的前缀与后缀着手展开发散性思维教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找到“re-/dis-/en-/under-/un-/-er/-or/-ee/-ing”等诸如此类带有前缀与后缀的词汇,如果能够再搭配相应的思维导图,那么就可以很好地达到提高学生记忆效率的教学目的。 
  (二)科学应用思维导图梳理和复习语法。 
  在高中英语课堂里,英语语法是专门针对英语语言规则所做出的知识总结,其学习内容显得比较枯燥和晦涩难懂。教育者在针对语法课程进行复习时,应当科学化运用思维导图让原本深奥和抽象的语法知识变得更形象和生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和透彻地理解各个语法点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让他们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图形。 
  例如在复习有关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时,教育者就可以将定语从句作为复习主题,同时将关系副词、关系代词、that,which及whom作为发散线路,从多个角度告诉学生在指人条件下该用什么、在指物条件下该用什么,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当应用关系副词等。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定语从句的学习重点,进而帮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 
  (三)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加强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 
  阅读课程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很多教育者在教授阅读理解课程时都会或多或少地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且机械地接受教育者传授给自己的知识,从而导致他们所获取的信息内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归根结底,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并没有对阅读内容的真正含义进行理解,严重缺乏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再加上课堂教学方法的落后,学生难以同阅读材料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交流状态,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育者在日后的英语阅读课程[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网进行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中应当适当性地引入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喜好设计导图内容,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同时增强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语篇所要表达出来的真正涵义。图3为记叙文篇章的结构思维导图,教育者应当在授课过程中全面体现记叙文所应具备的“六要素”。 
  参考文献: 
  [1]王新阳.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片),2012,(5):32-38. 
  [2]东尼·博赞著.周作宇,张学文,译.思维导图:唤醒创造天才的10种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