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语境视域下的写作教学改革

  • 投稿小明
  • 更新时间2017-11-08
  • 阅读量598次
  • 评分4
  • 21
  • 0
内容摘要:基于交流语境的写作教学范型提倡创生一个真实的、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在具象的世界中写作,在具体的运用中写作。这种写作教学范型,是解决目前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效率低下,走出两难困境的的唯一正确途径。

关键词:交流语境写作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着写作教学的两难:—提到写作,学生不愿写、没的写、不会写;教师不愿教、没法教、不去教。尽管教师们竭力摆脱这种困境,然而最终只能是恶性循环,在困境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写作教学的两难困境呢?导致我国写作教学的两难困境,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写作教师观念滞后、理论陈旧、方法错误使然。治标还需治本,我们必须转变写作观念、激活写作理论、更新写作知识。

我国的写作教学正在经历着三大范型的转换,即由文章写作向过程写作、交流写作的转变。这种转型是一种积极的、良性的变化,对于解决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将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传统的写作教学是以三大文体为中心的文章写作范型。这种写作教学,将文章划分为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几大板块,通过对各板块分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立意、选材、结构、遣词等所谓的各种写作能力。这种分段学习的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某种写作能力,然而,写作活动毕竟不是流水线式的产品生产,写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写作能力不是各种能力的简单集合。所以,这种写作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一直挣扎于模式,始终找不到突破。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写作教学形成了过程写作范型。这一时期认知心理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写作心理的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写作不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组织和应用,写作还涉及人的心理因素,比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认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过程中心写作范型正是在这种心理学理论背景下形成的。过程写作教学范型开始将关注结果转向过程,重点放在写作产品上,着眼于写作主体,通过关注结果来关注作者的思维过程,是写作范型的重要转变。

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写作的思维训练和写作策略的开发,重视作者的主体意识及其能动作用,重视写作过程中的分工合作。西方国家非常重视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校普遍使用。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种模式的不足和缺陷也显现出来。首先,它忽略了对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的训练。其次,它忽略了文种、体裁之间的差异。再次,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增加了师生的教和学的负担。最后,它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校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写作教学范型——交流写作教学。人们意识到写作不仅要关注结果、重视过程,写作更是一种基于真实而具体语境下的社会交流和意义建构。在交流中心范型下,新的写作观被提了出来,写作被认为是一种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这种范型注重为何写、为谁写等关于写作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写作不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读者的知识、读者的需要和文化背景对写作的内容、结构、风格和语言有着制约作用。传统写作教学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缺乏积极性、缺乏内容、风格不恰当等,与读者意识密切相关。读者意识本质上是一种交流意识。为什么写、为谁,是人们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语境因素塑造了话语的具体形式。写作教学如果忽视这些语境要素,那么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形成的所谓写作能力就会是静态的、僵化的,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写作即交流的写作观,是受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语用学的影响。语用学认为,语言学习的核心不是语符和语义,而是其语用功能。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语言符号和意义的机械识记,而在于通过语境学言语,获得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人的语言交际能力愈加重要。于是,一个关注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在具体交流活动中学语言的“交流写作法”出现了。交流写作是一种读者导向、交流驱动、语境生成的写作。在这种写作观支配下,作者因为有了直接或潜在的交流对象,有了交流语境要素的参与,就可以选择并创生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写作的内容、素材、体裁、结构、语言等,因为这个交流语境不断孕育生成。这样的写作,对作者来说,是真实的、具体的、有动力、有意义的。这样的写作需要学生基于真实、具体的语境,运用真实的语言能力去完成,当然他们获得的也是真正的写作技能。

交流是写作的本质。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现实的或拟实的写作任务场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和交流。所谓“交流语境写作”,是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与显在或潜在读者围绕某个话题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这种写作必须针对特定的读者、环境,为实现特定的语言目的,根据生活、工作、学习和心理的现实需要。例如,举办一次“马拉松比赛”的活动,可以社会交往的形式组织设计四次写作练习:活动前,拟写通告;然后给各有关方面拟写通知;在活动过程中有现场录音、录像和笔记;活动结束后,整理材料撰写新闻报道,以便开展对外宣传。以上四个写作练习,每一个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功能,明确的读者,一个相对固定的话题,和特定的写作风格。我们相信这样的写作是真实的,因为它有具体语境,具体对象,具体体式和具体的功能。

因此,写作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将写作置于真实的交流语境之中。在教师的课堂写作教学中,关键要模拟出交流任务场景,也就是要形成“具有具体的交流语境要素的写作任务”——即写作话题、作者的身份、读者以及写作目的等交流要素的明确化、具体化,这才是“真实写作”的真正含义。

这种基于交流语境的写作范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我们基于写作交流语境理论去设计作文课程,整个的传统写作理论体系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写作课程与教学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如写作动机缺失、内容匮乏、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等都可能迎刃而解。

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写作教学早就形成了交流语境范型。例如,以下是他们的中小学的作文命题:

1.为到某地旅游的外地游客制作一张旅游指南。集中表现某地的风土人情,并包含一些有关文化历史古迹的照片。

2.就校园周边娱乐业过多、环境脏乱等问题,给教育主管部门写一封信,要求还学校一片净土。

可以看出,上面的作文命题写作对象具体、目的明确、体裁清楚,是典型的基于交流语境的写作题目。题目中看似有诸多限制,但这些限制却是重要的写作资源,是写作动机、内容和表达的产生的来源和依据。这样的作文题目比一个大而空、没任何限制的题目更好写。

相比之下,我们传统的作文题目,如“我的×××”、“我最难忘的事”、“我最敬佩的人”,这些题目的读者是模糊的,目的是缺失的,实际功用是没有的。这样的写作除非有经验的同学自己去设定一种情景,让这种情景来唤醒自己的写作欲望,否则只能去编排,于是产生了“虚假写作”现象。

现在我们的一部分写作教师逐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写作教学中经常会设计写作任务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特定的交流语境中自由地写作了。例如在人物肖像描写的写作教学中,一些教师这样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描写本班的一位同学,在课堂上现场读出来,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

这是一个典型的交流语境型的写作课堂设计。由于有了非常明确具体的对象、目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绝大多数学生都准确地把握住了对象的特征,描写得栩栩如生,结果大家都猜对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真正地感受到真实交流语境写作的无限魅力。

我们传统的人物描写教学,通常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性的、技能性的、模型化的描写练习。写人物,可以写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等;写肖像又可以写脸形、眼睛、鼻子、头发、耳朵、衣着等。可是文本不同,其交流语境也不尽相同,一般就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一一描画出来。我们写什么、怎么写等,应该由交流语境决定的。

综上,基于交流语境的写作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这种写作教学范型提倡创生一个真实的、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在具象的世界中写作,在实际的运用中写作。可以说,这是培养学生具有真正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正确途径。交流语境写作范型是当下互联网+时代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走出两难困境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写作课程范式研究》荣维东学科教育·语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2.《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耿红卫张丽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2期

3.《浅谈交际语境写作理论下的语文写作教学》诺王永《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7期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