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智慧而美丽

  • 投稿xmen
  • 更新时间2016-08-21
  • 阅读量318次
  • 评分4
  • 32
  • 0
 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是对老师权威的挑战,也是对教师思维与理念的挑战。由“讲”中心到“学”中心的变化,需要教师在“鱼(知识)+渔(方法)”的传统教学与学习中向“鱼(学会)+渔(会学)+欲(想学、乐学)”的高效课堂学习转化,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启迪智慧,点化生命。但学期内所听40多节课让我深思。 
  一、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新课标对文学常识的处理是淡化的,要求了解即可。但老师们在课堂中不遗余力,从姓名到年代,从字号到经历,从作品到出生年月等,没有取舍,一概而论。这种教法的最终结果是学生一无所获。有的学生对作者的“字”读都成问题,又何谈记忆。因此,建议在文学常识教学中要大胆取舍,只抓重点。如《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叶圣陶。参考及辅导用书介绍为:“叶圣陶(1894~1988)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名邵钧,江苏苏州人。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曾发表童话集《稻草人》和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和开明书店编辑。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面对这么长的作者介绍,学生读完基本一无所知。老师教给学生认识作者的方法:姓名+朝代+评价+成就,让学生筛选出需要的知识点,提炼概括体会创新的乐趣。我们把叶圣陶的介绍简化为:现代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出版家,童话《稻草人》、小说《倪焕之》等。学生有了方法可以创新出很多记忆作者小窍门,自然是乐在其中。同理,对待概括段落,描写人物等可先示范提炼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去做,可谓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二、课堂教学宁静致远 
  宁静,就是安宁和平静,沉下心来,自个儿静悄悄地学,静悄悄地思。需要倾听和思考中的心理宁静,需要判断、推理、比较、分析时思维宁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只有环境宁静,心灵宁静,思维宁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学得深刻、学得海阔天空。 
  1.提示要求一次到位 
  独学时课堂要宁静,因此刻学生的思维进入高速运转状态,老师不停说一些干扰学生学习的正确废话(可说不可说或根本不需要说的话)。如“书写要整齐”“看清题目要求”“请大家认真阅读温馨提示”……好心的老师担心学生出现问题,殊不知这样的提示打乱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静心看书、思考、做题等。久之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形成,养成三心二意的不良习惯。怎样杜绝这种现象呢?(1)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悄悄告诉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2)提前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次提示到位;(3)相信学生,让学生读题,发现关键词,总结应该注意的事项等;(4)观察学生学习状态,悄悄查看学习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做好课上“续备”,即“二次备课”。 
  好的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平台,引导学生主动“自找水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应全力保护、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不轻易打断、干扰学生思维,给予充分的思维空间;善于微调课堂教学策略;灵活应变解决课堂新生成问题;语言清楚、得当、艺术。 
  2.导学案编写要精心 
  让课堂宁静的关键因素是精心编写导学案,学生拿到导学案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都要在导学案中体现出来。它是学生学习流程单,具有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的作用。(学什么)教师在编写时结合学情,对教材二次编辑和创作,埋好伏笔,指示路标,一步一步牵引着学生走向文本、走向生活,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不同层次问题。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习探究化。设计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读一读(学案、课本)、画一画、想一想、背一背、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认真做一做、不会标一标。独学的方法:不看资料学(裸学)、借助资料学(助学)、合上书记一记(记学)、对学习效果测一测(量学)等问题情境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通常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基础在线),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 
  学生在优质导学案指引下,每节课都能让心智体验一次知识的发现之旅,思维的火红将在思考中激活、汲取、积淀、内化、创新。 
  三、强化训练规范到位 
  将独学时宁静,对学时灵动(交流声音小,对子之间听到),群学时畅所欲言动规范(发言有序,人人参与,不重复,互补充,声音适中,以双方及组内,听清为准,切忌大喊大叫,小组交流起立时,不拥挤)内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默认模式,在课堂教学流程中彰显出来。展示精彩纷呈,对字词等基础知识板写、默写、对学检查;对句子理解可用口头展、群学展;对课文诵读可为独展、小组展、对接展等;对课文结构可以是画展、板写展、语言展;对课文探究可为小组分工展、接力展等。未展同学倾听认真,补充到位,质疑点评尽在其中,课堂宁静而美丽,学生因参与而出彩。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学生参与的广度,探究的深度,展示的维度。培养的是学生养成深思熟虑、潜心钻研的习惯。因为灵魂的远翔需要宁静,思想的放飞需要空旷,课堂的高效需要智慧与创新。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为则能成。高效课堂推进工作任重道远,时不我待。 
  (作者单位:陕西省泾阳县先锋小学)
出处: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作者:赵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