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师生沟通方案设计

  • 投稿ying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680次
  • 评分4
  • 92
  • 0

卢红(江西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2011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沟通行为研究”(11YB053)的阶段性成果。

课堂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但通常情况下,现实中的一门学科,同一组的学生,一些教师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引导他们积极融人课堂,而有的老师的课堂,学生分心,身在教室内,心在教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与学生沟通方式有差异。大学教师的课堂沟通方式与其教学效果之间有一个高度正相关关系,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非语言沟通,其课堂沟通合适,就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两者之间还存在因果关系,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良好的沟通方式支持,适当的沟通方式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一 课堂沟通中学生主体性与交互性的重要体现

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共同的活动,是“主——客——主”的模式,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教师与学生实现平等的交互对话与沟通,学生独立的人格才会显现,才会更好地表现出对课堂的兴趣,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内化。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对这句话片面理解,认为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存贮器。师生之间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话语的主宰者、控制者,学生的言说受制于教师的定位。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师生围绕着知识的传输,不辞辛苦地劳作,他们仅仅是教材的奴仆,知识传授的中介,这样的沟通理念和方式显然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办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重心。美国学者加里.D.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任务导向、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投人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和五种辅助行为(组织、提问、教师影响、探询、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那么,有效的教学效果就是教师通过科学、合理地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成功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有效教学实现的条件。所以,评价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准不是学生与老师的水平、学习的程度,而是看教师是否可以创建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能使学生有问题和困惑,并善于与学生沟通,有效解决问题和困惑。

如何让学生对课堂认从——认同——内化,成为个人自觉自愿的行为,需要探索引入新的教学学习模式。翻转课堂无疑是当下最热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

二 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地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

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 Window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揭示了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报告显示,88%受访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67%受访教师表示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得到提高;80%受访教师声称他们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善;99%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翻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学校和教师“塑造”的对象。在观看网络教学视频等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学习。通过在课前的视频观看,课堂中的协作活动等,形成了一个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主体意识得到更好地展现和增强。

翻转课堂翻出了课堂的交互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可实现更多的真正的对话。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者、代言人,而是学生学习的导路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和交流,教学相长。翻转课堂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譬如小组讨论等协作活动,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交往中展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在交往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内化。

翻转课堂翻出了课堂的公平性。翻转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可以酌情进行自我知识的延伸。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诸如维基百科、微视频及其他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也可以按需在网络中获取知识的来源。

翻转课堂翻出了课堂的时效性。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由网络技术等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自定步调,他们可以自主地控制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学习量。教师将原来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通过对“预习时间”的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学生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多次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扩大和创造知识,从而实现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

三 课堂沟通方案的设计

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课程、完成练习,在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动组织学生讨论、互动答疑(涵盖释疑、解惑、探究等)。这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忱,更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沟通,促进知识的内化。

1 课前精选沟通环节

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环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把握他们的水平及兴趣爱好,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将精选好的网络资源精心设计,提前分发给学生阅读、分析,让学生在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精选能为教学目标服务、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网上资源,尽可能使每一则资料都给学生以启发和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思考与解疑的过程中,开阔思路,发展思维。精选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思想生活现状贴合的网上资源。帮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现象来观察、分析和判断。精选能够反映当前社会热点的主题网站和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问题并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对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判断的材料,教师还可在材料后面给出相应的引导说明,进一步发挥材料的启发引导作用。

2 课堂沟通环节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网络知识的参与,会使学生的信息接收系统发生变化。在教学互动环节,教师可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班级的基本状况、整体基础水平、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全程控制,获得双赢的教学效果。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沟通讨论方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辩论讨论式沟通,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个点,由双方代表学生对各自想法和观点的利弊进行阐述,并反驳对方的观点,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式自由发言。角色讨论式沟通,是教师有意识地结合社会热点,设置特定的场景,虚拟故事情节,安排学生扮演一个角色,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其他的学生结合这个角色去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任务讨论式沟通,是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任务,由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实践、投身实践、反思实践。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形成的文字材料,由教师或学生相互比较,并进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正式开始前,老师就提出必要解释的问题,然后给学生时间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组讨论沟通的,每组派代表发言,让组员补充,让其他组的学生进行反驳。讨论的结果,由教师作出适当地评价和总结。辩论式的交流,课堂辩论应至少提前两周通知学生,并进行分组和主辩手候选人的安排,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考书的选择和充分地准备,以获得良好的辩论效果。任务讨论式沟通中,老师提前给学生相关材料,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获取信息,并提前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课堂演示时,最好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意见,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学生在肯定自己、完善自己或与同学研讨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积极、独立、迅速地思考,它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的课堂沟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后反馈沟通环节

课后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及能力的重要手段。每一次课都会有闪光点与欠缺点,通过总结分析反馈,可以进一步解析每一次教学有没有达到目标、有没有取得想要的教学效果等。课后反馈沟通可延伸师生沟通的时效,比如说师生的沟通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进一步延伸到课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当中。

基于翻转课堂的师生沟通方案,是以师生之间的对话为背景构建的一种互动教学方式。这种方式通过构建一个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和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通过对话与倾听的方式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良性双向沟通。

在教学沟通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只有少数人参与沟通,应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在其中自由发表观点。因为一旦有一些学生把自己定义为局外看客,就会抑制甚至丧失参与讨论的热忱,进而产生对课堂讨论本身的厌恶反感,这样的局面就会让教师陷入被动,影响教学效果。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沟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重中之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金陵.萨尔曼·可汗:怎样走向“翻转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2]王新新.比尔·盖茨:美国可汗学院具有革命性的潜力[J].世界教育信息,2013(4).

[3]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

[4]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刘继芳.大学教师课堂沟通方式与其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

[6]王春晓.高校大班教学课堂沟通方式探讨[J].大学教育,2013(5).

[7]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8]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