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与使用高校课程学习指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 投稿粉红
  • 更新时间2017-10-29
  • 阅读量386次
  • 评分4
  • 23
  • 0
  [摘 要]高校正在進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时代,教育教学环节中还有很多文章可做。编写一份专门提供给学生学习的要素齐全、功能完备、以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为核心、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课程学习指引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文章分析了课程学习指引的含义、主要内容与特点,编写和使用课程学习指引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迫切性。 
  [关键词]课程学习指引;建构学习主义理论;课程纲要;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129-03 
  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推行的背景下,高校持续不懈地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从专任教师的角度发现,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堂教学,再到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过程,要实现学习效果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中间还有很多环节可以大做文章、做好文章。笔者根据在高校教坛耕耘近20载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将“课程学习指引”作为抓手来完善教与学的办法,在实践中获得了显著效果。 
  一、课程学习指引的含义、主要内容与特点 
  课程学习指引是指专任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精通课程内容与最新教育教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与个性特点,根据教师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与经验总结后,所编写的一份提供给学生进行课程全面学习的指导书。 
  课程学习指引的主要内容:第一,课程和教师的基本信息,如课程名称、编号和学分,教师的办公室地点、电话号码、邮箱、答疑时间与地点等。第二,课程的学习信息,如学习课程的先决条件、课程的描述、课程的学习目标。第三,教学计划与主要的教学方式,如教师每一次课的主要内容、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等。第四,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如学生的每一章节的预习要求、所需阅读的文献资料、所需要提前思考准备的问题与材料、课后的复习和学习扩展方向与内容等。第五,考核方式与主要评价标准,如要求学生应该完成的阅读、作业、测验、案例分析、测验的形式、主要得分与扣分的标准等。第六,学生成绩获得,如明确学生成绩的构成、给分或扣分的项目与依据、有无奖励或惩罚等。第七,课程管理的细则,如上交作业的时间与方式,课代表的职责和联系方式等。第八,教师的承诺与期待,如教师将如何回复学生问题,期待学生如何学习、达到哪一程度等。 
  课程学习指引与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程作业等传统既有的教学相关文件或资料既有密切联系又互不相同。它的特点体现在与其他主要教学文件的不同之中:第一,学习指引的使用对象是学生。虽然学习指引的编写者是教师,但是其使用者是学生。目前,除了作业布置和一些课外资料以外,鲜有编写给学生的有关课程学习的资料,课程学习指引是第一份全面的完全是编写给学生的学习资料。为了让学习指引更加容易获得接受,教师可以使用第二人称编写,这样就如同教师在面对面地跟学生们娓娓道来:“为了更好地获得学习效果,你需要预习……”“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讨论案例,你需要提前准备你的问题解答和提一个我没有提及的新问题”“这一章的内容结束了,你需要画出这张内容的思维导图,以便于你复习和接受我下一节课的检查”等类似的表达,这样将使新生代大学生倍感亲切。这种亲切感将拉近师生的距离,实现教学教育的情感目标,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和学习。 
  第二,学习指引不同于课程大纲或授课教案,它是教师在课程大纲的约束下,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后的成果表现之一。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和过程,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深入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特点和时代的教学理念,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关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而学习指引是教师精心进行系统教学设计后的成果表现之一,其内容突出了课程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层次性、多元化和计划性,在学生学习之前就告知他们教与学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承诺与期待、成绩获得的条件与评价标准等。有了这样一份课程学习指引,学生如同拿到了一份集合了学习地图、计划书、责任书、合同书和学习评价标准等的综合文件,非常方便他们开启课程的学习旅程。而授课教案是教师整个授课过程的教学设计与方案,其使用者主要是教师自己,或者是一份应对教学主管部门检查的资料,它与学习指引有内容上的重叠,但是使用对象完全不同,目的也不尽相同。 
  二、编写和使用课程学习指引的理论必要性 
  (一)建构学习主义理论与课程学习指引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源自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1]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知识的建构性和认知主体的主动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流理论,对高等教育改革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2]建构学习理论为高校强调“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特别是树立了“问题解决是学习、思考和发展的核心”等重要的教学理念。而学习指引是教师整体教学设计的综合体现,是将教师多年的经验进行总结的结果,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建构意义的过程。特别是在互联网和强调创新发展的时代,学习指引是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的总体设计,它既体现教师的总体教育教学水平,又如自我学习的指明灯和实践手册。 
  (二)大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探索精神和学习与实践的能力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代的鲁迅先生认为:“教育是要立人。”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教育研究报告称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家斯金纳则用更加简洁且极富哲理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内涵,他认为:“教育就是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那么,所谓“剩下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和精髓,就是“独立的人格、探索的精神、学习的能力、践行的能力”。[3]在提供给学生的教育中,课程学习与教育是比重最大、最核心的一块,更加需要在这一领域中给予学生独立人格、探索精神和学习与践行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过程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学习理论。他认为经验即“做与经受”,就是生命在生存环境中的连续不断的探求,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此,他把学习视为经验,视为一种探求,是生命的自然发展过程。他说:“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的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景开始的。”他强调说:“当儿童连续不断地从事任何一种不受压抑的活动时,当他们在忙碌时,他们几乎总是幸福的、高兴的,成人也是这样。”人的生命过程就是这样,“从做中学,在做中成长,学习着、探求着、经历着、生活着”。[4]因此,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学校教育需要加强运用学习者自然发展的种种方法,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正确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做中学”、“在干中学”,并从中去感受学习和成长的各种滋味。特别是在我国,在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习者们更加需要加强其在“做中学”、在“干中学”。而经济学理论也证明了在“做中学”、在“干中学”的边际成本将不断降低,收益不断增加,是一种很理想的学习方式。 
  (四)自我学习的过程需要明确的规则和科学的做法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学习就是一个管理过程。学习管理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而讲管理就需要有目标、规则、方法、过程和绩效评价与评定结果等。具体到一个行为者来说,要想获得最后的良好绩效,就必须有明确的规则、路径指引和管理办法。很多学生为什么能够很快上手玩游戏,原因就是游戏的规则是清晰而且严格的,玩法是具体而易懂的,而这些都是在游戏前就设计好了的。如果要让课程学习像游戏一样吸引学生,激励学生,那么,老师就应该给其提出明确的学习方向、目标、路径、工具、方法、关键节点的指示、学习绩效评估的标准、奖惩的条例、责任的分担和实施中的注意事项等。只有实现课程学习规则的明确,行为者实施起来才能够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不再陷入迷茫或无所事事当中。而据笔者的观察,大学中很多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不知道怎么学。他们迫切需要教师将他们扶上马,送一程,而课程学习指引就起到了这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编写和使用课程学习指引的现实迫切性 
  (一)高校的教育变革与发展需要更加务实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抓手来支撑 
  随着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始形成,并进入普及阶段。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和做法正在得到广泛推行。第二,知识从以继承为主转向以创新为主。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在朝着探究式学习、实践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方向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三,学习以训练标准化的共性为主转向以培养多样化的个性为主。 
  要适应上述教育变革与发展,就需要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引,因此,一份内容全面、资料翔实、规则明确而具体的高水平课程学习指引是必不可少的。 
  (二)课堂教学迫切需要一份学生学习指引来补充和提高质量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基本形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共识。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总体介绍、讲解、讨论和强化四个部分。在每一堂课中,教师讲解的部分开始变得精炼,减少了长篇大论的灌输,留给学生讨论和发言的机会增多,课后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增多。因而要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前有准备,课中能够有备而来并提高讨论与发言质量,课后能够自觉进行复习,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任务布置。这种引导与任务布置当然可以是随时的、零散的,但是如果有一份系统的学习指引在学生刚接触到课程时就提供给他们,让学习明确其学习的具体任务、要求和时间安排等,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三)我国大学生迫切需要课程学习指引来引导学习 
  笔者有在一本、二本高校从事一线教学的多年经历,发现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绝大多数都变得很迷茫。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们基本上是被安排的,习惯了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也缺少规划和管理。因此,很多孩子到大学后就迷失了方向。家长或学校更多是抱怨孩子懒惰,不思进取,不想学习,只想玩游戏等。而据笔者的了解,绝大多数孩子是想学而不知如何学,不会学。学习指引不同于简单的任务布置,它的内容丰富、问题清晰,但是具备开放性、层次性、多元化。学习指引本身就是一份极好地教会学生如何做计划,如何提问题的学习书,就是一份教会学生做好自我学习管理和探索的范本。因此,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学习指引就更加有存在的需要和迫切性了。通过本人近十年的使用实践和不断修改完善,学习指引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越来越成为指导、约束和管理学生学习的利器。 (四)国内大学的课程大纲过于简单,需要课程学习指引来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国外大学把控教学质量和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一般做法是要求教师编写内容翔实、具体、完整的课程教学大纲。在美国,大学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都要分发给学生一份课程纲要。这份课程纲要比较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美国高校甚至将每门课程教学大纲视为师生之间的合同,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而师生之间的合同意味着共同参与。为更好地起草并执行大纲,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积累专业功底,创造学术成果,并用研究中凝练出的学术风格影响学生。而学生在大纲的引导下可找准学习方向,提高对该门课程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完成大纲规定的任务,在该门课程上争取取得好成绩。[3]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也是规定在开课之初就要给学生提供教学大纲。 
  在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也规定有教学大纲,但是课程大纲似乎更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部门检查的一种必要文件,存在着编写随意、粗糙、简单、粗略,更新缓慢,不按大纲教学,大纲不会发给学生查看等问题。[5]近年来,有教师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提出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大纲。[6]但是在实践中,教学大纲依然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对于课程大纲的认识和编写已经形成某种固化思维,较难改变。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喜欢教师为他们专门打造的学习文件。在学习了国内一些学者提出的“构建‘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大纲”后,笔者曾经将一直使用的学习指引改名为课程大纲发给学生,结果发现学生不是很买账。据了解,学生不喜欢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大纲是给教师授课用的,有种距离感,而学习指引是专门为他们所写的,显得更加親切,因此感觉更好。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3):29-31. 
  [2] 刘一鸣.中美大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和培养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62-64. 
  [3] 赖绍聪.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14-18. 
  [4] 雷珍容.“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大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9(5):81-84. 
  [5] 祝吉芳.高校课程大纲的编写与执行——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J].社会科学战线,2010(1):276-277. 
  [6] 张光.高校课程大纲的功能和要件:兼论我国大学课程大纲制度之现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