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中实施宽容教育的具体方法及要点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17
  • 阅读量64次
  • 评分0
  • 0
  • 0

宽容,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在老师眼中,它更是一种艺术。哲人说过:海那么辽阔是因为它宽容;山峰那么高大是因为它宽容;天空那么美丽是因为它的宽容。这足以阐明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宽容对于老师而言,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博爱,但绝对不是胆小无能,绝对不是纵容与放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宽容,让学生能够在宽容中健康成长。那么,该怎么在教育中实施宽容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要想成为一个宽容的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必须拥有爱心。
  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对于老师来说,爱不应该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应该是教育的前提。而教育也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没有爱,教育就无法实施;有了爱,教师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真正达到师生间的心心相通、心心互换。因此,要想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所传授的知识或者做人的准则,教师首先应摆正与学生的关系,应以学生为主体,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发问,允许他们与教师争论,允许他们对教师提意见。
  其次,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学生间的差异。
  没有两个指纹是相同的,也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学生与学生间也是存在差异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 不管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还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不管是外表漂亮的学生,还是相貌丑陋的学生……这一切外在条件在教师眼里都应该是平等的。虽然他们各有不同,各有差异,但是教师应该理解、接受这些差异,应该尊重、欣赏这些差异,应该明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差异,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奇妙无比。
  最后,教师应该学会尊重、理解学生。
  尊重意味着承认,这就要求我们要体贴入微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所提的建议、尊重他们所提的问题,甚至尊重他们所犯的错误。对于教育来说,重要的不是得出正确的结果,而是走向正确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犯错误的空间,并充分地尊重、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宽容一点,就是要给他们一个白阶下,就是要让他们的自我意识受到保护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张老师的教育实践中已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我们也能适时地采用这种方式,相信它一定会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二、在实施宽容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宽容,应该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实,宽容是教师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应该成为教师进行宽容教育時,必须牢记的信条。
  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当学生犯错误、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捣乱、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或许另有隐情。所以,教师在遇到此类情况时,不要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把学生臭骂一顿、训斥一顿,而应该寻找根源,或者问一下自己:“如果我是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怎么做?”
  (2)教师要起表率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光芒甚至大于父母的光芒,许多学生可能不听父母的话,却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所以,如果想要学生宽容地对待他人,教师首先要学会宽容地对待他人。教师的宽容,对学生是直观生动的教材,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尊重他人、与别人协调相处的好习惯。
  (3)宽容不等同于纵容。
  教育需要宽容,但是教育不需要纵容。教师的宽容,给了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果学生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就能成为金不换的“回头浪子”。但是如果宽容演变为纵容,就会让学生变本加厉。所以,在对学生宽容时,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防止让宽容变纵容。
  (4)宽容不等于接受。
  对于学生无意中犯下的小错误,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宽容、原谅他们,但是,教师也有责任让学生明白自己那样做是不对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认真地去改正错误。
  宽容是教师用自己的爱心,为保护学生的自尊而撑起的一把爱的大伞。它能拨开师生间不愉快的乌云,能带给师生一片阳光灿烂的晴天。因此,教育呼唤宽容,呼唤教师都用这种无声之爱去教育学生,让他们也在宽以待人中享受到乐趣。
  参考文献
  [1]论教育宽容与创新人才培养[J].田友谊,邱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04)
  [2]保持宽容合理限度的意义及对策[J].刘浩.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论传统文化中“宽容”理念的教育观[J].许伟,杨海静,尹行.价值工程.2013(26) 

    作者:王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