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与改革探讨

  • 投稿狸发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490次
  • 评分4
  • 80
  • 0

王忠义 栾一刚 孙涛 王志涛(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它是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进行动力装置选择及布置的设计和分析解决动力装置相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毕业生在单位内表现出基础扎实、工作认真的特点,但对所掌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还有所欠缺,缺少创新性和宏观把握能力,没有形成系统的设计与评价理念。

同时,通过对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分析,发现目前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相比以前有所降低。

本文将对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改革要点,侧重如何强化本科学生对动力系统各部件结构与特点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为工程实际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船舶动力装置形式与动力产生至输出的全过程,以及各设备间的联系和其在船舱内所处位置,增强学生对动力系统各部件的认识,为从事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还要让学生掌握动力系统各部件匹配关系与适用性,通过自主设计锻炼学生对动力系统设计与布局的工程应用能力。缩小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实际工程需求人才之间的能力差距。

一 课程现状分析

国内知名高校和“211”院校动力工程专业如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均将《船舶动力装置》列为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在已学习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以目前常用船舶动力装置形式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柴油机、燃气轮机、蒸汽动力、核动力和联合动力装置的特点、结构组成、工作原理、适用方向、主要相关附属设备的构成与作用,以及船舶发动机的总体布置需满足的各种条件。培养学生在船舶总体设计中各方面协调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从事热力发动机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实践打下应有的较为扎实的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

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将船舶动力装置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如大连海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目前国内各高校对于该课程建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部分院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侧重于船舶动力装置的原理、安装与工艺等,而我校(哈尔滨工程大学)针对不同动力装置形式的工作原理,在后续课程中还有更为详细的讲解,而缺少的就是对不同种动力装置形式从发动机至螺旋桨所涉及的部件以及各部件的匹配。

若能够通过教学改革,建立学生自学平台,同时在平台内设立相应模块,让学生能通过自己动手为船舶设计动力装置的布置与传动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性与学以致用的能力,满足学校培养创新型、拔尖、个性化人才的要求。

二 存在的问题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知识面广,知识点零散,而且柴油机、燃气轮机和锅炉等三个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有重叠。如果全面仔细讲授会使部分学生感觉已经学过而会失去兴趣,并且浪费这部分学生的时间,而如果“蜻蜓点水”,则会使另外的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如何保证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课程的全部内容又能节省学习的时间一直是任课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校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共设6个班,平均每班约30人。由于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船舶与海洋及相关行业,因此船舶动力装置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需要经过的必要环节。表1给出了这四年该专业6个学员班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

从学生成绩分布可以看出,近年来学生优秀与良好的成绩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中等、及格与不及格比例明显上升,学生总体成绩呈下滑趋势。因此应寻找原因,通过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效果。

三 应采取的措施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置理论学习、自主学习和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专题讲座、参观实验室实验、实际系统运行情况观摩等多个教学环节,理论学习穿插于各个自主设计教学环节之间。这样的安排符合学习与认知规律,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改善教学效果。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方式与教学设计的结合应用,并采用讨论式教学、专题研究教学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并通过定期与学生交流,定期收集网上评教意见,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建议,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船舶动力装置方向)和轮机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结构、原理、特性和各种系统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可以在讲授理论知识阶段时适当地结合我国目前周边海洋环境(如钓鱼岛事件、南海石油局势等)的现状,分析船舶行业的就业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报效祖国、热爱船舶行业与投身国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2 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在基础理论知识授课时,可利用PPT等多媒体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于陌生知识形成初步认知。其次,应广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授课内容更生动,可放映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播放行业相关人员实际的工作经历视频,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能够具有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再次,丰富实践教学与实验环节,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结合实物讲解具体知识,加深理论知识认知效果。最后,可进行船舶动力装置虚拟设计,检验学生课程实际学习效果。

3 改进考核方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考虑在传统结课考核方式的前提下推行实践考核创新,可将考核方式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可以针对每一板块或每一章节的内容布置相应作业,使学生在学习相应章节知识后及时消化所学内容。考核方式可以是丰富多样,例如可以让学生完成与所授知识相关的文献查找、分析、阅读和总结,完成小型论文或章节课程学后感受等;给学生布置发散性质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利用查找、阅读相关资料的机会巩同所学知识,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通过师生交流与共同讨论,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本章节课程内容印象。

(2)试卷考核。期末考试是在学生完成本门课程学习之后,在课程结束两周内完成的检验式考核。可以将试卷内容区分为公共部分与专业部分,公共内容是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均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考核,而专业内容则是针对不同专业方向所进行的不同类别与内容的相应考核,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专业的重要知识,同时能够让学生区分不同专业方向的差别。

(3)理论实践。实践环节是在学生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够直观检验理论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理论实践环节可以包括章节总结、重点分析、实验验证和课程没计等内容。章节总结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概括性的总结报告,以检验学习效果;角色转变是让学生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宣讲,听取学生的实践发言,检验学习效果;实验教学是安排相应船舶动力装置各系统的相关实验(拆装实验等)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相关结构、原理等;课程设计是针对船舶动力装置的各个部分进行技术指标的限定,让学生完成相应的部件设计,以检验学习效果。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补充与完善,能够真正有效检验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推进教学改革,培养研究型人才

目前大多高校均利用教学课件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但由于学时的限制,无法使得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所学内容。同时,现有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可以制作船舶动力装置课程学习网站,整合课程教学课件、习题集等教学内容,建立在线练习系统、网络视频教学、实验教学指导等相关学习模式,研发适合当今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学系统,使学生能够在课后自己学习课程知识,真正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结构、原理、特性和各种系统等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可对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整理和改进,改变传统的枯燥的理论教学模式.强化自主学习对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结合我校“三海一核”总体发展战略,按照学校服务对象的人才需求,增加船用动力装置没计等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满足用人单位提出要求的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任莉,李华彦,张文孝.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3(8):207.

[2]刘兴永,基于工作过程的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4(2):38-41.

[3]徐汇涛,吴晓阳.船舶动力装置课程开放式综合创新实验教学探[J].航海教育研究,2012(1):73-76.

[4]杨新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5]刘源.船舶原理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6-29.

[6]徐汇涛,吴晓阳.船舶动力装置课程开放式综合创新实验教学探索[J].航海教育研究,2012(1):73-76.